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4阅读:
字号:|
 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
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湖北公安一中  邱刚
                       一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处在“少、慢、差、费”的状态,教学效益不高,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正如煤的形成,当时使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只是形成一小块。”究其原因是复杂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语文教师对语文本身缺少深层理解与深刻领悟,把语文课程界定过窄,抱着教本过日子。加上考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方法采用实用的功利手段——机械操练,认知强化——这样用教数理化的方法来教语文,使本来有灵性、有情感的、有生命的语文被异化为认知学科。殊不知语文从来就是人文的、审美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从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结构——生活的语文,生命的语文,情感的语文,情境的语文,灵性的语文,文化的语文。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从当下的技术主义的枷琐下解放出来,语文的课程必须走向生活与文化。语文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把语文教学引向生活的大舞台,讲究教学的情趣与艺术,让学生体验情境课堂,这样才能真正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笔者在此提出“设计教学”这一概念,是针对以往的“教学设计”(主要指教案设计)而言。教学设计往往是单一的、封闭的,是就单篇文章而言而缺少系统观念的;往往是静态的、静止的、平面的,是缺少动态生成观念的;教学设计症结是没有课程研发和情境驱动观念!而设计教学就是要精心地设计教学的一切程序,包括整合资源,开发课程,研究学生(学情),创生情境,尊重体验,教学预设等诸多因素。简言之,她是语文教学的完整系统,其核心是语文课堂课程的研发和学习的情境化。设计教学看重学习过程的整个系统,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场,追求的是“格式塔质的完型结构”效应。
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设计教学时,首先要完整的、正确的理解语文新课程理念实质。“学生要活动充分,课堂积累要丰富——这是对课标精神最简洁的表述。”(余映潮《第二届“四方杯”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观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4)认真思量,“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不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体现和目标要求。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以此为纲,在客观上要创生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生动的、充满生命气息的语文课程;在主观上要创设情境,互动平台,吸引学生参与体验。唯其如此,方能让语文课堂对学生产生磁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能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正如审美一样,有审美的客体还要有审美的主体,只有二者建立起异质同构的关系时,才能让审美过程和谐。                                                                                                             

设计教学的首要是教师要进行课程的研发,建构完美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要想法让语文课程走向学生的生活,走向学生的生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要让语文课程成为一种大气华贵的文化!平心而论,现在的语文教材——课本(狭义的语文课程)有很大的局限——不成体系,相对陈旧,与学生隔膜。2004年浙江省教研室专门组织学生调查“新教材”使用情况,结果,很多文章学生都不感兴趣。为此调查组专门在《语文学习》上发文《新教材,爱你有几分》。既然如此,这就为我们语文教学自主进行课程开发提供了依据。
所以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研发、创生语文课程,这是设计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和教师读来生厌的文章,要增加进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把师生都喜欢的语文利用到极致,这不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一个好思路!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日常语言学派就曾经把哲学的问题转化为语言的问题,一是用语言能说清楚的问题,一是用语言说不清楚的问题。他们指出能说清楚的问题就尽力地去说清楚;说不清楚的问题说了也没用。这个思想不也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借鉴吗?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教师即是课程。建构完美的语文课程责任在教师,教师要善于学习,要向余漪老师要求的那样“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怎样建构完美的语文课程呢?
一、建构完美课程首先要整合教材资源,不要将一本教材从一而终,按部就班。1、我们可以进行序列调整,如笔者在执教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古典诗词时,就对其中的篇目进行了集中和重组,如咏史怀古诗有《蜀相》《石头城》《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华清宫》《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写相思爱情的有《锦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通过这些并联组合,让学生品读、归纳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构成与常用表现手法。这样一来,不就是举一隅而以三反吗?知识的系统化是内化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理解了内容,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这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效率。
2、整合教材我们还可以进行课程牵引比照。如讲授隐逸诗歌时,我们不妨将陶潜、王维与孟浩然进行比较。笔者在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就有意让学生联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让学生自己体验王诗的“清而淡”的格调,孟诗的“清而近”的格调。在讲授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就有意比较王维,结果学生认识到王维做官是他努力挤进去的,归隐山林是无奈的选择。陶潜做官是迫于生计,归隐是他的主动行为,多么深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探究体验,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这是非常实惠的有效教学。
 3、研发课程教师还可以对教材空白处作完形处理。笔者在执教《荷塘月色》,让学生探究“朱先生为什么要神往江南,提到《采莲赋》与《西洲曲》呢?”问题时,就联读了刘士林先生的《〈西洲曲〉与我的江南情结》,让学生明白“江南”在中国的文学里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审美的概念,它已成长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故园。在执教《蜀道难》时,我特意穿插了古人写“高危”的名句,如李世民《帝京篇》“人道恶高危”,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等,让学生认识到“高危”在诗中也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主旨。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二、建构完美的课程还要善于整合学生资源。这里的学生是广义的,指教师教过的一切学生。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让班上的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对话交流。但是,我们还应该利用以往的学生智慧,把这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储蓄下来。笔者在进行作文教学,作文评讲时,就经常把以前学生的优秀文章,拿出来示范。又如笔者在教授《我与地坛》时,探究——文章的两个部分是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说母亲是一座带着体温的地坛。多么的深刻的感悟!学生的这些灵光隽语都应成为教师的课程资源储备。教师在课堂上把语文课教得生动而又深刻,把学生的思维、课堂的结构向纵深推动进,这不就是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发展等级。
三、教师还要善于整合信息资源——这是创生课程的必需。教师要广泛地阅读,广采博纳,有很强的资料积累意识,要占有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做资料整理归纳。“书到用时方恨少”“转益多师是吾师”。如余映潮老师为教《荷花淀》竟然阅读了70多篇相关的教案资料,千里风光尽收眼底,最佳设计藏于胸中。教师只有多方倾听,多向对话,才能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富有教学的智慧,才能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
