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29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手法。
3、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4、培养鉴赏古典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形象,欣赏作者精彩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的难点是体会作品如何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如何掌握一定的分析人物和鉴赏小说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本课第三课时)
教材说明: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中国古代小说,要认识古代封建社会,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中国古代小说“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欣赏人物形象要既看到“妍”,又看到“媸”,全面把握,准确把握。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要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要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要初步感知作家的风格。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部分。这一回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是欣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风三个人物形象,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学习的难点是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描写来概括性格特点,学会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整体思路: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本堂课就是从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入手,结合多媒体音像资料,要求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角度。学会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概括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点到面,学会举一反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的基本情况,典型环境作了一个了解,作为小说的三要素,除了环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我们今天就人物形象这一方面入手来欣赏曹雪芹先生的高湛笔法。深入把握本文的两个重要女性:林黛玉和王熙凤。
在看这两个人物之前,想先请问一个男同学,如果是你,你要把你喜欢的一个人的形象介绍给大家,你会用哪些方法。(学生窃窃私语,但没有人举手回答)
师:我不妨作个牺牲,比如说你喜欢的是我。(学生笑,整个状态明显比刚开始放松了很多,有人开始回答了)
生:我会描写你的外貌,你的语言,动作等。
师:能不能具体点,比如在外貌上你会注意到我的哪些方面?
生:(迟疑了一下)长相啦
师:(继续启发)难道不注意我今天穿的衣服吗?
生:对对对,还有你的发型之类。(其他学生笑)
师:是的,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我们一般会从他的肖像、语言、动作,还有……(期待学生的回答)
生:(异口同声地)还有心理。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评:此节导入意在让学生放松情绪,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从日常生活到课堂的一个过渡,也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二、分析林黛玉。
师:大家在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之前肯定都想一睹其芳容,那么我们就先从视觉上来欣赏一下林黛玉。
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林黛玉的形象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林黛玉的图片。(学生边看边窃窃私语,很多同学不由地赞叹:漂亮,古典等。)
结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方法在投影上展示:肖像,言行,心理
师:刚才同学们在看图片的时候都注意到林黛玉是一个美女,(学生笑)好,我们就先从她的外貌开始分析她。但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在刻画林黛玉的肖像时是否通过作者曹雪芹自己的眼睛来表现的?
生:不是, 
师:那是通过怎样一种方式来刻画的?
生: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或者从别人的口中把林黛玉的肖像展示出来的。
师:(赞叹的口吻)很好!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总是注意它的主要故事情节,那么同样的,在看一篇文章,在分析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去抓住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句子或者词组,这就是所谓的“关键句”或者“关键词”,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在文中找出不同人对林黛玉的外貌的刻画的关键语句,一定要注意,你所找的必须是最能体现林黛玉特点的。
评:让学生动笔,掌握阅读文章、分析人物的第一个步骤:找关键句。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了,所以这里只安排3分钟时间)教师边走动边看,并给于学生一定的指点。
师:课本中有几次从不同的层面刻画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
生:(异口同声地)三次。(这说明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刚才所布置的任务也都比较认真)
师:非常好。(学生显得很高兴)那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在哪里?
生:是在众人见黛玉的时候,课文第80面。
师:好,大家翻到80面。下面大家把这部分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众人见黛玉”部分)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师;那你有否找到描写林黛玉的关键词呢?
生:有,如不俗。
生:(补充)还有自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不俗、自然)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可以说众人见黛玉仅仅是对她的一个初步勾画,还没有进行细致的描写。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处,第二处出自谁的眼中或者口中呢?
生: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里的关键词是“标志”。(很自信的表情)
师:很好,这里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也可以看出林黛玉的与众不同。课件补充:王熙凤眼中:标致
评: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似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回答得越来越快速和准确了,也越来越自信了。
师:第三次是在什么时候?
