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生子何必(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47阅读:
字号:|
 沙市一中 邓金平
    庄宗李存勖应该称得上是一个英雄了。不仅他的老对手、后梁皇帝朱温感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至如吾儿,豚犬耳”,就连毛泽东对他也是赞赏有加的。毛泽东在《通鉴纪事本末》中读到李存勖破釜沉舟攻下汴京这一节时,便在上面批注过和朱温一样的话:“生子当如李亚子!”最早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如此看来,自古英雄所见略同,就是在生什么样的儿子这一点上竟然也没有不例外。不过我却要说:“生子何必李亚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李亚子不过是一个人性扭曲,迷失自我,滑稽可怜的斗鸡小儿、优伶戏子而已,在他身上,实在找不出多少值得效法的地方。

    只要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都有一颗平和善良的仁爱之心,可是庄宗心里,所盛有的只有冷酷无情和刻骨仇恨而已。因为其父对庄宗寄予厚望,所以对他要求极严,庄宗才十岁时,父亲就带着他南征北战。所以他早早地就惯看了机诈和权谋,磨练出了坚韧的意志,培养出了卓越的才能。他的身先士卒、奋勇前驱,不过是因为父亲遗留下来的三支复仇的利箭。于是叔父被他消灭了,仇敌也被他铲除了,可代价却是庄宗早早地就失去了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游戏玩耍的儿时的自由和快乐。这样一个失去了童年的幸福,内心总是被仇恨的烈焰所炙烤而灵魂扭曲的人,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当庄宗卧薪尝胆,终于将仇敌的头颅献上父亲灵前,“于十指上得天下”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巩固国家,安抚百姓,而是成天和伶人厮混一起,终日沉缅于畋游声乐之中。当然,经过数十年的出生入死,浴血征战,终于登上至尊的皇位,享乐一下似乎也是“王”之常情。可是对于庄宗也是这样理解,就未免太简单了一些。其实庄宗对优伶的近乎病态的宠爱等许多怪诞荒唐的行为,正是他迷失自我,企图回归自我的灵魂挣扎的体现。前面说过,因为父亲的厚望,所以庄宗从小就失去了作为正常儿童应有的快乐,而他自幼对俳优杂戏所有的特别的热爱,也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当他一旦安定下来之后,早年被压抑的愿望就一股脑地冲奔出来:整日和伶人一起在宫中打闹戏玩,还常常亲自登场作戏,就是伶人打他耳光也觉得好玩有趣,拔河摔跤竟以节度使作为赌注,在农人的青苗地里纵横驰骋,还化装成刘山人“前来省女”,对妻子刘夫人取笑捉弄……所有这些属于小孩子的任性好玩、异想天开的荒唐行为之所以层出不穷,其实质就是庄宗对那已经永远逝去的童稚生活的竭力追寻,以期求得情感上的一点点的补偿,就是国家将亡也不知自拔。当初梁国大将王彦章尝谓人曰:“李亚子斗鸡小儿,何足畏!”“斗鸡小儿”,这个词放在庄宗身上真是再准确形象不过了,只是其内心迷失的惶惑和痛苦,也许连他自己也未必能够说得明白吧!

    庄宗终其一生,也没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谁,应该怎样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支撑他生命的存在、证明其行事的意义的,只有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童年的幻象。不知是命运对他的捉弄,还是上天对他的怜悯,终于让他丧命于他所宠幸的伶人的乱箭之下,与他喜爱的乐器一起化为了灰烬。如果那些英雄们看清了李亚子悲剧命运的根源,还会希望“生子当如李亚子”吗?晚年苏轼给儿子的《洗儿》诗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苏轼养育孩子首先是希求他们无灾无病一生平安,就是愚昧蠢笨一些也没什么关系。那些正幻想成为英雄父亲或者英雄母亲的人们,大约也可以以此作为一副清醒剂了吧。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