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离骚》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5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 、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 、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 姱 ”、“羁”、“谇”、“怨”、“浩荡”、“溘”、“尤”、“反”、“ 忳 ”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 、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赋与比的写法;  2 、“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媒体设计:  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 》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 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1、 简介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 平 ,字 原 ,又自云名 正则 ,字 灵均 。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2、 简介“楚辞”:  
① 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 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 朔 、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3、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 372 句, 93 节, 2464 字,课文是节选。  
三、 新授  1、 放配乐朗读磁带,扫除文字障碍。  2、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内容。  3、 学生质疑。  要求:对自己不能理解、小组讨论也不能理解的疑难字、词、句进行提问。老师作出回答。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修 姱 :修洁而美好。  羁: 喻指束缚、约束。  
谇: 谏诤。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  
忳:忧闷。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  
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4、 学生说出课文意思。  要求:指名 3 — 5 人回答;纠正。  
5 、课堂练习: ( 幻灯打出 )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 之 哀民生 之 多艰  高余冠 之 岌岌兮  
(2) 以 长太息 以 掩涕兮  既替余 以 蕙纕兮  竞周容 以 为度  
(3) 虽 余 虽 好修姱以靰羁兮  虽 九死其犹未悔  
四、作业  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 指导朗读  
1 、注意节拍 如:长太息 / 以掩涕兮 余 / 独 / 好修 / 以为常  
虽 / 体解 / 吾 / 犹未变兮 岂 / 余心之 / 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 、注意延长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3 、注意重音  4 、注意感情  
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  
二、 当堂背诵  三、 研讨课文  
1 、理解思想内容  分析、讨论、概括:  
§( 1-7 ): 述怀, 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 8-13 ):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  
2、 赏析重点诗句  
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 (幻灯打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四、分析特色  
1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2、 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3、 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 比兴手法。  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  
(幻灯打出)  ( 1 )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 于 君……  
( 2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  其行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王逸、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在《离骚》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法的?  讨论,明确: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 茝 ,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物以讽、悲秋伤春成为唐诗宋词的主调,正说明了这种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 喻 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 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五、布置作业  1、 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 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3、 课外阅读《语文读本》《屈原诗两首》(《涉江》、《国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