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由学生的过激行为引发的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7阅读:
字号:|

  由学生的过激行为引发的思考

  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对学生过激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阐发了对预防和化解学生过激行为的几点思考。通篇渗透了笔者对平等、宽容等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前不久,我校八年级某班的一名学生竟然在课堂上对班主任老师大打出手。学生的过激行为让全校师生感到震惊,由此,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激烈的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预防和化解学生可能出现的过激行为呢?

  学生出现过激行为,可以说是教育的悲剧。究其原因问题固然主要在学生,但细细分析,当事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一,教师缺乏预测的思维策略。有经验的教师遇到这类学生,看到他面红耳赤的表情,就知道该生情绪糟糕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采取迂回策略,便可以避免事态的发展、事件的发生。第二,教师对该生缺乏了解。该生平时表现如何,他有什么性格特点,教师应该了如指掌。教师如果经常同该生沟通思想,就容易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该生怨恨自己,就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情感教育措施,以避免不利局势。第三,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违规行为不问青红皂白就痛斥一顿,往往是导致学生产生过激行为的导火线。

  笔者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北风为了显示它寒冷强劲的威力与温和的南风打赌,看谁能使行人脱掉大衣。于是,北风使出浑身解数向行人吹出凛冽的寒风,但行人却把大衣裹的更紧。南风温暖而轻柔,渐渐地,行人浑身冒汗,于是就自己脱掉了大衣,温和战胜了暴力。人们把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称为“南风效应”。“南风效应”对我们预防和化解学生过激行为不乏有益的启示:

  教师要使用温和的教育方式,宽容比惩戒更重要。

  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对学生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爱、一种教育艺术。实施过激行为的学生一般都有沉重的自卑感,总认为别人对他的目光都是冷冰冰的,尤其是与班主任目光对视时,感到不寒而栗,因而丧失了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既然没有进步的转机,又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何不“一鸣惊人”呢!于是草率的对老师实施过激行为,以病态的形式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教师要像轻柔的南风一样给他温暖,用温和的方式,使其脱掉身上的“大衣”,解除其思想上的负担。

  首先,要尊重学生,促其积极向上、奋发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爱护学生,因为,爱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使他们懂得尊重别人, 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过激行为,树立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例如,我班有位后进学生,父母也拿他没办法,当他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他的教育。一次在课堂上,他突然腹痛难忍,脸色苍白,我赶紧送他到医院就诊,给他买药,并倒水让他把药服下,然后送他到我的寝室去休息,并不断安慰他。这种关心触动了他的心灵,他红着脸说:“老师,您忙去吧,我没事,休息会儿就好。”从此以后,他知道有人在关心他,不仅见到我必恭必敬,好像有种特殊的情感,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其次,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要实施倾斜政策。教师应多花时间,解决后进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其实,后进生内心是很苦的,对教师来说,面对后进生最重要的原则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帮扶对象,并鼓励优等生实施一帮一活动。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是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逐渐走出学习和心灵的双重困境。

  再次,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刘某,平时用他自己的话说:“七,八年级我从来就没学习过。”两年来,因为违纪,他的家长经常被叫到学校,渐渐地家长也失去了耐心,对他非打即骂。不久前,他的家长到学校给他送东西,了解到他又因抽烟被学校批评的事,就狠狠地训了他一顿,并撂下话来:“回家再说!”家长走后,料到一场暴风骤雨即将到来的他忧心重重,上课睡觉,老师叫也叫不起来。了解情况后,我和他谈话,分析了他这样做的害处,并答应帮他作家长的工作。当天晚上,我拨通了他家长的电话,向家长介绍了开学以来刘某的转变,并协商抓住这个时机进一步转化他的想法,家长欣然接受了。周末离校时,刘某小心翼翼地问我给他爸爸打电话了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放心地走了。周一早上,从来没有按时到校的他竟早早地进了教室,帮其他同学打扫卫生,这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调整了教育方法,也把爱洒向了学生的心田;教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征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把校内校外的资源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环境,也有效地预防了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

  教育学生要注意讲究方法。

  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教师教育转化学生也是如此,虽然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教育效果可能相反。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心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教育后进生,尤其是转化行为偏激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使用温和的手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学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方法简单粗暴,一味地要求或者命令学生,效果反而不好,甚至导致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因此,转化易出现过激行为的学生 ,老师必须与学生平等交流促其醒悟,抢抓教育契机促其转变。作好抓反复,反复抓的心理准备,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巩固和稳定教育成果,这是充满宽容和耐心的教育历程。

  首先,教育学生分清是非对错,促其思想转变。由于学生意志力不强,难以控制思想冲动,出现错误行为的反复是很正常的。这时,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使他们的正确行为得到巩固和稳定,千万不能一看到学生有不好的行为马上就开始不加了解地一味责备。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让孩子感到心灰意冷,即使有悔过之心,在老师的粗暴行为下,也变得越来越无所谓了,甚至诱发过激行为的发生。

  其次,教师要避免对学生实施同样重复的批评。不能动辄就翻旧帐,揭老底儿,秋后算帐,这样会使学生厌烦的心理压力增大。从心理学上讲,学生第一次挨批评时,厌烦的心理并不大;但第二次厌烦度倍增;如果再来第三次批评,厌烦的心理有可能成几何倍数增加并产生反抗心理,从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因此,批评学生要就事论事,绝不能攻击学生的品行,责备和讽刺只会导致学生的仇恨和报复。用温和的手段,给他们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使他们感到温暖,在不自觉和自觉中逐渐改掉自身不良习惯,自觉控制过激行为的发生。

  总之,在任何时候,教师的基本原则都应该是扮演帮助学生的角色,温和多样的教育方法胜过简单粗暴的手段。尊重学生,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学生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内心需要,富有人情味地处理教室里发生的各种问题。这样,教师的关怀会像温暖而轻柔的风吹过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倍感温馨舒畅,不仅能使学生的过激行为得以化解,而且毫无疑问,这时的您已经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

上一篇: 由制止迟到现象看惩戒在教育中的...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