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谭嗣同传》(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06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盖、乃、已"等常用虚词的用法和部分表时间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2、了解谭嗣同的生平经历,学习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3、学习阅读文中开放性题目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盖、乃、已"等常用虚词的用法和部分表时间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习阅读文中开放性题目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念俱灰的人就是:谭嗣同(字复生)
二、推进新课
1、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古代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
1)史传:依附于史书   例:《项羽本纪》、《苏武传》
2)史外传: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的传记,写的多是当代人物,对传主不作全面介绍,而是就其突出方面作简要记载,文学色彩浓  例:《马钧传》《子刘子自传》《徐霞客传》《谭嗣同传》
2、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权柄夺回来的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年(1898)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和旧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发动政变。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康广仁
3、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创办维新团体“强学会”,与康有为共倡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作为改良派的主将,与革命派论战,遭到反对。引进介绍西方文化,发起领导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运动,成为“五四”文体改革的先导,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体裁“新文体”,将小说提高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地位。作品结集为《饮冰室文集》。
三、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小时候就丧母,被父亲的小妾虐待,受尽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心危难的事,忧虑祸患比较多,品德才智一天天增长起来。20岁从军新疆,游巡抚刘锦棠的幕府。刘锦棠很欣赏他的才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恰逢刘锦棠因为侍奉亲人而辞官,事情没有结果。自此以后十年,谭嗣同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看风土民情,物色英雄豪杰。然而最终因为他父亲为人拘谨,不许他远游,未能了却其游览四方的志向。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谭嗣同更加发奋提倡西方的新学,起始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学问品性,这实际上是湖南全省新学的起点。当时,康有为先生正在北京与上海倡设强学会,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奔走响应。谭嗣同于是从湖南沿江而下,到上海,再游历北京,打算拜谒康先生,可是先生正好回广东,所以没有见到。我正在北京强学会任编辑工作,始与他相见,告诉他康有为讲学的宗旨,治理国家的思想,他听了很受感动,十分欢喜,自称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从此学识更加长进。
     当时中日议和的《马关条约》刚刚签订,人人心怀国耻,士气稍有振作。他慷慨激昂,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看到他的丰采,听到他的言论,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因父亲的要求,他做了候补知府,在金陵等待补官一年,闭户静心读书,深探孔子、佛家学说的精奥之处,融会贯通群贤的思想方法,推广康有为的学说宗旨,写成了《仁学》一书。又经常到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大事,未曾与污浊的官吏相接触。他经常自己说“做了一年的官,无异于躲入深山隐居一般”。这时陈宝箴做湖南巡抚,他的儿子陈三立辅佐他,慷慨激昂,将湖南的开化当作自己的使命。1897年6月黄遵宪恰好就任湖南按察使,8月,徐仁铸又来督办湘学。湖南绅士某某等精神振奋,行动积极,提倡新学于家乡,有志之士逐渐会集于湖南一带。陈宝箴父子与前任学政江标,打算在湖南大集豪杰,一起出力经营,做其他省的先导。于是聘任我及某某等做学堂的教习,召集某某回来练兵。谭嗣同也是被陈宝箴所敦促,辞官回家,把家属安置在浏阳家乡,一个人留在长沙,与众多志士一起办理新政。于是湖南倡办的事,像内河小轮船、商办矿务、湘粤铁路、时务学堂、武备学堂、保卫局、南学会,都是他提倡论证策划的,这中间以南学会最为盛大。开设南学会的用意是,打算集合南部诸省的志士,联结为一气,相互讲述爱国的道理,谋划救亡的办法,先从湖南一省开办,这实际上兼有学会与地方议会的规模。地方上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议定而行,这其实是议会的意思;每七天,大型集结众人,进行讲学,演说各国的大势及政治原理,这其实是学会的意思。这个时候,谭嗣同其实是学会的学长,担任演说的事务。每次会议集合有几百上千人,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所以说,湖南全省风气大开,他的功劳是很大的。
