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化学 -> 高一下学期 -> 第六章 硫和硫的化合物 环境保护

第四节 环境保护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6 22:23:06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有关沙尘暴

  2000年春,中国北方发生了一起强烈的沙尘暴。华北北部大部分地区都笼罩在沙尘暴的阴影之下。大范围,大强度,次数频繁,来势凶猛的沙尘暴令广大群众痛苦不堪,但这只是中国沙尘暴的一次小发作罢了。
  沙尘暴又称黑风暴,是在植被破坏前提下,细颗粒物质在风的吹扬下被搬运至其他地方,从而造成大气能见度急剧下降的灾难性天气。
  由于中国北方的植被破坏不断恶化,沙漠化的不断扩大,沙尘暴已变得越来越颦繁,越来越强烈。
  据一份资料显示: 在我国,沙尘暴50年代共发生5次; 60年代共发生8次; 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 90年代共发生23次;2000年春,截至4月24日,北方许多地区已经历了8次沙尘暴的洗礼。
  另外,沙尘暴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据另一份资料显示:
  1.1979年,塔里木盆地在4至6月先后发生了3场沙尘暴,其中一次仅仅在慰犁县3天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内奖惩2.56万吨!
  2.1993年5月5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强沙尘暴被视为65年来的经典。它使兰新线中断了31个小时,兰州和敦煌机场分别关闭了2天和7天。40万平方公里内的4个省区72个县1200万人受袭击,85人死亡,26人受伤,31人失踪。死亡牲畜12万头,受灾作物37万公顷,果树2万公顷以上。刮断电杆6021根,沙埋渠道2000公里以上,毁坏房屋4412间,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3.1995年5月15日,甘肃一场特大沙尘暴降尘量高达1243.1万吨,相当于省内最大的水泥厂15年的产量。
  4.1998年4月,西北12个地,州遭沙尘暴袭击,46.1万亩农作物受灾,11.09万头牲畜,15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在不断加大,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又将遭受一次高强度的沙尘暴的袭击。不知我们是否有这个心理准备。沙尘暴的危害如此触目惊心,人们很自然就会追究其根源。就2000年春北京沙尘暴来说,从大的方面讲,是中国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土地沙漠化的不断扩大造成的,从小的方面讲,是河北张家口地区的张北,丰宁等地区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的。在华北北部,内蒙古南部,西北大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植被破坏严重是广泛而普遍的,这些土地沙漠化的地区在北方强风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大范围,高强度的沙尘暴,这也就是中国几十年沙尘暴的来源。




