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历史 -> 高二上学期 ->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6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巴布教徒的“正义王国”

  19世纪中期,卡扎尔王朝统治下的伊朗,封建割据十分严重,各地封建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争霸不休,造成国家长时间的贫穷落后。占伊朗人口三分之一的游牧部落贵族又坚决反对中央集权,甚至公开否认王权的存在。这种局面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俄、英、法、美等国又乘虚而入,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伊朗干预、掠夺。
  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困难条件下,伊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希望推翻外国势力与本国封建统治,建立起一个“正义王国”。
  1844年,24岁的伊斯兰教徒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自称“巴布”,在各地传教。他告诉人们,他正在创建一个人人平等、和谐幸福的“正义王国”。“巴布”是“门”的意思,他说,即将降临人世的救世主将通过此“门”传达他的意志,所以希望人们能够跟着他,由此“门”进入“正义王国”之中。巴布的这种宣传,对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广大伊朗人民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人们终日缺吃少穿,正想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现在机会来了,人们竞相传说着。不久,就有成千上万的伊朗人相信了巴布的宣传,以致于形成了巴布教。巴布教徒又很快遍及全国,形成了一股颇大的力量。对此,伊朗政府非常恐慌,他们害怕巴布教徒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政府则越来越难以收拾局面,所以立即派人将巴布逮捕,并关进了监狱。
  其实,巴布本人并没有想要带领巴布教徒推翻政府的统治。因为他反对使用暴力,不喜欢用武器去打败统治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就是说,他主张把自己的各种想法告诉统治者,让统治者采用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尽管如此,统治者仍把他看成是危险分子,1847年,他正在宣传他的“正义王国”的时候被政府逮捕了。
  “巴布被逮捕了!”巴布教徒们奔走相告,人们义愤填膺,很快,人们把长期以来积压在心中的愤怒表现了出来,1848年9月,700名巴布教徒在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什的领导下,在伊朗北部的马赞德兰省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以塞克·塔别尔西陵墓为基地,与政府军展开了斗争。
  按照传说,塔别尔西陵墓是一块禁地,政府军不得任意进入陵区抓人,这对巴布教徒起义者倒是有保护作用的。巴布教徒驻扎在陵区之后,就开始修筑堡垒防御工事。并按照他们的理想建立起了“正义王国”。他们所修筑的城堡是八角形的,每个角有一个塔楼,城墙周围挖上很深的壕沟,濠沟与城墙之间还布置了许多陷阱。教徒们住在城堡内的木房中,起义者规定:粮食与一切物资归起义者所有,大家平均使用。这个消息一传开,百姓们便扶老携幼,带着吃的用的等物资来到陵墓区加入这个“正义王国”,也有不少人从伊朗其他地方奔来。起义者人数很快增加到2万人。
  起义队伍的迅速壮大,引起了伊朗国王的恐慌,国王下令要消灭起义军。于是,地方政府便派出军队与巴布教徒们作战,但一次又一次,政府军被起义者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地方政府官员们听到“巴布”二字就异常惊恐。
  在这种情况下,国王为了肃清起义队伍,不得不派王叔马赫迪·古里率军征讨。古里率军住到了陵区附近的阿弗拿村。起义军得到消息后,决定趁政府军不注意时,于夜间袭击他们。这天晚上,起义军首领侯赛因带领一个小分队悄悄地来到了政府军所住的村子,当起义军战士一个个进入村子后,他们一齐呐喊,冲向政府军。政府军官兵正在做着美梦,听见厮杀声,便赶紧起来,但不少官兵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便被起义军杀死了。
  这次战斗,起义军共杀死100余名政府军,一名指挥官也被起义军打死了。巴布教徒们取得了首战的胜利。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他们知道,政府军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他们立刻投入准备更大的战役中去了。
果然,政府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从国王到大臣都十分震惊。王叔更是气急败坏,决定亲自征讨起义军。于是,他率领8000人的部队,急急忙忙地赶赴陵区,要对起义军大加挞伐。
  起义军得到王叔亲征的消息后,决定也让王叔尝点他们的厉害。尽管这天晚上天气十分寒冷,伸手不见五指,起义军们在侯赛因的带领下,凭着自己果断、勇敢的精神偷偷来到了政府军周围。“杀啊!杀啊!”随着这怒吼声,政府军宿营地漫天火光腾地而起。王叔见状,早已魂飞魄散,六神无主,抢先逃命去了。他因躲在森林里,才挽回了一条性命。而两个王子的命运则没有他好,因为惊惶失措,王子被大火活活烧死。其他未被烧死的士兵,则迈开小腿飞也似地溜了。起义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人们更是兴高采烈。
  王叔脑羞成怒重新聚集兵力,向起义军反扑。他率领军队把起义军城堡围了个水泄不通。
  经过认真讨论,最后,侯赛因决定还用突袭的办法,但要更突然,更猛烈。
这天夜里,400名起义军在侯赛因的带领下悄悄地走出了城堡,他们为了不制造任何声响,把马蹄子都给包住了。“敌营到了,点火!”一位将领立即下令。眨眼间,烈火熊熊燃烧起来,政府军哇哇乱叫,一片混乱。起义军乘势在敌营里猛烈杀敌。顿时,敌营中血流成河,死尸遍地。
  混战中,侯赛因不幸中弹身亡,起义军迅速撤出了战斗。这次战役,共有400名政府军被打死,其中军官35名,还有1000多政府军受了伤,起义军重创了敌军。但巴布教徒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他们伤亡100余人,还失去了领袖侯赛因。
起义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政府军派大部队严密封锁了陵区,几个月以后,城堡中只有250人了。粮弹等资源也消耗殆尽。
  尽管如此,义军仍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所以1万多名王军仍不敢轻易进攻。
1849年5月中旬,一位政府军官手捧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向巴布教徒们发誓,如果起义军放下武器,将获得自由,政府不再追究这件事情。这样,一个个起义军在万般无奈之下,慢慢地走了出来。可是,还没等他们弄清怎么回事,政府军就把他们一个个全部杀死了。
  政府军用欺骗手段屠杀了起义者。但这并未阻止巴布教徒们继续起义。1849年2月,全国巴布教徒发展到了10万人。1850年5月,巴布教徒又在赞兼发动武装起义,消灭政府军8000人,12月,政府军把起义军全部杀死、起义失败。1850年6月,尼兹里的巴布教徒又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无敌。
为了阻止巴布教徒们不断起义,1850年7月,伊朗国王下令处死巴布。
  巴布被处死后,巴布教徒们并未停止起义,除了公开与政府对抗外,他们还采用隐蔽手法进行活动,极大地动摇了伊朗政府的统治。




