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政治 -> 初一下学期 -> 第十课 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全人格

第二节 自律使人优秀起来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1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个自律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祖祖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美德,特别注重个人的修养和自律。早在两千年前,就把它看作是培养个人良好品质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注重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律的自觉性,提高自律能力。那么,增强自律的自觉性,提高自律能力,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和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自律使人优秀起来(板书)

  自律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律,使人能够自知(板书)

  教师讲故事,学生分析故事寓意,教师总结。

  故事(一)《太平广记》中有一则故事:一丈夫看见妻子烧火做饭的样子,不禁诗兴大发,就作了一首诗:“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雾中花。”邻居妇人知道后,很是羡慕,也不顾自己长得是如何不中看,也非要缠着自己的丈夫作诗给她,丈夫拗不过,只好也仿作了一首:“吹火青唇动,添薪黑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鸠槃茶。”

  总结:人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多高多重多胖多瘦多美多丑这些外在的东西。有的人自信心实在太好,对自己怎么看怎么顺眼,这使人想起郑谷的一首诗:“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若教嫫母临明镜,也道不劳红粉施。”《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也曾自言:“今日赴佳期去,对着月色,照着水影,是一表好人物。”

  故事(二):《太平广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一监察御史文笔不行却爱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就拿出一部分工资请客。他老婆劝他说:你对文笔并不善长,一定是那些同事在拿你寻开心。这位老兄想想是这么回事,就再也不肯出钱了。其他御史感觉到了,互相嘀咕道:人家后面有高人,不能再玩了。还有一位就不是这样了,作诗作得很臭,别人虚相称赞来嘲弄他,他还当了真,杀牛置酒来招待人家。他老婆也是个晓事的,知道他那两下子,哭着劝他。没想到这位爷以为是老婆在嫉妒他,竟然感叹道:“才华不为妻子所容!”

  总结:人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还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适合干什么等等,也就是说人要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

  前者虽不自知,一经人点拨,便幡然悔悟;而后者乃病入膏肓,竟连老婆也信不过,以为自己实在了得,所以愈加可笑可悲。

  所谓自知,意思是人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据说在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就写着 “认识你自己”这样一句警语,让人们永远记住这句话。

  罗休夫柯说:“认识自身的缺点,是一个人最高智慧的表现”。而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努力纠正它,更是智慧的表现。

  二、自律,使人学会战胜自己(板书)

  《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感觉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

  面对饥渴之诱惑,许衡因心中有“主”而无动于衷。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有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事事几乎都有战胜自己的任务。

  个人要战胜的“自己”是很难的,而要战胜自我,就需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和纠正自己的不足。战胜自我要有恒心和毅力,要不断巩固胜利的成果,防止旧病重犯。

  三、自律,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板书)

  学生活动:看看自己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

  上学:从不迟到?还是经常迟到?

  作业:字迹工整?字迹潦草?经常不交作业或抄别人的作业?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小动作多,不好好听课?

  吃饭:按时吃饭,不浪费粮食?经常剩饭剩菜一大堆?

  值日:打扫得干净、认真?敷衍了事,甚至偷懒逃避?

  思考:这些行为习惯之间有何联系?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认真、勤奋的人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尊重,也容易赢得成功。而马马虎虎的人对大多数事情都会敷衍塞责,成功自然也就很难与他有缘。

  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当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所以好习惯起好作用,坏习惯起坏作用。而当一种习惯形成后,要改变它,将是很困难的,甚至是很不愉快的。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经历举例,改变习惯并不容易。

  教师:可见,当一种习惯形成后,要改变它是很麻烦的。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养成不良的习惯。而一旦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一定要增强自律能力、尽量去改变它,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受人欢迎的人。

  四、自律,使人获得行动自由(板书)

  投影: 对联“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

  学生分析这副对联描述的是什么。

  教师说明这副对联描述了毒品对人的危害。吸毒者开始都是因为不能拒绝“白色的诱惑”。凡是吸毒的没有一个不后悔的。钱“吸光”了,身体搞垮了,害人害己。

  举例:《居高位不自省陷囹圄始觉悔 五名贪官狱中忏悔》(详见扩展资料)

  总结:缺乏自律,放任自己,将丧失自由。而一个人有了自律的自觉性和一定的自律习惯以及自律能力,就能严格遵守纪律,从而也就获得了行动自由所必需的条件。

  因此,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加强纪律观念,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班规、校纪,遵守社会秩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增强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五、自律,使人高尚起来(板书)

  举例:

  老一辈革命家有许多自励和自谦的比喻,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奋发进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操风范,对我们颇有教益和启迪。 

  任弼时同志把自己比作一只骆驼,驮负着民族和阶级的希望,负重远行。载着重物在茫茫沙漠里远行的骆驼,从不拈轻讨闲,偷奸耍滑,而是拼着性命一步一步地艰难跋涉。骆驼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始终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行。任弼时同志以骆驼自喻,充分表现出他革命的坚定性和甘于负重的吃苦耐劳精神。他从16岁起就投身革命,抱定“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的人生信念,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当他病情加重时,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 

  董必武同志把自己比喻为“布头”和“龙套”。“布头”,就是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平凡一员,不把自己看大。只要革命需要,党把自己补在哪儿,就牢牢地贴在哪儿,党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讲价钱,不计得失。“龙套”,就是对工作不分高低贵贱,甘当配角,甘打“下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

  谢觉哉同志也有一则妙喻,他提倡做一把“鸡毛掸子”。这鸡毛掸子是用来打扫灰尘的。谢老在《拂拭与蒸煮》一文中,对鸡毛掸子作了这样的描述:“壁镜挂久了,不大明亮,以为原来如此,偶把鸡毛掸子一触,发现一道光明,你就知道不去拂拭是误事的”。为此,他由衷地赞曰这小小“什物”作用不小。若能经常拿起鸡毛掸子拂去桌、窗上的灰尘,则几净窗明,令人神清气爽。我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是我们经常清除头脑中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武器,我们一刻也不能丢掉它。生动的比喻,朴实的道理,今天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无论是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还是董老的“布头”、“龙套”自喻亦或谢老提倡的“鸡毛掸子”精神,这中间有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革命觉悟和自律意识。

  一个人品德的高尚,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请同学们说说:怎样使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

  大家谈得非常好。要使自己高尚起来,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应该从多方面去努力,特别要从两个方面多努力。一是“积”,即积累美德,通过长期的学习、自律、磨炼去培养好的道德品质;二是“防”,即防微杜渐,预防和清除不良思想、不良习惯、不良风气的侵蚀和污染,自觉抵制和清除不良的影响。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律的自觉性和能力,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优秀的品质,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自律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自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