      1898年4月,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下达,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调入京。正巧生了大病不能成行,直到7月才带病朝见皇上,应对合乎皇上的旨意。皇上越级提拔他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当时号称军机四卿。参预新政的人,好比唐宋时代的参知政事,实际上相当于宰相的职位。皇上打算重用康有为先生,却害怕西太后,不敢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几个月以来,皇上有什么要咨询的事,就让总理衙门传旨,康先生有什么要陈奏的事,只好写在要进呈的上书之中。自从四卿进入军机处,皇上与康先生的心意才开始稍微容易互相传达,皇上才锐意要进行大的改革。可是西太后及贼臣更加嫉恨他们,还不到十天,就起了变故。
      起初,谭嗣同刚人京城,有人对他说皇上没有实权,西太后阻挠变法的事,他还不相信。等到7月27日,皇上打算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令他草拟圣旨,先派遣内侍拿着历朝圣训交给他,传话说,皇上讲康熙、乾隆、咸丰三朝都有开懋勤殿的旧事,要他查出引入到皇上的圣谕中,打算28日亲自到颐和园向西太后请命。他退朝,于是告诉同人说:“现今我知道皇上真的没有实权了。”到了28日,朝廷中人人都知道了开设懋勤殿的事,以为今天将下达圣谕,可最终还是没有下达,于是更加知道西太后与皇帝互相不能相容的事实。29日,皇上召见杨锐,赐给密诏,有“朕位几乎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的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诏大哭,皇上手无寸柄,没有什么办法。当时诸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期驻守朝鲜,了解中外之事,力主变法。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恩遇交结袁世凯,希望多少可以相助,语言极为激切。8月1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意赏赐侍郎的官位。八月初二日又一次召见。初三日晚上,谭嗣同直接造访袁世凯暂时居住的法华寺,直接问袁世凯说:“您说皇上是怎样的人?”袁回答说:“是当代没人比得上的圣主啊。”谭说:“天津阅兵废帝的阴谋,您知道吗?”袁回答说:“是,当然听到了一些消息。”谭嗣同于是直接拿出密诏给他看,说:“今天可以救出皇上的人,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赶快救吧。”又拿手抚摸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打算救皇上,请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可以得到大富大贵。”袁世凯庄重严厉地说:“您把我袁某人当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一起侍奉的主子,我和您同样受过皇上的非常之遇,救护的责任,不独在您,如果有救助的办法,我很愿意听一听。”谭说:“荣禄的秘密谋划,全在天津阅兵之举,您和董福祥、聂士成的部队,都受到荣禄的节制,将挟持兵力来干大事。虽然如此,董福祥、聂士成不足以道,天下最有力的只有您。如果废除皇上的政变发生,您拿一军抵挡他们二军,保护皇上,恢复国家大权,清除国君身边的坏人,整肃宫廷,指挥若定,这是一世无比的事业啊。”袁说:“假若皇上在阅兵的时候跑到我的军营内,传下号令让我诛杀奸贼,那么我一定能跟从在你们这些君子的后面,竭尽死力来补救皇上。”谭说:“荣禄待您很优厚,您怎么对待他呢?”袁笑着不说话。袁幕府的某人说:“荣贼并不是真心对待慰帅的。从前有人要扩充慰帅的部队,荣禄说:‘汉人不可给大的兵权。’大概向来不过是笼络罢了。就像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克扣军饷的事,胡景桂是荣禄的人,荣禄让他弹劾慰帅,而自己查办洗雪慰帅的罪名来讨好慰帅。不久胡就被外任宁夏知府,很快又升任宁夏道。这是荣贼心计险恶,巧于应对之处,慰帅怎能不知道呢?”谭于是说:“荣禄本是曹操、王莽式的人才,是绝代的奸雄,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袁怒目而视,说:“如果皇上在我的营盘,那么杀荣禄就好像杀一条狗一样简单。”于是十分详细地相互商量救助皇上的具体环节。袁说:“现在我军营中枪弹火药都在荣贼的手中,而营哨的各级官员也多是荣禄的人。事情很紧急了!既然已经确定了策略,那么我必须赶快回归大营,重新选派将官,储备弹药才行啊。”于是郑重嘱咐了一番才离开,这时已是八月初三夜间三更天了。到初五日,袁又被皇上召见,听说也奉有密诏。到初六日,政变就发生了。
      当时,我正拜访谭嗣同的住所,我们对坐在床榻上面,有所计划、布置,而抄捕康有为住所南海馆的报告马上到了,不久听到了垂帘听政的圣谕。谭嗣同从容对我说:“从前要救皇上,已经无法救助;现在要救康先生,也无可挽救了,我已经没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虽然如此,天下事明知它难做,还是要尽力去做到它,您试着进入日本使馆,拜会伊藤博文,请他致电上海领事来救助康先生吧。”我这晚住在日本使馆,谭嗣同一天没有出门,静待拘捕他的人。拘捕他的人没来,就在第二天来到日本使馆和我相见,劝我东游日本,并且带来了他著的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箱托付给我。说:“没有出逃的人,无法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无法酬答皇上。现今,康先生生死难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就由我和您分别担任吧。”于是相互拥抱分别。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还与侠客谋划救助皇上,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初十日,便被逮捕。被逮捕前一天,好多日本志士苦苦哀劝他东游日本,他就是不听。多次强迫他,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从流血才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不昌的原因。如果有的话,那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吧!”最后 还是没离开,所以最终遭难。谭嗣同被关到监狱以后,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了下面一首诗: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中还是挂念康有为先生啊。在八月十三日被斩于菜市口,年龄三十三岁。就义的那天,观看的有上万人,谭嗣同慷慨激昂,神气没有什么变化。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叫刚毅上前,说:“我有一句话!”刚毅离开不听,于是从容被杀。唉,真是惨烈啊!
