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致橡树(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08阅读:
字号:|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12日第3周)第2课时(总第8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致橡树 1、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2、初步了解朦胧诗,了解象征手法,理解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了解朦胧诗。
理解诗中的爱情观 诗歌的象征手法
朦胧诗的特点 诵读式
比较式
一、 导入课文 (师生互动:介绍—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中国当代新诗,题目是致橡树,作者是舒婷。舒婷是何许人也?同学读注释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女诗人。补充介绍——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板书)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小声诵读,并思考课文标题是一个动宾词组,根据诗歌内容,该加一个什么词做主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明确:木棉。
三、研习课文(师生互动:提问—讨论—回答)
1、学生朗读诗歌的开头到“不,这些都还不够。”
教师提问:诗人在这一部分用了两个“绝不”和两个“也不止”,实际上是对某些爱情观的否定,诗人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讨论、归纳:1)、  否定了那种依附式的爱情观。她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依附于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
2)、  否定了那种点缀式的爱情观。不愿学“痴情的鸟儿”为他“重复单调的歌”。
3)、  否定了那种片面奉献的爱情观。像“泉源”像“险峰”等。
教师提问:怎样理解“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两句?
明确: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随时为他送去慰藉。
即兴作业:以“日光”“春雨”为话题,仿照上面句式,各写一句话。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不按照上面的句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写使行文生动活泼,避免形式的单调呆板。
2、学生朗读“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诗歌的最后。
教师提问:作者前面否定了几种传统的爱情观,在这里宣布了自己的爱情观,作者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讨论、归纳:独立的个性;平等的地位;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教师提问: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阐明她的这一爱情观的?
明确:作者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面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的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即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
3、教师提问: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
明确:诗人别开生面,以比喻和象征为主要手段,把人的感情倾注在客观物象上,使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事物洋溢出盎然的诗意。那铜枝铁干、傲岸挺拔的橡树和开着红硕的花朵的高大的木棉,本来毫不相干,诗人却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到一起,给予人格化的描写,从各个方面暗示了伟大而坚贞的爱情,无论从外部形象还是内在情感上都显得十分贴切。
四、作业
课后练习二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