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政治 -> 高一上学期 ->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2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中央果断作出了扩大国内需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决策。
  第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1)发行国债,扩大投资需求。
  (2)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大消费。
  (3)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第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对实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合理确定国债资金的投向,兼顾当前刺激国内需求和长远社会效益,不仅有力地拉动了当前的经济增长,避免重复建设,而且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事关经济发展全局、过去想办而未能办成的大事,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直接增加国家投资,也为发挥货币 政策的作用,将居民储蓄转化为建设资金,更好地利用当前存在的富余物资和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通货紧缩的趋势开始出现缓和迹象。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抑制通货紧缩趋势的重要措施。
  继续实施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国内需求,以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一部分长期国债既是必要的,也是有余地的。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除了发债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外,还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资金到位。要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妥善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相得益彰。

返回


扩展资料

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千瓦时。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上游的干支流和西南国际性河流,其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到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60%。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到1999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300万千瓦,仅占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的19%。此外,我国煤炭资源也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非常短缺,而北京、广东、上海等东部七省市的电力消费占到全国的40% 以上。
  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变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部门规划,“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南线的电源和输电线路建设。除今天开工的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和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外,还将尽快开工贵州纳雍、黔北、安顺二期火电厂和广西龙滩水电站、云南小湾水电站及开远、曲靖、滇东等一批火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500多万千瓦。同时,在建设天生桥水电站至广东第三回输电线路的基础上,还将新建从贵州安顺地区经广西到广东的输电通道。
  到2005年底,从云南、贵州两省送电广东的输电能力将增加到700万千瓦,加上三峡送至广东的300万千瓦,基本可以满足广东“十五”期间的电力需要。随着广西龙滩水电站和云南小湾水电站的投产,在“十一五”期间还可再增加送电广东能力400万千瓦。
  据悉,完成这些工程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




扩展资料

造福东西的大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了。再过两年,新疆、陕北和内蒙古等地的丰富天然气就将通过这条巨龙似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达上海和东南沿海其他地区,这是千百万人盼望已久的大喜事。
  作为新世纪全面开工建设的四大工程之一,横贯西东全长近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建设在奏响西部大开发最强音的同时,也必将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的显著效益,就是通过管道工程建设把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广阔的市场连接起来,最终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与煤炭相比,天然气在燃烧中几乎可减少二氧化硫、粉尘排放量近百分之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0%,对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仅为石油的54%、煤炭的48%。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大量燃煤不仅造成了二氧化硫、烟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逐年增加、部分地区酸雨日趋严重,大气环境恶化,也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既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生态,提高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环境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加大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西气东输工程总投资约1400亿元,其中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67%。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据新疆塔里木气田所在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统计,近10年来,伴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建设的进行,其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加了3倍多。可以肯定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在带动和促进与天然气相关行业和系统工程建设,带动我国机械、电力、化工、冶金、建材 等相关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必将给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更多的实惠。
  当然,要把西气东输这一造福东西部百姓的工程建设好需要广大建设者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要求,在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的同时,严格管理,精心规划设计。精心施工。也离不开管道通过沿线的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与协调,并在征地和建设等各个五一节上给予大力支持。




扩展资料

让龙型经济拉动区域经济

  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加速培育和发展龙型经济,是提高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所谓龙型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市场或中介组织)为龙头,以利益关系为纽带,从单纯抓企业、抓产品向推动整个产业发展转变,从单纯抓生产、抓种养向推进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转变,从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向提高经济组织化程度,开展专业化生护转变,聚集生产要素,拉长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群体,从而“带动一产、推动二产、活跃三产”,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培育和发展龙型经济,必须坚持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遵循四项原则:
  首先,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原则。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注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施市场化运作;其次。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基础设施、传统产业特色等优势,实行产业、区域倾斜开发,形成特色经济格局;第三,坚持重点突破原则。要选准切入点,抓住关联点,培育增长点,重点扶持有较长产业链、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和企业,突出重点,活跃全局;第四,坚持创新发展原则。把培育和发展龙型经济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推进科技进步结合起来,与深化“三改一加强”结合起来,加快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不断提升龙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培育和发展龙型经济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不懈地推进“三个创新”。
  一是积极推进机制创新。这是龙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打破区域分割和行业所有制界限,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真正做到一体化经营;要健全完善龙头组织与业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龙型经济组织内部各利益主体“共生共存”机制的建立,强化业主与龙型经济组织的联系与相互制约机制,确保共同利益和个体的合法权益.要强化龙型经济组织内部的市场化运作和平等竞争,促使业主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遵守组织规范的自觉性,使龙头企业、合作服务组织和业主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要通过股份制改造、租赁经营、入股合作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转。
  二是加快组织创新。这是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用组织化推进产业化,发展龙型经济的关键。要不断探索新的、更适合于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不断完善龙型经济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利益主体参与和搞活龙型经济的积极性.要积极推广“公司+农产”的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
  三是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其核心是把产业发展的支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因此,要把农科教、产学研、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加大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实施农业试验、示范等科技进步工程;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特别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围绕增强特色产业的开发创新能力,支持和引导优势骨干企业广泛开展与对口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经济技术合作,采取雇、请、聘、邀以及技术入股、兼职、挂职等形式,引进科技人才为发展龙型经济服务。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培育自有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切实增强“品牌兴农”、“名牌兴企”的意识,力争多出、决出名牌,以名牌促发展。

返回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