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地理 -> 初二上学期 -> 第六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0:59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水法》的概念
 
198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第一部防治水害和开发水利的法律。它是在已有的治水、用水、管水的经验和政策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针对当前的情况和发展中的问题,制定防治水害、开发水利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立法的任务是要防止水的污染、枯竭、堵塞,以保护和维持水的数量和质量,维护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根除或减少水旱灾害,防止发生用水纠纷;最大限度的满足全社会对水的需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近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又根据《水法》制定了一些条例、办法,目前我国的水法规已初步形成体系。

《水法》的内容
 
我国的《水法》即强调是基本法,又不强求面面俱到。如水质管理是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已有《水污染防治法》,故在《水法》中就没有规定这方面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l)强调统一管理。首先规定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的统一原则。明确规定本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其做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提出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

  (2)明确水资源的所有权。我国宪法规定水流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据此《水法》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之外,还规定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的水,属于集体所有,强调了做为资源利用的水流的所有权是国家的,应由国家统一分配。

  (3)讲求综合利用。《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的多种功能。指出应当兼顾地区之间的利益,统筹居民、工业、农业和航运的需要。要求兴建各类水工程,应兼顾其他行业利益,同时建设相应的补救设施,对地区、行业进行的水事活动都规定了综合利用的要求。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还可以防止或减少水事纠纷的发生。

  (4)实行规划、计划制度。《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进行统一规划。指出综合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规划的修改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核准。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以及水的长期供求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程序。国家以法律条款的形式明确了规划、计划的编制、审批地位和作用,以保障规划、计划的实施。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离不开水资源
  据估算,生产1吨钢需要工业用水20~40吨,生产1吨人造纤维需要工业用水1200~1700吨,生产1吨稻谷需要用水4500吨,生产1吨棉花需要用水11000吨,生产1吨牛肉需要用水约34000吨。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工农业建设的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迅速增加。 

黄淮海流域目前面临严重的资源性缺水
  
黄淮海流域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值、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均占中国的三分之一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和粮食、棉花的主产区,在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是,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为46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适应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

  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尽管各地特别是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都加大了节约用水的力度,但仍然不得不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不合理占用农业和生态用水以及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目前黄河下游断流频繁,淮河流域污染严重,海河流域基本处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严重局面。

  黄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67%、60%和超过95%。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海河流域由于地表水长期过量开发利用,平原河道长期干涸,被迫大量超采地下水,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立方米,造成地下水埋深大面积持续下降。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地面沉陷以及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论证表明,黄淮海流域现状缺水量为145亿-210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为210亿-280亿立方米,2030 年为320亿-395亿立方米。黄淮海流域的缺水量80%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因而优先实施东线和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缺水量中,又有6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产值中,缺水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巨大。中国25日宣布,规模庞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获得原则通过。据悉,南水北调工程的近期供水目标确认为,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南水北调东线和西线受水区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苏6省市的39 座地级及其以上城市、245座县级市和17个工业园区。

南水北调将成为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从扬州江都和丹江口水库分别到达山东威海和北京团结湖,近期工程静态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年内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将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1548亿元中,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308亿元。其中东线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320亿元,包括治污投资140亿元。东线第一期工程工期5年,主要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工程规模为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亿立方米,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同时加强污水治理,完成江苏、山东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于2006年到2007年实现东平湖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的目标。
  
  中线第一期工程工期8年,投资920亿元。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米一次加高,随着水库蓄水位逐渐抬高,分期分批连续安置移民。兴建从陶岔渠首闸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67公里总干渠和154公里天津干渠。在汉江中下游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工程4项治理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需加强丹江口水库周边及其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证水库水质安全。
  
  经过多种方案分析,综合考虑工程兼有防洪和生态环境等效益,近期工程主体工程1240亿元的建设资金拟通过中央预算内拨款、南水北调基金和银行贷款三个渠道筹集。中央预算内拨款将安排248亿元,占主体工程总投资的20%。通过提高现行城市水价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434亿元,占主体工程总投资的35%。利用银行贷款558亿元,占主体工程总投资的45%。

