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生物 -> 初一下学期 -> 第四部分 动物[第十二章 动物的行为]

第五节 动物的节律行为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主要讲述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许多有节律的行为,包括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和生物钟等。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系列概念: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

  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有的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动物的节律行为开始去认识生物节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行为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生物钟的概念使动物的节律行为概念具体化了,因而这一系列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对于生活在内陆、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潮汐节律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生物钟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难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建议教师结合小学自然课和中学地理课学过的有关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适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辅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法建议

  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长期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本节教材可以从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讲起。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也要密切联系他们在小学自然课学过的有关知识,使他们对日有昼夜之分、年有四季之分、海洋有潮汐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为讲动物的节律行为作好知识基础的准备。

  关于动物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讲清楚教材中的具体实例的基础上,运用谈话法启发学生补充他们自己原来所了解的事实和情况,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生动、活泼、有趣。

  关于潮汐节律,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学生是容易理解的,而对于离海远的甚至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则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注意两点:一点是准备简明扼要地讲解潮汐变化的规律;另一点是准备好一个小闹钟,或用马粪纸做成教具钟,上课时用来做演示。这样,由于教师做了地理知识的补充和铺垫,又有感性的直观教具,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关于生物钟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学中要多想些办法。首先,要充分利用前面已经讲过的昼夜、季节、潮汐三种节律行为,说明动物的生命活动是有内在的节律性的,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生物钟的概念。第二,充分利用蟑螂在暗室中做生物钟的这个实验,使学生具体地看到、认识到和承认动物体内确实有个类似钟表的生物钟,是可以调快或拨慢的。第三,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生物钟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不是在动物体内真正有这种具体的结构,而是指动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第四,生物钟不只是动物有,植物的生命活动也存在这种节律性,因此,要向学生作全面的介绍,防止片面理解。教师可以补充一两个植物生物钟的例子。第五,关于生物钟的形成,要强调指出这是动物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但是不必详讲。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述,向学生进行进化观点的教育。

  本节教材后面,安排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鸟类的迁徙》,这是对季节节律行为知识的扩大和延伸,这部分知识涉及到鸟类迁徙的队形、组织、高度、路线、原因等,有必要引导学生课外读一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