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地理 -> 初二下学期 -> 第十二章 中国在世界中

中国在世界中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1:00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国情”的教法建议

  中国的国情是本章的难点,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中国的国情。认识我国国情应当记住两件事实:一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地少物缺,二是底子薄,灾害多,虽然建设成就巨大,但现在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讲解“中国的国情”时,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简短的概括,然后要求学生按教材中“想一想”的要求,联系前面各章已学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中国地理国情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补充、归纳。

  关于“中国在世界中”一节的教法建议

  由于本章是中国地理最后一章,实际上起着对中国地理前面各章节知识概括和总结总结的作用,因此,学生学习时一方面要善于联系其它章节内容为本章服务;另一方面要善于归纳、总结本章的知识点,使以前各章学习的零散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最终达到全面认识我国的地理国情及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基于培养学生能力这个重点,教师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

  1.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知识,正确分析我国的世界地位。

  2.让学生运用统计图表,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3.以中国地图为背景的板书设计,它有两个突出作用:①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②鲜明性--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关于“中国在世界地位的变化”的教法建议

  讲“中国在世界地位的变化”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联系历史课所学内容,用史实说明中国古代、近代、当代在世界上的地位。例如,我国所发明的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及医学等,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到印度取经、鉴真和沿东渡日本;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做官,回国著述中国情况;明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都使当时中国的声威,远及欧亚非许多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衰弱,被一些外国人讥笑为“东亚病夫”等史实,不必详加解释。这在中国历史课中均有论述。关于当代的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的生活感受自由讨论。最后教师可将中国在世界地位的变化简单概括为“古代-文物昌明;近代-东亚病夫;当代—东方巨人”。

  关于“中国工农业生产在世界的位次”的教法建议

  讲解“中国工农业生产在世界的位次”时,教师首先应简要向学生说明旧中国工农业生产的落后以及人民生活的贫困,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两幅统计图表。通过阅读“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长”图,引导学生估算一下四十多年来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增长的倍数;再通过看表,了解中国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位次的变化。最后教师可结合课文将新中国工农业建设的巨大成就简要概括为:①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②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③已建成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④高新科技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关于“前景和责任”的教法建议

  在讲“前景和责任”时,首先应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占有工农业产品的数量少等方面,点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然后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同时强调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任将落在他们身上。最后向学生点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在各种国际事务中都肩负着重大责任。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