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赤壁赋(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19阅读:
字号:|
 赤壁赋(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苏轼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儒、道、佛思想集于一身,《赤壁赋》是其代表作,本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先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辩论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愤懑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从形式上看,本篇又是文赋的典范,既自由疏放,灵动有致,又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多读,由浅入深地读,比较着读,读出韵味,读出旨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默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并通过质疑和交流扫除字句障碍;(2)通过朗读、背诵,了解文赋的文体特点;(3)拓展阅读,在联系比较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 
一 . 新旧联系,导入新课 
1 .投影张之洞题黄冈东坡故居对联 
五年间谪宦栖迟,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哪得此清幽山水; 
三苏中天才独绝,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 
——黄冈东坡故居联 
2 .老师扣联中“此”字发问:“此”为何也?[黄州即今天的黄冈]然后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出《赤壁赋》。 
3 、教师启发谈话: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从政治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从文学创作看,黄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巅峰。最负盛名的要数“赤壁三咏”——二赋加一词。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念奴娇》词,同学们,让我们再作一次深情回眸——齐背。因为这首词,念奴娇词牌可以不叫念奴娇而叫“大江东去”或“酹江月”。这首大江东去词在词的大江里真是激起了滔天巨浪,从此一个声音悠远地响了起来——豪放派。那穿空卷雪的壮景仿佛还在我们面前,那人生如梦的浩叹仿佛还在我们耳边,让我们带着这些温馨的记忆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 新旧联系,激情导入。老师带有感情的解说,既使学生了解了文学常识,又引发了其阅读的欲望。 ) 
二.默读圈点,疏理课文 
1 .学生默读,圈点,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句障碍,把握各段大意,标出有疑难的问题。 
2 .投影下表,检查自读效果 
词语
认读  壬戌 窈窕 桂棹 和之 袅袅 幽壑 嫠妇 愀然 缪 舳舻 
酾酒 横槊 扁舟 匏樽 蜉蝣 消长 尽藏 肴核 枕藉 
通假
辨别  1. 举酒属客:
2. 冯虚御风: 
成语
知记  1. 余音袅袅: 
2. 遗世独立: 
3. 正襟危坐: 
4. 羽化登仙: 
5. 杯盘狼藉: 
6. 不绝如缕: 
7.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翻译
句子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渔樵于江渚之上: 
4. 侣鱼虾而友麋鹿: 
5. 渺沧海之一粟: 
归纳
段意  1 . 
2 . 
3 . 
4 . 
5 . 
3 .学生就其他字句质疑,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解疑。 
4 .指名朗读全文,要求读准、读顺。老师扼要点评。 
(自学课文,整理字句,疏通文章,解决疑难。通过阅读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诵读,体味赋的特点 
1 、美读指导: 
(①朗读时,韵脚要交代明白,要响亮到位,使之同声相应,一贯而下。②整句是靠内容上的互补,形式上的反复来强化表达效果的,朗读时不能将文气读断,要读得前者呼后者应,似断实连。③层次内部读紧凑,层次之间停顿要适度。④体会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轻畸重,暴高暴底。) 
2 、以第一节为例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诵读背诵 5 分钟。 
(2)学生举手背诵,并谈背诵策略。 
(3)老师相机指导: 
•  抓韵脚。本节有 4 个韵脚:间、天、然、仙。 
•  记句式。本节多为整句,整整两两结合读,反复读,加强整体印象,做到背起上句就能自然带出下句。另外,注意散落在整句与整句之间的散句,注意它们的句数、位置。 
•  理思路。前文点明时、人、地、事,后主要写泛舟情景。 
(4)投影背诵提示(单线为散句,双线为骈句,小字为韵脚),学生试着背诵。 
—— —— ——。==。—— ==。—— ==间。 ==天。 ==然。 ==仙。 
3 、学生用所学方法指导逐节背诵其他部分,老师检查。相关内容提示如下: 
第2节:① 韵脚:慕、诉、缕、妇 
② 句式:散句多,注意意义关系 
③ 思路:乐→歌→和→声 
第3节:① 韵脚:有五组: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入声韵),穷、终、风。 
② 句式:多整句,要读连贯 
③ 思路:诗、地→曹公→自身→悲从中来 
第4节:① 韵脚:往、长,瞬、尽,主、取,月、竭、色、适。 
② 句式:多散句 
③ 思路:水与月→变与不变→共适清风明月 
第5节:① 韵脚:酌、藉、白。 
② 句式:整散结合 
•  思路:喜→酌→尽→枕 
4 、小结这篇赋在语言形式的特点 
(句式——多整句却整散结合,灵动有致。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句与句之间, 
还体现在节与节之间,每节在句式上各有侧重。用韵——常用韵却似出无意,如出天籁。这是一篇抒情或哲理小赋,叫文赋或散赋,它不像汉代的大赋那样宏篇巨制,繁缛富丽,它突破了声韵句式的严格限制,像散文那样自由挥写,所以广义上它可以列入散文范畴,它是苏轼散文的典范。难关唐庚有这样的评价: “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生不可得也。”) 
(熟读成诵,抓住文本特点:骈散结合,韵脚更替。以读来感知文章的音韵之美,以读来理解思想领会情感。) 
四.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1 .将《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作比较,寻找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然后交流。 
(参考:大致有“四同”:都是吟咏赤壁夜景,都联想三国英雄的豪迈,都与他们自身比照,都有人生短暂之叹。大致有“三异”:词写壮美之景,文写静美之景;词写成功的英雄,文写失败的英雄;词仅限于“江月永恒,人生如梦”的浩叹,而文有“物与我皆无尽”的超越,文更达观、更乐观。当然,同与异,只是相对而言或大致说来,其实往往同中有异,或者似异实同。如:写周郎,志满意得,写曹操,落荒而逃,看起来不同,但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一样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大江永恒,江月永恒,自然永恒。) 
2 .将《赤壁赋》主客对答部分与屈原《渔父》比较。 
(1)学生读《渔父》,借助注解和释文读通材料。 
(2)思考:《渔父》和《赤壁赋》各包含几种人生态度?都是用什么形式表达的? 
 