      谭嗣同天资超人,在学问方面无不探究,以日日求新作为求学的宗旨,所以能做到无所拘束,善于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他的学问每天都有进步。每隔十天不见面,他的议论学识一定会有所增长。他少年时曾做过考据、笺注、金石刻镂、诗古文辞之学,也喜欢谈论中国古代的兵法。30岁以后,这些都放弃了,专心探究西方天文、自然科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学问,都很有心得。又细心研究宗教,他和我最初相见的时候,十分推崇基督教兼爱的教义,却不知有佛教,不知有孔子,不久,听到康有为所发明的《易》、《春秋》的义理,彻底了解了大同太平的道理,体会到乾元统天的精妙意思,就十分佩服。又听到《华严》性海的学说,领悟到世界没有限量,现身没有限量,无分人我,无分去住,无分垢净,除了救人之外,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道理。听到相宗识浪的学说,领悟到众生学佛的能力没有限量,所以说法没有限量,种种差别,和法界圆融,常住不灭的道理,更加佩服。从此豁然贯通,能融会万法为一,能衍绎一法为万,无所牵挂,做事的勇猛劲头更加明显。在金陵等待做官的一年,日夜用心探究孔佛之书,金陵有个居士叫杨文会,博览三学教典,熟悉佛教义理,以流通佛经为自己的使命。谭嗣同经常和他在一起,于是得以看遍佛家的经律论三藏,收获日益精深。他的学术宗旨,主要的思想见于《仁学》一书,又有一些散见于和友人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所著的书除了《仁学》之外,还有《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一卷,《兴算学议》一卷,这些都已经刊刻。《思纬吉凶台短书》一卷,《壮飞楼治事》十篇,《秋雨午华馆丛脞书》四卷,《剑经衍葛》一卷,《印录》一卷,并《仁学》都收藏在我这儿。还有发表在《湘报》上的几十篇政论,以及与师友论学论事的书信几十篇,我将和他的好朋友一起编辑,编为《谭浏阳遗集》若干卷。他的《仁学》一书,先选择其中稍微平易的部分,附印在《清议报》中,公诸于世。谭嗣同平生没有什么嗜好,修身严肃齐整,面部棱角分明,有端庄严肃的气质。没有子女,妻李闰,是中国女学会的创办董事。
四、作业布置: 1、根据课文列出谭嗣同的简历。 
  2、课后“思考探究二”:你怎样看待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你怎样看待谭嗣同以身殉国的举动?他的这一举动是智,还是愚?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有关史料等思考,并阐述理由,不少于300字。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上一节课的作业——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弱冠:从军新疆—→后十年:壮游—→甲午海战后:倡学会,提倡新政—→1898年4月:入宫参与新政—→1898年8月3日:见袁世凯,求其救助皇上—→1898年8月10日:被捕—→1898年10月13日:殉国
二、讲授新课:
1、参照谭嗣同的生平简历,划分课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记述谭嗣同的身世,以及在湖南省创办新政的情形。 第二部分(3-5):记述维新运动过程。—— 第3段:谭君被召入京,参与新政。 第4段:谭君在戊戌变法前夕,为抢救危局而作的努力。 第5段:政变发生后,谭君所采取的措施及遇难过程、就义场面. 