建构完美的课程,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上驾驭课程,构建自己的阅读教学序列,写作教学系列,进而细化好每一节课的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点。

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关键在于提高受体——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体验的激情,拓展学生接受的最大空间。学生的接受量是课堂效率一个直接的评判。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还要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一节语文课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要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如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笔者在此提供几种相关思路。
1、运用优美的导语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语文课堂的导入是一种精彩的开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的势能。精彩的课堂导语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又能起到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如特级教师王世发老师在执教《巴尔扎克葬词》是这样导入的: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与世长辞。8月20日,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他的好友,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雨果冒雨来到公墓对前来悼念的法国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板书课题)。怎样学习呢?我们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板书:探究)。这节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探究,一是诵读,探究作者的情感思路(板书:诵读探究);二是品析,探究课文语言所蕴含的哲理与深意(板书:品析探究);三是比较,探究这篇演讲词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板书:比较探究)。(王世发《〈巴尔扎克葬词〉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5,1)显然这个导语既有很强的悬念期待,又有明确的方法导引,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2、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如宜昌的朱莉萍老师在执教《走进戏曲天地》时,就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来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获得亲身体验,尝试自我感受,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语文。第一步:观看MTV《千古绝唱》,猜戏曲故事;第二步:看戏猜戏,了解戏曲种类;第三步:品戏赏词,体会戏曲意境;第四步:模仿尝试,感受戏曲魅力。(《〈走进戏曲天地〉教例》,《中学语文》2004,1)
3、通过巧妙设问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爱因斯坦说过,“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用精、少、实、活的提问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这样的设问视点新颖,韵味隽永,能把语文课堂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刊载过陕西刘瑞平老师《〈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刘老师就是这样教学的:智取生辰纲,“智”在课文中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
4、联系生活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生活是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有诗质,教师要动脑子,让生活走入课堂,让课堂进入生活;让语文贴近学生的感性实际,在课堂上让学生动乎情,悦乎心,用生命去诠释语文。如一教师在进行“感受生活”的作文训练时,由缤纷的秋叶着手。课前布置作业——每个同学到大自然中去采摘一枚秋叶;说叶子的故事——用通顺、有文采的一段话谈这片叶子的来历;看——叶子的形状;闻——叶子的气味:听——叶子的声音(联想);尝——叶子的味道:写——叶子的文章。这样的作文训练来源于生活,教师坚持了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看、听、闻、嗅、尝多方体验,联引现实生活,思考人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像,情趣盎然而又意境深远。
5、依托课堂活动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语文训练、语文实践。精彩的课堂活动课堂里的珍珠,让语文课堂闪光。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训练,逐步地提高语文能力。①通过活动来进行创意阅读,避免文本学习的虚浮性和随意性。如河北聂明彗老师在执教《陈奂生上城》,就紧紧抓住陈奂生的“帽子”,由“帽子”开始,由“帽子”展开:导入——多媒体展示帽子;锁定情节——陈奂生上城买帽子,住招待所住去两顶帽子;分析人物——都是帽子惹的祸……(《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这样的创意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参与;能让课堂主题集中、鲜明。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文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效果显著。②通过活动进行文本解读和语言运用训练,课堂生动活泼。如枝江一中李红梅老师在执教狄鑫森的《篱笆那边》就让学生发现“草莓”,寻找“篱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对应物,用“如果说草莓是……那么篱笆就是……”句式表达。这样变空泛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感受简洁的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意蕴,领会平凡的意象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参见《语文学习》)
③通过课堂活动来结构课堂,既能使语文课高潮迭起,赋予艺术之美;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运用中提高,得到全面发展。如余映潮老师在执教《我愿意是急急流》,就是由四个活动把课堂串连起来:第一板块——美美地听,第二板块——美美地读,第三板块——美美地品,第四板块——美美地说。这四个活动,设计精美,承接自然,铺垫巧妙;自始至终,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富有意境张力。
              四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坚持课内、课外两手抓的策略;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课堂主阵地不放松,课外后花园不丢失。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学”语文。倪文锦先生说:“语文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热爱语文。”学生热爱语文了,一定会学好语文了。所以一个语文老师要用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用真情燃烧学生的真情,要给学生进行方法和思想上的启蒙。特别要从整体规划,从学生的整个学习行为系统来计算¬——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学生,把思考让个学生,把过程留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如特级教师章登享先生就是这样来教语文的:面对新的学生,先是上好语文的“开课”,教师用满腔的热情,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迷上语文,理解语文,解决学生的语文学习观的问题!接着是上好示范课——“拿自己的做来教”教学生怎样做笔记,怎样分门别类地做语文积累,怎样写读书笔记,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等等——解决语文学习的方法问题。最终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就渐进为“自学辅导式”学习,教师达到了“不教”之“教”。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当学生会读书了,会做笔记了,会做积累了,会写文章了,语文教学的效益是可想而知的!
综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关键之关键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扎扎实实的读书,做一个杂家。”(钱梦龙语)中学语文教师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教语文,认真地设计教学。当然设计教学还有诸多方面,主要的方面还是如上所说的。设计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的诸因素,在于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色彩,充满审美情趣,充满活力、张力,在于激活学生的头脑,从而最大可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