屈原:深思高举,横而不流   

《 渔父》 渔父(言):和光同尘,随波逐流 对话 
渔父(行)置身事外,随遁江湖
 
《赤壁赋》  
客: 吾生之须臾   
对话 
长江之无穷 
苏轼:物与我皆无尽 
共适清风明月 
(3)老师小结: 
有位西方哲人说过:所谓思想,就是自己和自己打架。两文中心部分都采用对话体写成。“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古文鉴赏辞典》)“歌舞丛中征战里,渔翁都是过来人。”(《桃花扇》)但不一定恰巧被屈原碰到。所以,渔父其人也许并不存在,他只是作为一种处世态度在屈原脑子里闪现徘徊,与另一种处世态度回旋,交锋。这是和光同尘、“虚与委蛇”的老庄哲学与直道事人的儒家思想的短兵相接。最后,执着的屈原,“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屈原战胜了,他守住自己的阵地。《赤壁赋》则完全是苏轼人生苦闷与参透超脱的内心独白。“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发抒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古文鉴赏辞典》)其中包含着老庄的物我为一的超脱,但又不乏屈原的影子,譬如类似楚辞的歌咏,香草美人的意象,就连对话体这种形式也与屈原的《渔父》一脉相承。所以不妨说,文中的苏轼是庄子与屈子的糅合——屈子 + 庄子 = 苏子。 
(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师生互动,互相交流,通过理解探究走进作者的心灵。) 
五.课外阅读写作 
1 .老师列出阅读篇目 
① 《后赤壁赋》 ② 苏轼评传 ③ 诗词名篇 
2 .读后写随笔:《东坡印象》,字数不限。 
3 .课上交流。 
附: 
渔 父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 饣甫其糟而歠其醨 ?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屈原遭到了放逐, 
在沅江边游荡。 
他沿江行走吟哦,
面容憔悴,
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
“您不是三闾大夫么? 
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 
屈原说: 
“全社会都肮脏只有我干净,
大家都醉了只有我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 
“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 
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 
何不搅混泥水扬起浊波?
大家都醉了,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
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 
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
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无比的身体,
沾染上污秽不堪的外物?
我宁愿跳到湘江里,
葬身于江鱼腹中。
怎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
蒙上世俗的灰尘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
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 
“沧浪之水清又清啊,
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 
沧浪之水浊又浊啊, 
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
不再同屈原说话。
 
[ 评析 ]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的特色: 
1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抓住本文是词赋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美读,熟读成诵。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读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读来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 、注重培养学生比较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上教学设计中有两处比较阅读:《赤壁赋》与《赤壁怀古》内容之比较,《赤壁赋》与《渔父》之比较。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合作交流,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切实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的能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