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地理 -> 初二下学期 -> 第十章 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

第一节 中国的商业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1:00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商业这一节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①商业和贸易的基本概念;②商业中心的分布和形成;③集市贸易的主要特点;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商业一词对学生来讲可能有些陌生,但商业活动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因此教材对商业概念的讲述比较简单。本节教材知识性占据了较大篇幅 ,有三篇“读一读”,内容的头绪较多,但抓住商业中心与集市贸易的分布和形成这个核心,就可以整理出主要线索。

  “商业中心及其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二是商业中心的分布。教材从商业中心的历史发展讲起,阐明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销售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从而使学生理解商业中心的形成与资源、经济、人口、市场、交通条件密切相关。;讲述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是为分析我国一些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打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我国一些重要商业中心的形成进行分析。

  “集市贸易的主要特点”介绍了农村的商业活动。过去集市贸易主要分布在农村,现在城镇地区也有集市,它是广大农村和城镇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商业中心形成的基础。

  对外贸易这部分教材主要讲了四个问题:历史上的对外贸易;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的主要外贸对象与产品;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和重要的边境口岸。其中,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是教材的重点。

  教材通过六幅地图、柱状和饼状图示意图、简化图,增加了直观性,使内容更为形象、突出。

关于“商业中心及其分布”的教学建议

  商业中心的分布和形成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可通过静态、动态、现实与假设的多种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商业中心、服务区和交通运输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考虑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通过个案例研究,案例1,教师可以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地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哪一个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原因是什么?由学生讨论回答,从图的分析了解商业中心选择的地点都是交通方便和人群稠密的地方。

  案例2,通过读“武汉的交通位置图”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它有“省通衢之称”作为历史悠久的商业中心,她具备了什么条件?可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武汉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和经济条件?它的位置有什么优越性?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商品中心的形成条件。初步认识商业中心的分布和形成和交通位置有关;和人口分布及原来的经济基础有关。

  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图“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并找出几个最典型的商业中心,来让学生讨论这些商业中心具体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具体联系前面所学的自然经济、农业、工业、人口、运输几章所学的知识。把不同的城市分到各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样教学既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以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上海为例,总结学生的分析。

关于“中国的商业”的教学建议

  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可充分利用图表和柱状图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柱状图并计算199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倍数,得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迅速增长的结论。通过我国主要的出口物资、进口货物的种类,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进一步了解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变化。最后通过“读一读”大西北的边境贸易,介绍我国沉寂多年的边境贸易的情况。

  关于商品、商业的概念,学生到了高中才会详细学到,这里不必展开讲,但商业活动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因此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举一些实例了解商业活动的涵义和重要性即可。通过对商业活动的感受,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