第三部分(6):叙述谭嗣同的著作,以及评论他的学术思想。 
三、思考、探究: 谭嗣同为什么不肯逃亡?变法失败,谭嗣同以身殉国,你认为是智还是愚?
明确:1)一为“酬圣主”,二为报国家,有强烈的爱国之情。他在狱中曾赋诗一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更慷慨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所以,梁启超以一个“烈”字作为评价十分恰切。但他的忠君思想,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也是显而易见,对此应有所批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他若逃亡,结局更惨。)
2)①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明智的。理据:从殉法的影响来看,类似人物—明治维新中的月照,谭嗣同和月照这类志士敢于变革,舍生取义,他们的牺牲精神对于后来人具有鼓舞作用,改革需要更多的人站起来,坚持下去。 从生死观角度看,谭嗣同对生死淡然,生命属于他本人,他个人认为变法须经流血而成,他的死亡比他的生存意义更大,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而非一时冲动。 
  ②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迂腐的。理据:从变法角度看,谭嗣同这样的人才正是变法和革命所需要的,从第五段那些前来劝说的人就可以看出;他生存的价值比死亡的价值更高;“变法无不从流血昌”,但多一人的流血,并没有质的变化。从时局来看,谭嗣同明明可以逃出,却选择留下,白白牺牲。  
 四、课外拓展。(加深学生对谭嗣同以身殉国举动的认识) 
 李敖在《北京发源寺》中,对谭嗣同当时选择殉国的思想的解读,写得相当精彩。 
 (一)“┄┄我有一种冲动,想用一死来证明给革命党看、给那些从事革命而跟我分道扬    镖的朋友看,看,你们是对的,我错了。从今以后,想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革命。我 倒在路上,用一死告诉后来的人:不要往这条路上走,此路不通。” 
 (二)“------这次政变,本质上是一种战场上探路的性质,我们探路,证明了改良之路走不通,我决定陈尸在那里,告诉大家猛回头。告诉所有的中国仁人志士,以谭嗣同为鉴,别再有任何幻觉。所以我的死,在这种意义上,有牺牲自己和苦肉计的意味。希望你能留意。我做的,不但告诉改良者不走他们的路,告诉了革命者走他们的路,也告诉了广大的中国人民、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该走哪条路。” 
(三)“-------我加入革命,不过是一个生员、一个生力军。但如我做隐性的,情况就完全不同。我觉得死比生效果大得多。因为死可以血荐。” 
 (四)“他说了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各国变法都要流血,他愿意流这个血,用他的血,来振奋人心,以利于变法的宣传;另一个理由倒很怪,他说他本来决定不了救中国到底走革命的路好呢,还是走改良的路好,只是比较倾向革命。后来碰到了康梁,他才走改良的路,一起搞变法,这次变法结果,他愿意用一死来证明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今后死心塌地的走革命的路。” 
 (五)“顺便想想你们日本的维新志士吧,维新的第一功臣,是西乡吗?是木户吗?是大久保吗?是伊藤吗?是大隈吗?是井上吗?是后藤吗?是板垣吗?我看都不是,真正的功臣乃是吉田松阴。吉田松阴一辈子没有一件成功的大业可言,他要逃到国外,失败了;要纠合志士帮助皇帝,失败了;要派出同志阻止恶势力前来,失败了。最后以三十岁年纪,横尸法场。但是,吉田死后,全日本受了感召,风起云涌,最后达成维新的果实,这证明了吉田虽死犹生、虽失败犹成功,他以败为成。我就用这日本志士的故事,留做临别纪念吧!” 
(六)突然间,像从浮云里划破一条长空,他的喊声震动了法场: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五、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1、以人物对话,用对比法写人。
2、记叙中融入抒情与议论:“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袁正色厉声曰”,“笑而不言”,(谭嗣同)“卒不去,故及于难”,“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以上诸例都是记叙,但其中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评论与感叹,值得细细品评与玩味。
六、作业布置:面对同样的遭遇,本文的主人公谭嗣同舍弃了求生的机会而选择慷慨赴死,但本文的作者梁启超却在谭的劝说之下借助日本使馆的保护而得以免遭此祸。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胡得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