生:宝玉见黛玉。
师:下面我们就以“宝玉见黛玉”为例,鉴赏黛玉的外貌描写。先齐读有关文字。
(学生齐读“宝玉见黛玉”部分)(播放一段宝玉见黛玉的影片剪辑)
师:(课件展示)学生观看影片的时候很认真。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生:我特别关注了“与众各别”这个词,在这个词的下面划了线,觉得从中能看出林黛玉跟别人不一样,超凡脱俗。还有“罥烟眉”,我也加了点,还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师:对。淡、轻、秀。 “含情目”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生:我还注意到了文中的 “愁”、“病”等词。(课件展示如下)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宝玉看黛玉,没有注意她的穿着、服饰,而注重的是神韵、气质。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看看黛玉的言行和心理。(请学生找出描写黛玉的言行的关键词)
生:在言行上,主要体现在她的辞饭和让座两个方面。如: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那你找出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开始面有难色,后镇定的回答)恐不恭,望容谅。
师:为什么你找的是这两个词语呢?(生不知如何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也就是说林黛玉说这两句的时候实际上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能体现林黛玉的什么性格?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林黛玉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这样说话很得体,也体现出她很谨慎。
师:对了,我们的同学说得非常到位。很能去认真揣摩。刚才同学还说到了让座的问题,我们请他再补充一下。
生: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师:说得好,刚才同学们注意到了两个方面,其实文章里还有一个地方是特别能体现林黛玉的那种谨慎态度的,她回答同一个问题,但在不同的人面前却有不同的说法。大家能不能再认真找找?
(底下反映热烈,很多同学在积极讨论着)
有人迫不及待地回答了:我找到了!(很惊喜)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的时候,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所以到了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
师:(赞赏地点了点点头)大家说对不对?
生:对!
师: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评:细节分析,让学生加以巩固自己的方法,增强自信
师:在心理方面,大家找找主要在哪里?
生:(很快就找到了)见熙凤和宝玉的时候,
(已经对肖像和言行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心理就不过多讲解了)
三:分析王熙凤
师: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林黛玉,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贾母口中被称为是“凤辣子”的王熙凤的形象。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对分析人物的方法和步骤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们分析王熙凤肯定会更轻松。现在,我们换个方式,不从分析言行入手,而从看王熙凤在不同人面前的表现入手来看她。当然,外貌还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先来看看王熙凤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生对着图片指指点点,有的人说比林黛玉好看)
师:好,大家看了以后,首先来说说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个自然段?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她的外貌?
生:第五自然段。从服饰写起,先概括通体的形象,然后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老师插问:她的这身装扮你能看出什么?)显示她的华贵、得势。写容貌,有三角眼,吊梢眉,但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非常的详细了,作者对王熙凤容貌的描写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了。这样一个人物对不同的人说话都不一样,现在我们就从她的出场、见黛玉、回王夫人三个方面在来看看王熙凤的性格。
(先播一段王熙凤出场的视频)评:文字和图像结合,加深印象和认识。
学生边看边笑,
师:在王熙凤的出场上你们注意到了什么?(学生这时候还笑声不止)
生:她的笑(还在笑)
生:她那夸张的声音。
师:是啊,大家刚才都看得很开心,似乎觉得有点夸张,但大家想想这是不是王熙凤的真实反映?
生:(大声的回答)是。
师:那这叫做……未见……
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接下去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师:好一个王熙凤,把大家逗得这么开心。(学生笑)但王熙凤是个多么厉害的角色啊,我们现在就请同学来说说她在见黛玉和回王夫人的时候哪些关键词是你找出的。
(2分钟后)
生:熙凤夸黛玉这部分:“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又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师:大家想想,王熙凤的这些话实际上是说给谁听的?
生:贾母。
师:说得好,大家想想,这些话贾母听了是最高兴的,当然还有一个人如果还活着话肯定更高兴,这是谁啊? 
