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政治 -> 初一下学期 -> 第十课 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全人格

第三节 养成自律习惯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1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自律是一个人进行自我修养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我国古代儒家把通过个人内心反省而培养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叫修身,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提,认为修身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强调人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修养的意识和能力,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不但无法形成良好的素质,而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所以,要想成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就必须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才能培养自律能力、养成自律习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养成自律习惯(板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这些话说的什么意思?对我们培养自律能力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老子的话说明高大的树木是由一粒粒种子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堆土累积成的;千里之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也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自律能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但同时也需要掌握好自律的方法。

  自律的基本方法(板书)

  一、榜样法(板书)

  学生活动(一):说说自己的榜样是谁,为什么?(榜样可以是伟人、名人,也可以是身边的普通人,不必局限。)

  许多同学谈了自己心中的榜样。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榜样时时处处都存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就会发现。但仅仅把榜样放在心中也不行,还要把榜样高尚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那么,你这样做了吗?

  学生活动(二):说说榜样是如何影响你的行为的,如果没有影响你,请说出原因和你的心理感受。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鼓励我们,鞭策我们,对于我们提高自律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当我们在某些方面没有向榜样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惭愧。因此我们应经常用榜样对照自己的言行、气度、理想,找出差距,进行仿效,使自己逐渐高尚起来。

  二、自警法(板书)

  自警就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名言、警句、信条、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警诫自己。杰出的社会名人,都善于运用格言、信条警诫自己,勉励自己。书上介绍的岳飞、林则徐、毛泽东就是典型的例子。

  学生活动(三):介绍自己的座右铭及它对自己的影响。

  学生活动(四):分析以下观点是否适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如果教学时间紧张,教师可以课下专门组织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辩论。详见探究活动。)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最长

  知足者长乐,能忍者自安

  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如果将这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容易模糊自己的是非和荣誉观念,看到不良行为不能揭发、制止,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所以说格言并非“句句是真理”,它有一定的限定性,有些格言本身的涵义很深刻,而一旦用错了地方,对人就容易产生错误的导向。格言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只有选择引人向上、激人奋进的格言,才能增强自律的能力。

  同时格言只有认真地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真正地去实行,才有意义,才能自警。否则再好的格言也没有意义。

  三、自省法(板书)

  投影:(学生分析、总结这些话的含义)

  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韩非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地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鲁迅

  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照见心灵上的玷污。——高尔基

  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雨果

  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会充实我们的头脑。——巴尔扎克

  这些都说明自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自省法也是养成自律习惯的一种重要方法。

  自省法就是要经常地自我回顾,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解剖,对自己的思想、心理、言行进行总结,肯定优点、长处,找出缺点、不足,明确前进的目标。

  学生活动(五):谈谈自我反省的例子及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省的方法很多,坚持天天记日记就是养成自省习惯的一个好方法。刚才有同学已经介绍了记日记对自己的帮助,它能培养自己自律的习惯,提高自律的能力。

  举例:郑培民日记选(详见扩展资料)

  四、慎独法(板书)

  “慎独”,是古人检点自己行为的方法,就是指在独自一人,没有第二人的情况下,如何处事。

  讲故事:

  1、叶存仁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清朝叶存仁,做官30年。他离任时,部下执意送行话别,使送行的船迟迟不发。叶存仁好生纳闷,等到明月高挂,来了一叶小舟,是部下临别的赠礼,故意等到深夜以掩人耳目。叶存仁因感而写此诗,拒礼而去。

  2、萧何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王朝的过程中,萧何作为第一任丞相,起了重要的作用。

  刘邦灭了秦朝后,大军进了都城咸阳,混乱中,许多将士争先恐后去抢劫金银财宝,没有人进行约束。

  萧何进城后,匆匆赶到秦王朝相府,东翻西找。他把翻到的金银财宝放在一旁,不加理会,继续翻找他需要的东西。他终于找到了,那是竹简,也就是当时记载着国家大事的重要资料。

  后来,刘邦召集大臣,询问秦国国情,萧何对答如流。刘邦非常惊讶。萧何说,我从丞相府里收集了几本竹简,这些典籍对于治理天下有大用处呀!

  提问:你对叶存仁、萧何的慎独有何看法?

   你认为中学生如何做到慎独?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越是没人在场和监督的情况下,越是能严格律己,自我监督,不做违法和不道德的事,这就是慎独。慎独是一种美德,它表现出一个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相当高的自我修养水平。近几年纷纷落马的贪官,就是只“畏人知”,不“畏己知”,以致锒铛入狱,为人所不齿。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包括中学生自己在内,也可以实践慎独的要求。比如在无人监督的场合也能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做到不乱扔纸屑,不抄袭别人作业、主动购买车票、按顺序上车等等。

  当然一个终日游荡、得过且过、没有任何追求的人是谈不上自律的。只有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才会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一步步努力。

  学生小结。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