扩展资料

为什么我国的沙化土地越治越多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类型的荒漠化都有发生。其中,对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已经开始构成严重威胁的,是土地的沙化过程。据国家林业局最新公布的数据,1999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1994年以来,全国沙化土地每年扩大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吞噬掉一个较大县份的土地面积。土地沙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较早且经验比较丰富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沙化给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危害,并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从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就拉开了防沙治沙的序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正式向沙化宣战,并启动了一系列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如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在这期间,国家和社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很多项目治理区,的确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局面,沙化形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
  然而,从总体上说,我国的沙化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全国土地沙化的范围一直在扩大,且速度不断加快,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北方地区趋于严重的旱情,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化和沙化过程。江河断流,湖沼干涸,植被萎缩,土地沙化,沙尘暴愈演愈烈。特别是我国著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去年由于干旱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沙化形势,个别地带变成千里赤沙,寸草难觅。情势之危,古今罕见。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国的沙化土地越治越多、沙化形势会越来越严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国土地会出现沙化现象?
  土地沙化,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自然方面来说,我国北方是一个干旱、半干旱的脆弱环境,生态稳定性差,极易受到气候波动等剧烈变化因素的冲击和强烈人类活动的干扰,从而为土地沙化提供了客观基础。这里的本底环境是沙性土质,土层疏松,植被脆弱,抗风蚀能力低,一遇干旱年头,风沙活动就会增强。其结果,植被变疏,沙漠扩大。在地质历史上,就出现过几个这样的阶段,从而奠定了今天的沙漠地貌格局。不过,自进入人类社会历史时期以来,大体上是一个相对湿润的阶段,风沙活动较弱,沙漠趋于稳定。即使如此,如果出现长时间的干旱,或受到人为因素的强烈干扰,风沙活动还会激化。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几个这样的时期。例如,在唐末和宋末就分别出现了风沙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不过,从明清以来的这段历史,基本上是一个安静期。但是,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人口爆炸和经济猛增,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其结果是不可扭转的气候变暖趋势。气温升高加上降水减少,特别是从冬春直到夏季的长时段干旱,很容易诱发风沙活动。这样,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就使我国土地出现沙化成为不可避免的。同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导致我国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北方脆弱的生态环境,却仍然要养育着非常庞大的人口。然而,人们为生存而从事的各种活动,最终都要转化为对土地的生态压力。尤其是经济活动,对土地的冲击更为直接。例如,农田耕种、草场放牧、矿藏开采、工业生产、城乡建设、货物运输、人员流动等,都强烈地影响到土地生态的稳定性。其结果,土地的生态功能不断退化,沙化逐渐显现。由此可见,庞大的人口基础及其过快的增长速度,使土地沙化成为必然。
  现在的问题是,当土地发生沙化以后,我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为什么全国的沙化土地面积不是在减少而是仍在继续增长呢?为什么日益严重的沙化形势还是遏止不住呢? 可以说,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很显然,要想控制住不断恶化的沙化形势,必须有足够强大的促使生态好转的积极力量来抵削导致土地沙化的消极力量。但事实上,近十多年来,促使土地沙化的两个主要因素,一个都没有减少:气候暖干的趋势更加突显,人口规模仍在扩大。不仅如此,又增加了一个导致土地生态上升的消极因素,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虽然近20多年来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降低,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迅猛增加,生态压力急剧上升,这就必然要造成沙化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另外,近年来的旱情也特别严峻,更使干渴的土地雪上加霜,加速了沙化过程。相反,人们改善生态、治理沙化的积极力量却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虽然国家不断加大治沙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毕竟财力单薄,不可能拿出全部的国民产出用于治沙,每年只能治理一小部分沙地,其作用是很有限的。据有关部门统计,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以来,共治理沙地32.65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19.33%。也就是说,20多年治沙的总和还不到沙化土地总面积的1/5。再以内蒙古自治区的苏尼特左旗为例,全旗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超过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地面积就达到4453平方公里,而近两年实施风沙治理工程以来,总共治理沙地135平方公里,仅占全旗沙地总面积的3%。可以想象,仅靠植起来的几片树和种出来的几块草,怎能抵御得了市场经济洪流的巨大冲击和天气干旱带来的严重威胁?一般情况是,治理在点上,而破坏在面上。其结果,必然是局部好转,整体恶化。所以说,树草年年种,风沙天天吹。
  说它复杂,就不是一句话能够表达清楚的。首先,我国的治沙模式不科学,治标不治本。从沙化治理的途径来说,治沙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沙化机理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来减轻施加到土地的生态压力,如退耕休牧等,为内生性的措施;另一类是从外部症状上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可行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来拟制沙化过程,如植树种草等,为外加性的措施。一般来说,前者效果来的慢,但可以治本;后者见效快,但只能治标。如果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最好。然而,现行的治理措施,基本上属于后一类,很单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系统的战略安排,是效果差的根本原因。其次,当前治沙的主体是政府,并没有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显得势单力薄。政府天天忙着治沙,而老百姓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经济活动方式照样进行,土地承受的压力依然在上升。第三,承担治沙任务的主要机构是以林业为主的几个部门,而政府其他部门仍然我行我素,各行其道,相互协作不紧密,从而影响到治理效果。第四,现行的管体制也影响到治沙效率。治沙的投资是国家出的,而承担治沙任务的基层管理机构是县级林业部门。国家下拨的治沙经费,经过层层截留后,最后到达县里的钱就很有限了,而且时间上也延迟很大,往往到下半年甚至年底资金才能到位,从而影响到治沙工程的正常进行。同样,由于县级财政都比较紧张,县林业部门也必须从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再之,治沙工程大多是按项目承包的方式进行的,项目承包单位同样要追求经济效益,就必然使工程质量及其生态效益再打折扣。这样,国家投入的有限治沙资金,最后能够到达沙化土地上且发挥生态效益的,就为数不多了。第五,我国在工程管理上长期形成的习惯是重建设轻管护,使治沙项目建成之后很难保证有正常的管护资金来源以维持生态效益的长期发挥。结果往往是,建设好的项目区,由于人为破坏或自然退化,几年之后效能丧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因而,大多数项目仅能起到试验目的,很难发挥出真正的生态效用。
  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效率低下的治沙模式是导致治沙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不改变现有的经济运行机制,仅仅寄希望于上一些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就扭转沙化局面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土地沙化问题,必须寻求内生性的方法和途径--调整当前的人口分布格局,转变现行的经济运行机制,走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的生活文明,逐步减轻土地的生态压力。



