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在山的那边》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05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要求:
(一)语文训练
1、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2、培养明确诗的意象的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通过对“梦”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坚韧不拔的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新型的学习方式,感悟诗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首现代诗歌。他不像以前学过的古体诗要求有整齐的句式。严格地押韵,它可以有长短不齐的句式,可以押不同的韵。可以用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划分段落。
全诗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小时候的想望和挫折;第二部分写长大后的奋斗和拼搏。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一个哲理。诗人取向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信念,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体形式:现代诗。他不像以前学过的古体诗那样要求有整齐的句式,严格地押韵,它可以有长短不齐的句式,可以押不同的韵。可以用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划分段落。通过学习来体会一下现代诗歌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看书默读课文。
2、学生分组大声朗读。
3、读一读,写一写。
痴想:发呆地想。
隐秘:隐藏,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发青的脸色。
凝成:聚成,结成。
诱惑: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沸腾。
浸湿:文中指泪水打湿我的衣服。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学生分组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5、集体交流。
6、结合诗句,进一步理解词义。
7、读课文。
要求:(1)放声朗读。
(2)发音基本准确、流利。
(3)要投入感情。
8、分组讨论一下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想望”这个词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轻一点。
“哭着回来”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零分”即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要读出“我”的诱惑的感情。
9、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再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写词语。
2、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
A、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  ·    
B、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  ·
C、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  ·  · ·  ·
D、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  ·  ·
3、朗读比赛
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学会了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课后把生字新词写会,进一步练习朗读,把诗读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来领悟诗的深刻含义,看看诗中的孩子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不是)那么它到底在找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抽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师生齐读。
3、展示课件,老师有感情地范读。
[画面1]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闪出课题《在山的那边》。
[画面2]闪出字幕:小时候......打了一个零分。
画面切换成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情景。
[画面3]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画面切换成主人公“我”走出大山的镜头。
[画面4]老师读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画面切换成大海。
[画面5]老师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吗?”画面再次切换成都市美丽的街景、繁华的生活。
4、学生跟着课件再读课文。
5、讨论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主要现象,明确:我、山、海
6、讨论:山和海各代表什么?
明确:山:群山,代表困难。
      海:代表梦想(理想、信念)
7、讨论:作者为什么能从一座座大山中走来?
(提示:作者王家新是从湖北西北部群山走出来的作家,他有着美丽的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不断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8、你有什么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合自身实际,尽量具体的谈一谈。)
三、课堂练习
细细的品读课文。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研讨(投影显示)
A、“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B、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C、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样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又说自己的愿望是幻想?
D、“隐秘”的想望是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E、“山那边的山”为什么“铁青着脸”?
F、“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的含义是什么?
G、“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
“一座座山顶”为什么引诱着我?
“我”为什么失望?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
海漫漫浸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组研讨。
3、小结内容,研讨的经验。
4、学生就研讨内容整理笔记。
5、练习: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  ·
原意是发呆的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于狭小的天地,想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  ·  ·
“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看见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因而脸色铁青。
(3)当我爬上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  ·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了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
四小结、作业:
1、学生自由谈谈。
2、老师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探讨了诗的主旨。作者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诗意翻新,给人深刻的启迪。课后同学们继续朗读诗文,力求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3、在山的那边
                 山     群山→困难
               海            →理想、信念
              (艰苦奋斗    实现理想)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