水资源的未来

  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为3万亿立方米,1994年为4.3万亿,2000年7万亿。有人分析,2030以后,水供不应求;2050年,亏水2300亿立方米;2070年,亏水4100亿立方米。我国专家分析,中国2050年总需水量为8000亿,比现在增加2400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0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4200亿立方米。

水资源危机威胁我国整个农业
  我国现有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耕地平均分摊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一半。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水位下降,甚至发生地下漏斗。浅层地下水开采量河北省已达到允许开采量的90%,河南省达到70%。7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5~3米。目前,该地区有些地方的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是靠每年超采地下水的代价来维持的。我国的东北三省最大的威胁是干旱。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现有水资源十分紧张,是世界上40多个严重“缺水户”之一。在现有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用水量大。全国每年总用水量为56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0%以上,主要用于灌溉。二是分布不均匀。在地区分布上,有45%的国土处在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干旱少水地带。在河川径流分布上,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径流仅为全国的7.5%,而耕地却占全国的36.5%,这是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也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基地。三是水的有效利用率低。现在自流灌区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一般也只有65%左右。黄淮海平原每年用水500亿立方米,其中300亿立方米蒸发和渗漏了。

  到本世纪末,困扰我国(主要是北方,也包括南方有的省)农业发展的,将主要是水的问题。

  水资源如此珍贵,可以说滴水贵如油,但浪费又很惊人。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按农业用水4500亿立方米计算,一年就等于增加450亿立方米水,相当于兴建几十个、上百个大型水库。

为水而战
  在世界军事史上,曾经有过“以水代兵”、“水攻”的许多战例。大概也不过为争夺水源而发生的战争。但是近现代水资源矛盾日益加剧,为水而战的情况时有发生。世界上有300多条河流穿越一些国家的边界,世界人口的40%生活在那里。由供水而引起的纠纷使140个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国际社会对此十分关心。40年来,阿以之间5次大规模战争,都与水资源密切相关。难怪专家们指出,今后中东和平的进程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在水分配问题上的较量。联合国有关组织根据世界水资源情况发出警告:下个世纪的战争,很可能是以争夺水资源为主的战争。

我国地下水资源现状
  据估算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约8700亿方/年,占我国水资源31%左右。其中能直接开发利用的约2900亿方/年。我国地下水资源1/3集中分布在北方各大平原和盆地,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为2800亿方/年,占北方水资源总量的48%。

  目前地下水实际开采约747亿方/年,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供水水源,实际开采量达660亿方/年,约占北方水资源总量30%;其中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36亿方/年,占全区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0%以上。据初步统计,全国181个大中城市中,33%城市以地下水供水为主,22%城市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兼用,其余城市以地表供水为主。在华北27个主要城市中,地下水供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

  我国地下水资源最大用户是农业,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80%以上。农业灌溉多采用大水漫灌,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

  到2000年,每年将有500亿方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环境,是地下水资源潜在的污染源。

西北地区水利资源正在逐步减小
  综合分析冰川、气象、水文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的冰川储量正在减少,干旱地区降雨少与蒸发量大的矛盾突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西北地区的水利资源呈衰减趋势。

  冰川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起着重要控制作用。西北地区冰川总面积为3.09万平方公里,储量为3万亿立方米,为西北内陆河流域的主要径流补给量,但是,近些年,西北地区的平均温度较60年偏高了0.2~0.4℃,从而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亏损加剧,其储量正以每20年减少1/5的速度衰减。而冰川亏损到一定程度后,将出现融水量的急剧减少,这样势必导致河流径流量剧减,使这些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以致出现沙漠化。据有关资料表明,西北地区的气温仍在上升,冰川的退缩速度还将加快,其前景令人担忧。

  气温升高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降雨量普遍减少,1977~1985年,西北地区的降雨量较之60年代减少了4~7%。与此相反的则是蒸发量增加与西北广大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

  1973~1986年间,兰州军区某给水工程部队对内蒙古阿盟地区地下水进行了观察,14年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0.3~0.7米。而新疆军区某部掌握的资料更令人吃惊,近30年来,青海湖水位正以每8年下降1米的速度萎缩。1970~1979年间,整个新疆地区地表水径流量就由805.9亿立方米减少为714.5立方米,亏损率约为1%,而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