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生物 -> 初一下学期 -> 第四部分 动物[第七章 鱼类]

第三节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巩固休渔成果,禁止炸毒电鱼—海南实施海洋鱼类保护行动
  人民日报海口8月21日电记者鲍洪俊报道:

   海南省水产部门不为首次南海休渔带来的增产增收陶醉,从本月20日开始,在全省组织实施“打击炸、毒、电鱼违法行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行动,巩固休渔成果。

   首次南海休渔使渔民初尝丰收喜悦。省水产局的抽样调查表明,今年8月以来的海水捕捞产量比去年同期增产三成以上。鱼类的个体、品种明显增加。近几年已经很难见到的马鲛鱼群,今年又一次出现了。

   首次休渔立竿见影,也看出了问题:一是清澜、三亚、昌化三大渔场产量不平衡。

   位于海南岛西部北部湾的昌化渔场增产不明显,即使是东部丰产的清澜渔场,也出现高潮之后的低谷,出现过一网只捞得一条鱼的情况,说明过度捕捞后果严重,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二是个别渔民急功近利,出现了炸鱼等掠夺性捕捞的违法行为。对此,海南省水产局于昨日号令全省渔政、渔监、船检部门,与工商、边防等部门一起,实施海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行动。海上渔政船艇重点对从事炸鱼、毒鱼、电鱼作业活动的违规渔船进行督查,加大力度对进入机动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和幼鱼幼虾保护区海域的违规作业渔船进行检查。有关部门还在组织实施捕捞网具改革,大力推广有利于渔业资源保护的大网目刺网、钓业、围网和高口拖网等作业方式,限制破坏渔业生态资源的定置网、海底拖网等落后作业方式。

气候变化可能影响海洋鱼类储量
  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分析湖底沉积物研究了美国阿拉斯加附近海域过去2200年来的三文鱼储量记录,发现气候与三文鱼的数量有明显的关系。

   加拿大女王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的湖里钻取湖床沉积物。三文鱼在湖中孵化,最后又在湖里死亡。死鱼腐烂的过程会使鱼类从海洋中获取的氮元素释放到湖底沉积物中,分析不同深度的沉积物里氮元素的含量,就能知道三文鱼数量的变化情况。

   分析表明,公元1900年左右人类开始大规模现代化的商业捕鱼。三文鱼数量的急剧变化,与北美西部其它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相符。

   气候变化会影响北太平洋海域水面浮游生物的生长,而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有专家认为,鱼类储量可能因为微小的气候变化而出现大幅波动,过量捕捞、污染和全球变暖等因素共同起作用,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又一种海洋动物濒危
  作为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小牙锯鳐可能很快就将成为第一种仅仅生活在美国水域的海洋鱼类。美国国家海洋渔业部门(NMFS)上周认定:锯鳐,一种鲨鱼的亲缘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主要是由于捕鱼网的纠缠以及栖息地的丧失所造成的。科学家们相信分布在美国的种群数量,包括从墨西哥湾直到北卡罗来纳州的水域中的锯鳐数量,已经下降了99%,残存的锯鳐仅仅生活在佛罗里达的一些水域里。

   由于那些适于远航的物种通常能够繁殖成千上万的“子孙”并且分布广泛,因此对于人类的活动是否可以导致海洋生物体的灭绝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仅仅确定了一种海洋软体动物,生活在新英格兰的帽贝在20世纪灭绝了。并且美国国家海洋渔业部门仅仅将一种海洋鱼类——墨西哥裸首隆头鱼列入了濒临灭绝物种的“黑名单”。但是美国渔业协会去年警告说有数十种海洋鱼类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特别是一些在海岸附近生活的种类,例如锯鳐,由于它们生长速度较慢、成熟较晚,并且产下的幼体较易受到攻击,因此很容易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污染,以及人类的其他活动而导致灭绝。

   美国海洋保护中心将这些濒临灭绝的具有锯齿状牙齿的鱼类列入了“黑名单”,来自该中心的Sonja Fordham认为,国家海洋渔业部门“发出了一个重要的警告,那就是海洋鱼类真的会因为人类的活动而面临绝灭”。这份“黑名单”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定案。

(转载自科学时报2001.04.26)

海洋资源永不枯竭的观念造成海洋鱼类面临灭绝
  工业革命之前的早期渔业管理也许是各个渔业部落从惨痛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摸索而产生的。当时,人口密度很低、鱼很多、渔场很大、捕捞方法原始而低效。渔业管理是因需而生的,而不是因为当时的人是天生的自然保护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是在发现鱼类资源并非无穷无尽之后被迫进行渔业管理的,然而,这种海洋无边无际其中的财富永不枯竭的信念仍然根植于许多渔业部落中,不管他们使用的是手工编制的篮子状的小船还是大如足球场的托网和捕鲸船。

  这种狭隘认识的形成,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如国际法之父,荷兰律师雨果·格鲁菲斯(Hugo Grofius)的影响。他在1609年曾写到"每个人都承认,如果许多人在一片林地上狩猎或在同一条河里捕鱼,这片林子上的野生动物很容易绝迹,或这条河里的鱼也很快会被捕光。但是,这种情况在海洋里是不会出现的。"这一缺乏远见的见解在两个多世纪以后被英国杰出的科学家托马斯·侯斯利(Thomas Huxley)所进一步宣传。他在1883年写到,"我认为鳕鱼渔业、鲱鱼渔业、沙脑鱼渔业和鲭鱼渔业甚至是所有大型的海洋渔业都是永不枯竭的,也就是说,不论我们干什么都不会严重影响其种群数量。"

  不出十年,英国下议院的特别委员会就对北大西洋和北海渔业的资源稀缺问题表示了其担忧。在北美与欧洲诸国就渔业资源衰减问题进行了长达6年的讨论之后,瑞典于1899年组织召开了全球第一次渔业大会。这次大会促成了负责北大西洋与北海渔业管理的主要机构-国际海洋开发委员会(ICES)于1902年成立。海洋渔业部落经历了许多世纪才体会到的痛苦教训很快就被在"无边无际"的大海捕捞的工业化渔业领教了。不幸的是,人们在长达一个世纪里曾对昔日的教训置苦惘闻。全球海洋鱼类捕捞量于1989年达到了创记录的8500万公吨,此后一直在缓慢下降。本世纪初时全球海洋捕捞量是300万公吨。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估计,如果让鱼类种群恢复并且管理得法,年捕捞量可以稳定地维持在1亿公吨左右。相反,全球渔业在过去二十年里一个接一个地崩溃。全球17个重要捕鱼区中有四个渔业资源已近枯竭,另有9个捕捞量正在下降。唯一的例外是印度洋,由于现代捕鱼方法在这一地区刚开始得到应用,该地区的捕捞量呈上升趋势。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