扩展资料

关于汽车尾气

  汽车是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 ,颗粒物和臭氧等。
  * 是汽油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其数量占尾气成分的首位。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 烧和高温下存在的 的平衡,使得 存在于所以实际燃烧器的尾气之中。 无色、无臭、无味,当被吸入人体后,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其亲合力比 约大200~300倍,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浓度低时会使人慢性中毒,浓度高时则会导致窒息死亡。
  氮的氧化物种类很多,但在大气中有危害作用的主要是 ,习惯上将这两种化合物以 表示,称为氮氧化物。 主要是在气缸点火的高温瞬间由空气中的氮与氧化合而成的。 对人体有危害,它进入人体后,开始是刺激呼吸器官,然后逐渐侵入肺部,与细胞液中水分结合成亚硝酸核硝酸后产生强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的毒性高于 气体呈红棕色,有特殊刺激臭味。 既有害于人体健康,还会腐蚀建筑物,并能导致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被列为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大气中的烃类污染物的定义并不严格,它是指各种烃类及其衍生物,品种极多,一般以 表示( 在此处主要是指油箱及化油器的逸散和滴漏的燃料油和部分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多种烃类及其各种衍生物)。其琛尾气排放的未经燃烧的汽油和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多种烃类衍生物成分及其复杂,其中有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以及这些烃类的含氧衍生物(如醛、酮等),不仅成分种类多,组成变化也很大。烃类污染物对自然界的危害主要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还诱发产生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包括铅化合物、碳颗粒和油雾等。铅化合物是大气的重金属污染物中毒性较大的一种,它来自汽油的抗爆添加剂,这是一种含铅的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其毒性比无机铅化合物约大百倍,并且随着行车和风力扩散。它是引起急性精神病症的剧毒物质,它可以在人体中不断积累,当血液中铅含量超过0.1mg三时,可造成贫血等中毒症状。所以现在正逐步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扩展资料

小心居住环境的危害

  近几年有关居住环境问题的报道逐渐增多,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我认为这远远不够。关于居住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关于那些在不良环境健身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很多人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肺癌与吸烟及被动吸烟有直接关系,吸烟是导致一半以上肺癌发病的原因。另外,接触放射线、石棉、大气污染、氡等一些有害物质也可能是致病因素,此外患过结核、肺纤维化也会致病。但这样一位注意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老人怎么也会患上肺癌呢?
  我们知道,癌症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人体免疫功能失调几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今天暂且不说有关遗传基因的问题,那么生活环境因素可能起什么作用呢?经过详细询问得知他家在2年多以前刚进行过大的装修,装修后房间中刺激性气味持续很长时间,全家人都经常出现咳嗽及过敏现象。因此分析,这很可能是病人患上肺癌的诱发原因。此外,在城市里早晨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公路上并不适合晨练。每天在公路上慢跑几个小时,要吸多少汽车尾气?
  前一段还有两条有关居住环境与疾病的报道,其一是北京某儿童医院对近几年来不断增加的白血病患儿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其家庭居住环境问题与发病密切相关,多数小患者家庭最近曾进行过居室装修,而且大多数是豪华装修。难怪这几年怎么突然在媒体上出现那么多的少年白血病患者!其二是去年北京某高档居住区居民室内氡含量严重超标,虽然开发商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居住在被污染的室内仍出现很多不适。
  众所周知,白血病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很高,特别是大多数白血病患者都是少年,需要骨髓移植挽救生命,他们迫切需要社会的帮助。还有像本文提到的那位晚期肺癌患者,他很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注意锻炼身体,本应该安度晚年,却患了晚期恶性肿瘤,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我认为今天提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为什么不能早预防?难道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就一定以影响人们的健康来做代价吗!?




扩展资料

一座城市, 半边酸雨, 半边碱雨

  福建省三明市是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它位于该省内陆山区中部市区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 四面环山, 东西长, 南北短。奇怪地是, 多年来城市东部降水呈明显酸性, 近几年降水pH值最低达到 4.0; 而相差仅四公里的城市西部, 降水呈明显碱性, 降水pH值最高可达9.89; 同一场雨, 城东酸雨, 城西碱雨, 现象前所未闻。通过常期监测和污染源调查, 科学家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该城市座落于高山环绕的盆地中, 降水的酸碱性主要为当地环境污染源所制约。城市东部, 是上风向, 降水主要受高空大气层积雨层影响, 该层含有城市燃煤所排放的酸雨前兆体SOx 和 NOx, 故呈酸性, 落地就是酸雨。而城西部, 是在下风向, 特别时三明钢铁厂, 三明化工厂所排出的碱性粉尘和颗粒物, 遇到高山, 堆集在西部低空, 在降雨过程中被冲刷, 各种酸碱物质中和, 碱性大于酸性, 降水明显呈碱性。此种碱雨还不同于新疆的碱雨, 前者仅含碱性颗粒物; 而后者是在酸雨的基础上增加碱性粉尘和颗粒物形成的, 阴阳离子含量甚高, 污染更为严重, 治理也就更难。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