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语文 -> 初二上学期 -> 第三单元

12 猫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8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故事,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思路结构

课文开头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提示了下文的内容,表明本文要说的是“我”家里几次“养猫的经过”和“结局”。接着按照时间先后写了三只不同的猫,描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遭遇和结局。

  先叙述第一只猫是要来的,它给人带来快乐,但死去,”我“感到辛酸。接着叙述第二只猫也是要来的,它更活泼,是“饭后的娱乐”,但结果亡失,使人怅然。最后叙述第三只拾来的猫的遭遇。它不活泼,大家对它“都不喜欢”,结果遭“妄下断语”的“冤苦”后亡失,我更难过,甚而自责。课文分别用“有一次”、“隔了几天”、“冬天的早晨”这类语句承上启下,把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课文最后一句话“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归结全文,呼应开头。

  文章前后连贯、首尾照应,结构严密,条理清楚。

  三、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呼应篇首,结构完整而严谨。

  四、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文章中三只猫,各具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猫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它乱跑,会爬树,会扑蝴蝶,还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坐在铁门外边晒太阳。第三只猫懒惰、忧郁,不喜欢“顽游”,常常“蜷伏”,钻炉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受责打前“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些描写,表现出几只猫的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五、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文中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六、着重揣摩描写和抒情

  这两方面都是文笔精华,可以挑选几个片段,引导学生揣摩。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文章是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创作,重要的是唤起读者的想像。例如描写三妹用红带逗小猫,作者的描写也很朴素:“它便扑过来抢,又真诚过去抢。”不必再作过细的描写,唤起了

  读者的想像,丰富的情景就补充进去了,读者会同作者一起创造出这只猫的形象。问题在于用什么语句去唤起读者的想像。假如笼统地说“三妹逗它时,它好玩极了,”那是不能唤起读者想像的,大体写出逗的动作,扑与抢的动作,就足以唤起想像,而想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