生:(学生笑,气氛很轻松,活跃)贾敏。
师:是啊,王熙凤的话是带恭维的,因为她知道贾母喜欢黛玉,所以刻意去讨好贾母。到后来又体贴地问黛玉几岁了?上过学没有?吃什么药?其实这些问题她有没有想要黛玉回答?(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有)
生(班上一个最调皮的学生):她都是说给贾母听的啦。(下面附和声一片)
师:回王夫人的时候呢?
生:王熙凤说早料着了。说明她懂得察言观色去迎合别人。她有能干的一面,但又比较狡黠。(学生已经不等我问就自己回答了我想问的问题)
师:同学分析得很好,你们也可以从王夫人的“一笑,点头不语”中感受到王熙凤说的话的效果。(展示课件)
评: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四、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师:从刚才大家对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分析中,大家已经能从不同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并且知道要先找关键句,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请同学们概括两个人物的特点。先说说林黛玉。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生:美貌
生:多情
生:娇弱
生:谨慎
……  ……  ……
师总结: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小心谨慎(课件展示)
师:那王熙凤呢?
生:漂亮
生:泼辣
生:能干
……   ……   ……
师总结:美貌含威、精明能干、泼辣圆滑、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实际上,这一环节的时候,学生因为已经有了前面思考的过程了,回答起来显得既快又准确,完全进入了状态)(展示课件)
(由过程到整理总结,由现象到本质认识)
五、拓展延伸,由点到面,加深理解。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在这篇文章中的性格特点,但大家知道,在整部《红楼梦》中,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点,这两个在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也仅仅是整部《红楼梦》中的一个点,我们怎样把这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再由一条线连成一个面呢?大家都知道,林黛玉和王熙凤最终都是一悲剧结束她们的生命,除了和周围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她们自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听两首歌,一首是林黛玉的内心独白《葬花词》,一首是概括王熙凤一生概括的《聪明累》。大家边听边看歌词,找找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播放《葬花词》和《聪明累》的视频)
(学生在看的时候,有的小声哼唱,有的若有所思,表情都很丰富,特别注意到的是,有的同学在看《葬花词》的时候悄悄地试泪,完全融入歌词当中了)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听了这两首歌,那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说说给你感触最深的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我注意到了“可怜愁杀葬花人”,这里写出了林黛玉的那种忧郁的心理,非常细腻甚至有点小心眼的情感。这就影响到了她后面的一些行为,也是悲剧产生的一个原因。
生:我注意到了“聪明反被聪明累”,这句里说王熙凤有的时候太过于算计别人有可能最后算计了自己,也是王熙凤性格的一个真实反映,最后也确实是“聪明反被聪明累‘
……  ……  ……
(基础较好的几个学生比较积极,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一些学生还有待思考)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正所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重要的是能在这两首词中看到不同的人物性格,而这不同的人物性格也是他们人物悲剧的一个原因。
评:由点到面,学生学会扩展延伸。
六、总结全文,概括鉴赏方法。
师:我们学分析完了两个人物;林黛玉和王熙凤。在分析过程中重要的是找到了鉴赏人物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那大家现在来归纳一下:(屏幕展示)
找描写(抓关键词)——析性格——探深义
评:在学中掌握方法,并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七、布置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根据所看到的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形象,根据日常积累中你对她们的印象,写一篇小短文《我眼中的林黛玉》或者《我眼中的王熙凤》,200字左右。
评:由感性到理性,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质的加深和飞跃。
下课!


教学反思:
陈奕良老师点评:
执教者充满内功和激情的“导演”,使“合作探究”、“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研究课,演绎出师生互动,高潮迭起的精彩:
导课语言轻松幽默,拉近师生距离,开启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师的“煽情”下,学生依据文本、音像资料,紧扣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话题,启动思维,畅所欲言,自主分析,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自主分析之后,教师授之以“渔”,作出理性的梳理,教给学生人物形象分析的具体方法。
读写结合,课外延伸,推出温故知新的写作练习题。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