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7阅读:
字号:|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课程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它能给课堂带来丰硕的收获,如经验的激活、知识的建构、情感的丰富、价值观的改变……一言以蔽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学生开创美好未来打开了一扇窗户。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实践 发展 反思

  新课程在我校实施已是第三年了,我有幸成为第一批新课程实践者。通过近三年的实践与反思,已初步领略到了新课程的魅力。下面就谈谈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体会。

  一、科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建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必定会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多数学生处于“要我学”的状态。为此,我们必须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个迫切任务。

  二、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一些实践与反思

  1、适度开放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形成与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正是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几乎消失殆尽、自主性、主动性也就相当淡薄了,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大胆的开放,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案例一: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课前我将全班每成10个小组,每组4~5人,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自己提出有关运和力的一些问题。当时有一个班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就运动,力停止作用就停止运动吗?②为什么自行车脚不蹬也能继续运动好长时间?③小球放手后要向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④为什么小球向上抛出不马上向下运动?……一共有二十几个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表述不十分明确,但这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案例二:我经常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多做一份额外作业,即提出几个与今天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其实这是学生很乐意做的,如学了二力平衡知识时,有学生提出:同一件物体从地面拿到桌上,大人所花的力怎么会等于小孩的力?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小孩会感到酸痛,而大人却很轻松呢?在学习定滑轮与动滑轮时,有同学提出:(如图)

  “把重物G提起,F1与F2相等还是不相

  等?”在学到“化合价时”,有同学提出:

  “化合价是谁提出来的?是怎么想出来的?”

  ……经常这样做,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就增强了,提问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发展了。

  2、“强化探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前,许多教师还不敢放弃“题海战术”、“强行灌输”的教学方法。觉得还是这样做方便有效,真的是这样吗?

  案例三:杠杆的力臂是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定义一般是老师直接讲给学生听,很少有老师引导同学探索过,但为什么把力臂定义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定义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呢?这是学生不理解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加以探究(如图),

  OB=1/2OA,测出OC、OB、OA

  的长度,当杠杆平衡时,再测出

  F1、F2、F3、F4、OA'、OA''的大小

  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杠杆平衡时,

  用力的大小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是无必然联系的。而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是密切相关的。从而掌握了力臂的概念。

  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可以说学生在认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获得的收获比讲授不知要好多少倍,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亦提高了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学习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多是大班一统化,以教师讲授为主,最多是几个同学有发言或板演的机会,大部分同学得不到参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组建小组活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案例四:试卷讲评是一个费时的事情,要把它一般的试卷讲透到要三、四节课,针对性又不强,为此我采用把普遍性的错误进行分析讲评,其它的问题由小组落实,老师可先落实组长,再由组长落实组员,教师也可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这样不但帮助了后进生,也锻炼了优秀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类似于这种小组活动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分组提高”、“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分组交流”等等,但要注意淡化组内竞争,加强合作双赢,组长、组员都可轮换,消除等级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特别对待”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我有个学生,在浙江省第十一届初中科学竞赛初赛中获宁海县第一名,在全国初中生数学竞赛初赛中也获宁海县第一名,在宁波市舜水杯英语竞赛初赛中又获宁海县第三名,这样一个学生可谓是“英才”。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打破常规,特别对待。在初一、初二我就鼓励、指导他阅读初三、高中甚至大学的教材,把发现的问题圈起来,与老师共同探究解决,在课堂上允许他“看着办”,可以不参与同学们的正常合作学习。后来干脆让他独处一室进行自主探究,老师做适当的指导……如果不这样做也许会扼杀该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许不会取得今天的辉煌的成绩。所以强调自主学习,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看重那些特别“冒尖”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些特别“后进”的学生。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践的反思

  1、要把握好“敢做”与“不敢做”的分寸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说的是好,但为什么许多老师不敢去做呢?我想主要的原因是①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比较熟悉运作起来得心应手,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生事物,难以驾驭。②怕采用新方式考不好,承受不住各方的压力。所以我认为寻找一种能兼顾两者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对这种教学方式掌握程度的提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开放要适度,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等因素控制开放程度,如提出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老师指导学生提出,还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如何是好,得看具体情况。

  ②不要流于形式。

  许多老师上公开课时,按新的方式去教学而平时却还是按老办法,有的表面上看上去很合乎新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却与新要求的质量相差很大,如有的老师提问,当学生的回答偏离老师预设的时候,会感到很尴尬,甚至不予理睬,这岂不是一种形式?

  ③不要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单纯的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而是强调“过于接受”,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叔本华说过这样一句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愿我们一起去不断实践和反思,不断去享受新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1、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学科教学评价 初中科学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编著)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主编 陈旭远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感悟新课程——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心灵对话

  (孙惠玲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 育人细无声,平凡显师德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