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1(苏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04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们应当怎么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祖海的歌曲《为了谁》,创设情境。
    “为了谁”,是啊!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为了谁而活着呢?“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呢?”古往今来,人类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你又为什么而活着呢?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通过简要介绍,让学生对罗素产生敬慕感,拉近作者与学生的距离。)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二、 整体感知
(一) 听教学录音,听准字音,初步感知。
(二)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结构:总――分――总。本文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人生崇高境界的热烈追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 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一)  自我研读课文,探讨以下问题(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三种追求。一是对爱情的渴望;二是对知识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投影及有关爱情的名句)
讨论后明确: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爱情可以带来狂喜;二是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三是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投影及有关知识的名句)
讨论后明确:追求知识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投影)
     讨论后明确: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5、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讨论后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 。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四、拓展延伸
 1、学生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生存观,正反面人物都行。
 2、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却遗臭万年,这是为什么呢?
 3、以“我们应当怎么活着”为主题,师生共同探讨这一重大的人生问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深入思考人生观和价值观。(提示:可以用一句简要的话或名人名言来概括,也可以用一两句歌词来表达)
  ( 过渡:作为我们平凡的人们,我们应当怎么活着呢?)
五、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周国平:《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六、布置课外作业
1、借鉴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写一篇作文提纲。
题目为:机遇
     2、阅读读本上罗素的散文《论老之将至》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