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地理 -> 初一上学期 -> 第一章 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0:59阅读:nyq
字号:|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1

  1. 在下图中用斜线画出AC两点的夜半球,注明A、B、C、D的日期和节气,标出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填表回答: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表中所列的相应地区出现的有关地理现象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现象

是否正确

理由

1

A点附近

科考船进入南极最好的季节

   

2

B点附近

华北地区的小麦返青

   

3

C点附近

北京最冷的一段时间

   

4

A点附近

北极周围是极夜

   

5

D点附近

我国的中秋节前后

   

考查目的:

  1.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和自转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知识点是否落实在了图上。

  2.考查学生运用地球公转中太阳高度变化和四季更替的规律,联系实际,分析、判断、解释地理现象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该题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高,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考查力度大。

  4.该题涉及中国和世界地理知识,有人类活动(农事活动、科学考察)方面的内容,题目的综合程度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信息的提炼、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读图,明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各地的季节状况。

  然后,弄清南极、华北、北京、北极和我国的位置,尤其是纬度位置,明确在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这五个地点相对应的季节状况。

  最后,经过对表格中五种地理现象的分析、判断及正确与否的认定后,用条理清楚、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述理由。

答案:

  1.略

  2.

是否正确

理由

1  不正确

当地球运行到A点,(夏至)南极附近是冬季

2  正确

当地球运行到B点(春分)附近,北半球的中纬正值春季

3  正确

当地球运行到C点(冬至)附近,北半球的中纬正值隆冬

4  不正确

当地球运行到A点(夏至)附近北极附近正值极昼

5  正确

地球运行到D点(秋分)北半球的中纬正值秋季

典型例题2

  读下图,根据A. B两点的位置,认真分析,并填写下列表格:

                              

分析内容

A地

B地

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在东半球还是北半球

   

在低纬、中纬还是高纬

   

在五带的那一带

   

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考查目的:

  1.此题是一个综合考查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知识是否掌握,考查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及运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经纬线的排列规律,南北半球的对A B两点位置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考查经纬网知识点是否落实在了图上。另一方面,考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运用,太阳直射点的空间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和五带的划分等。 

  2.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该题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高,对经纬网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考查力度大。

解题思路:

  (1)首先,读图,运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经纬线的排列规律,以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 和东经16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分析判断A B两点所在的半球位置A点:通过纬度的排列顺序,南—北,由低纬到高纬,判断是北半球。经度的排列顺序,由西到东,数值变化由小到大,属于东经范围,但在东经160—180 之间,判断是西半球B点:通过纬度的排列顺序,南—北,由高纬到低纬,判断是南半球。经度的排列顺序,由西到东,数值变化由大到小,属于西经范围,但在西经20-0之间,判断是东半球。

  (2)根据A  B两点的纬度数值,判断分属在低、中高纬哪个不同的纬度地带。

  (3)根据五带的划分的范围,判断A  B两点的纬度数值,分属哪个温度带。

  (4)太阳直射点的空间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判断A、B两点的纬度数值,能否受到太阳直射,能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

分析内容

A地

B地

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在东半球还是北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在低纬、中纬还是高纬

低纬

高纬

在五带的那一带

热带

寒带

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有太阳直射

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