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22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
赏析诗歌,品味诗句中丰富的内涵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领悟诗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妙处,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归纳诗歌的主旨;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一段琵琶曲《高山流水》)大家闭上眼睛,聆听这段美妙的琵琶曲。一边听,我一边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有听过: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这便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诗人白居易在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红颜知己,他被这位知己精湛的【琵琶演奏技巧所折服,两人的共同遭遇使得他们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文体知识
《琵琶行(并序)》原作《琵琶引》。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长篇叙事诗。
四、诵读诗歌,并理解文中难懂字词(朗读诗歌时,要求借鉴配乐朗诵,读出全诗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意境)
五、课文串讲
1.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3.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4.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乐妓:早年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6.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 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从小序中找)
    明确:铮铮然有京都声。  
7.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8.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
9.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 
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10.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
11.分析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明确: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12.分析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总结
    正是因为有了相同的境遇,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才写下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