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注重实践体验,激发探究乐趣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6阅读:
字号:|

  注重实践体验,激发探究乐趣

  摘 要:为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课堂教学前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生产生活时空中的物理情景;课堂教学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堂学习后学生的再体验与反思。

  关键词:亲身体验 情境创设 学习兴趣 再体验

  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通过生活体验,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提验,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捕捉各种信息,产生疑问,分析信息并引出各种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为此,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课堂教学前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生产生活时空中的物理情景

  认知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其实,当今社会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太多太多,学生之所以缺乏感性体验,只不过是许多学生熟视无睹,没有认真的观察和分析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结合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增加了课前体验活动。

  比如,在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时,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大楼施工,在课堂教学之前,提出了“观察吊塔下物体的运动”的课题,要求同学们认真去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写出了各种结论。有的学生认为物体有时在做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有时做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有时做斜向上直线运动,有时做圆周运动,有时做倾斜方向的曲线运动,有时做倾斜的椭圆运动等。重要的在于不少学生发现了两种运动可以合成一种新的运动。这样学生们对复杂的运动由简单的运动组成就有了一定的感性体验,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就容易多了。并且学生通过这个过程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分析能力。又如,在讲“共振”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研究性课题“洗衣机在什么时候振动最强烈”,要求同学们回到家里仔细观察洗衣机的脱水过程和脱水完成切断电源后的过程,什么时候振动的最激烈?并思考为什么?对于这个本身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饶有兴趣,研究的积极性很高,多数学生做了认真的观察。为了能搞清其中的原因,他们不少人认真阅读了说明书,又认真预习了“共振”这一节内容,有的同学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由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体验,再上新课时,同学们思维活跃,激烈讨论,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二、课堂教学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体验中努力探究,开发心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兴趣必然引起追求,而追求和研究就会导致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因此,我在设计物理课堂教学时,努力创建物理情景,将学生引入一种与物理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这样做能使物理学习更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也更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比如,在学习“圆周运动”一节时,我设计了“水流星”实验,并让部分学生事先自制实验仪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表演,当水桶旋转到倒悬在空中时,桶中的水并没有像同学们想象的那样会流出来,这使许多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争着要来做这个实验,惟恐其中有什么机关在作怪。这一现象与学生原有的认识不一致,因而产生了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潜在心智来投入学习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比如,我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的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栓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甲同学说,两重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的更快;乙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些。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认识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从逻辑推理上就行不通。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认知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心智品质。

  三、课堂学习后学生的再体验与反思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不注意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和相关物理情景进行反思性体验。而反思并总结拓展的能力恰恰是物理学习能力中很关键的一种。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有意安排学生反思物理知识有哪些应用,去体验与此相关的物理情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比如,在学习了“简谐运动”知识以后,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反思体验,在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简谐运动现象,有没有想过它与匀速圆周运动是否有关系。有一位学生在观察分析了农村的磨盘的工作过程后意识到,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投影是简谐运动,并由此联想到做直线的简谐运动也能够转化为圆周运动,从而弄清楚了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当我让他给同学们讲他的研究发现后,同学们反响很积极,很多人受到启发。有两位同学根据自己所学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弄清楚了帆船逆风前进的工作原理,并做出了实物模型,演示了这一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这种反思性再体验可以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加强,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拓展。

  总之,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知识,比教师生硬地传授给他们知识要好的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将逐渐地学会用物理思维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生活,用物理意识的头脑去思考和分析周围的一切。物理学习的能力自然会逐渐地的提高,不再感到物理学习是很困难的,他们会觉得物理学习是有趣的,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是美好的。

上一篇: 注重学科整合 培养创新思维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