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诗经•氓》(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32阅读:
字号:|
                         宋莉莉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了解比兴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    2.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发生在淇水边的古老的爱情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那个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二、检查预习情况
   关于《诗经》(数字化《诗经》课件展示)  ( 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三、朗读诗歌,概括故事情节
   早自习的时候已经预习了课文,也结合注释疏通了字词,请同学朗读。( 音读、意读: 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1、 明确:女主人公以自叙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她的故事分为三个阶段,恋爱、婚变,最终清醒决绝。
   2、提问:女主人公在三个阶段情感的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
       (一、二章)恋爱  ——   热情 幸福
       (三、四、五章)婚变——沉痛 怨恨
        (六章) 决绝——清醒 刚强
大家看看诗歌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主人公的感情?——怨(诗眼)
  而每个阶段淇水似乎都是她故事的见证人。找出出现淇水的句子。思考这一意象的作用。
    3、在把握感情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情读:把握情感,注意节奏和语调)
 四、想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这首诗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一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结合诗歌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想象那富有情趣的画面。
    读完后学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描绘你想象的画面,与同组的同学交流,汇报。
    示例:五六章。这两章画面感很强,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脑海里构筑一下这两幅画面。一幅女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画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图。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第一幅——是夜,她坐在床上,眼泪婆娑,嘴角抽动着,只因忍着不让泪掉落。修长而干瘦的双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心里想着:初为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怎样的辗转辛劳?为只为曾经对幸福的憧憬,为了维护自己划定的这个地牢——爱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劳,换来的却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伤,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亲如兄弟者,不责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却只讥笑自己。这世道是多么不公平啊!      第二幅——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淇水河畔,江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发丝有几许散乱。此刻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这里曾经是自己翘首盼望男子来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时无忧无虑地玩耍,男子发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猎猎江风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还傻傻地记着。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这样付出又有什么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长叹,转身翩然而去) 
   2、从大家的描叙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婚前: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勤劳、任劳任怨
  3、再分析一下“氓”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诗句)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表面憨厚、急躁、任性、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手法归纳——对比手法
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进入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介绍赋比兴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铺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五、分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思考对爱情婚姻的看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提问:  女主人公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决绝,但是她的悲剧还是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她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习本文之后, 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可能学生会认为女主人公的悲剧固然跟男子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她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然不觉强得多,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拓展阅读:《致橡树》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
在婚姻中女性是作为“人”的形象和男性站在一起,那就是要有人格的独立,有女性的尊严;它需女性自我内心空间的独立,“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自己的工作(事业)的独立,经济的独立,又有相当的学识修养,有理想有追求亦有毅力并兼备传统女性的温柔、体贴、勤劳、坚韧。
我的看法: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对对方的责任。
靠美貌来维持夫妻关系,显然是幼稚的,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世界上没有不变的感情,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感情。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实实在在、平平淡淡中生长起来的爱情。生活仅有勤劳和必备的物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情趣。时间在流动,那生活也是流动的,生活需要创新。
    时刻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乐趣,摄取生活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在许多雷同的日子里发现生活的新意,那样我们才不会对生活厌倦,才不会对身边的人厌倦,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坟墓。正如太阳,每天清晨它都从东边升起,但每个日出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将课文改写成现代诗歌或者小说
 

宋莉莉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