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地理 -> 初二下学期 -> 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地理

第一节 北方地区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1:00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没有对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一一罗列、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材以6个问题分别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点和人文特色的角度分析北方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从而揭示北方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黑土地和黄土地”一段教材,首先从它们的共性出发分析本地区的土地资源:本区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耕地,绝大部分地区是湿润、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由于能够用于灌溉的水量较少,耕地多为旱地;然后分别说明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个性:肥沃的黑土地,出产的农作物: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黄土地把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联系起来,华北平原因为拥有“土、热、水”的条件,使为它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粮、棉”产区,而黄土高原是我国历史上利用最早的地区之一。作为突出的区域特点,教材提出了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节水问题。

  “稠密的铁路网”和“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首先分析了本地区发达的交通业,介绍了东北和华北的重要铁路干线和铁路网,这是一个地区工业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北方地区的资源和能源产地和它们在全国占有的地位和优势,来说明“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所构成的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高科技发源地——环渤海工业带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现状。介绍了“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的主要城市及其主导工业。最后教材说明了“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北方人民的生活”通过四幅示意图说明传统上北方人民传统的食品、住房、交通工具、运动爱好项目同当地环境的关系,增强直观性,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点出了“黑土地和黄土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华北平原的“旱、涝、碱和风沙问题,说明北方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而说明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首都北京”通过读图,认识北京的位置和位置的重要性,用北京的风景名胜古迹和现代化的建筑的示意图片说明北京既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又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从而引出从北京担负的主要职能来看,提出今后北京的发展道路。

  关于北方地区位置的教法建议

  北方地区的区域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基本的地理特征,位置的学习是认识区域的最基础知识。因此,学习的开始,应把位置的学习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方,在学习北方地区的位置时,一方面,强调北方地区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因为纬度位置决定这个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读图,确定北方地区和其他周围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即北方所被包围的范围。可设计以下的教学步骤:

  1.教师首先展示“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和“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读“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华北地区在全国的什么地方(不要求学生能准确描述位置)

  2.读“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直辖市和所临的海,确认北方的范围。读“北方地区图”找出秦岭—淮河、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等重要地理分布,辅助学生认识华北的位置。

  3.读“北方地区图”确认华北地区的纬度位置。然后归纳北方地区的位置。

  关于“北方地区”整节的教法建议

  本节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分区的第一个区域,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学习区域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而这些思路和方法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联系。所以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对地图的利用,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填图掌握本区主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其分布,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分析气候、地形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或者课外搜集的一些资料、图片、录像等等,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思考、讨论,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得出区域特征。以这样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活动为一节课的主体,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精神,并使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于区域内联系和差异的教法建议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选取了本区最突出的区域联系和差异,并侧重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于学生来说,有了解的迫切性和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但需要教师把教材内容组织好,提出富于思考,有力度又贴近学生的问题,考虑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1.通过纬度位置,引导学生确定北方地区所属的热量带,从而可联系上农业耕作制度和农产品、经济作物的种类。这是北方地区的位置带来的明显一致性。而丰富的煤、石油、铁矿资源、能源也是本区强大重工业的基础和后盾,构成了本区显著的经济特征。

  2.黄土地和黑土地,体现了北方地区的区内差异,认识差异利于突出区域特征,发现和分析区域内存在的问题,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更有利于发挥区域的优势,扬长避短。可引导学生比较“黄”和“黑”的成因,一方面“黄”和“黑”特色的形成是位置、地形、气候、生物等各要素的组合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不同又构成了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主要差异,从这个差异中,可以揭示和归纳黄土地和黑土地分别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加以解决。为这两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走不同的道路。

  3.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首先,分析北方地区的分布资源状况,通过分析这些资源在全国中占据的地位,说明北方地区具有发展什么类型的工业的基础,从而引出具有发展重工业的优势。通过如何才能够把不同的资源组合在一起,形成工业生产,引出了需要交通部门的配合,通过分析列举在北方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说明本区交通的便利,然后归纳北方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环渤海工业地带,国内产值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4.分别介绍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的主要发展条件和工业中心和工业部门。通过对比学习,得出它们都是建立在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和雄厚的技术力量的基础上,建立的强大的重工业。但由于京津唐工业区,在交通、通信和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它还成为高新技术的中心。

  5.最后,通过列表的形式,把北方地区的区内差异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区域特征通过列表进行了总结。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