扩展资料

德里反英大起义

  英国殖民者占领印度后,收买了大量的印度籍雇佣军为它统治印度服务。这些雇佣军虽然身穿英国军服,但对英国殖民者占领自己的祖国早已是满腹怨恨,他们也希望有一天能把殖民者赶走,获得国家的独立。
  除士兵之外,印度社会各阶层包括不少封建王公们,对英国殖民者残酷剥削、压榨、肆意凌辱印度人民都含有巨大的不满情绪。
  1856年,在印度农村中就开始传递烤烧饼,据说这也是反英起义的信号。印度士兵还组织了地下军人委员会。传递荷花,密谋反英活动。
德里反英大起义开始主要是在士兵范围内展开的,但它迅速带动了其他社会各界,掀起了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高潮。
  本来,印度雇佣军作为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工具,为英国全面占领印度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英国自从1849年全面统治印度之后,对雇佣军的政策与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遣散大批印度士兵,减少军饷,取消他们的免税权,命令印度士兵绝对服从英国军官等,他们还强迫印度士兵渡海或者是到伊斯兰教国家作战,使这些士兵丧失了原来的种姓。这些都激起了印度士兵越来越高的不满情绪。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在印度士兵中有信奉印度教的士兵,也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士兵。印度教教规规定教徒不许吃牛肉,而伊斯兰教教规规定教徒不得吃猪肉。可是,英国人自恃强大,不把这些教规教徒放在眼里,更不关心士兵们的信仰问题。所以,在印度士兵中,早就流传着英国人侮辱印度士兵,拿虔诚的信仰开玩笑的事情,广大印度士兵们是可忍无可忍了。
  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在新发下来的子弹涂上了牛油和猪油,因为子弹在使用时,必须用嘴咬开后盖,所以这无异是让印度兵吃他们忌讳的东西。这年3月,印度的一个士兵名曼加尔·潘迪因与英国兵发生争执,打死了三个英国军官,次月,潘迪被公开处死。这两件事情成了德里大起义的导火索。他们约定,在5月31日举行全国性民族大起义。
  但是,5月9日,德里附近密拉特城第三骑兵连的85名印度士兵公开拒绝英国殖民者所发的子弹。英国军官一气之下,把他们统统捆绑起来,带到操场上,当着其他士兵的面,硬把子弹塞到他们口中,而且对印度士兵百般侮辱。之后,英军宣布了对这85名军人执行徒刑的命令,并立刻把他们送往陆军监狱囚禁。
印度士兵们再也忍受不了了,当夜他们立即决定第二天起义。并派人通知各处士兵。 5月10日是个星期天,英国军官们正在教堂做祈祷,下午5点,印度起义士兵们突然呼喊着冲进教堂,把这里所有的英国军人杀了个干干净净。接着他们冲进英国官署和监狱中,痛击殖民强盗,救出了自己的同胞。之后,他们又冲进兵工厂和弹药库,把武器弹药分发给参加起义的所有人,一同向德里前进。
5月11日清晨,起义军到达了德里城外,英国军官立刻率军应战。准备攻击起义军的德里士兵随即响应了起义士兵的要求,阵前起义。
  5月16日,起义军经过与英国军队的几天交锋之后,占领了德里城,把英国人赶出了德里城。起义者还组建了自己的政府。全国其他地方听说德里起义军打败了英国殖民者,也纷纷起来响应,不久,从东海岸加尔各答到西北边境的白沙瓦地区都摆脱了英国统治,重新回到了印度人民手中。
  英国殖民者一面调派进攻中国的部队和驻守在伊朗的英军增援,一面又派人到阿富汗和尼泊尔去,重金利用那里的军队,让他们向印度起义部队开战。
  9月3日,几路英军从不同方向进军到德里城下,与印度起义军发生战斗。但是连续10余日,未取得任何进展,德里仍牢牢地控制在起义军手中。
  14日,英军以50门大炮猛轰德里,城墙被轰塌,英军冲进城去。双方进行巷战。德里起义军与强大的英军顽强战斗了六天,最后被迫撤离。
  这次战斗,共打死英军官兵5000余人,其中有两名将军,极大地动摇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起义军撤出德里后,英国女王采用分化政策,颁布了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文告,于是封建主部分投靠了英国殖民当局,转过头来镇压起义军。1859年,起义彻底失败。

返回


扩展资料

东印度公司统治下印度经济崩溃的记述

  1787年达卡的细棉布出口到英国总数约达300万卢比;在1817年便全部停顿了。……过去境况富裕的家庭,现在已被迫离开城市,为了生计移住到乡村去。……这种衰落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在其他所有地区。

节录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380-384页



扩展资料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文告(1858年11月1日)

  朕对印度发生的祸害和苦难深为哀惋,这些祸害和苦难是由一些心怀叵测者的行动引起的,他们用虚伪的传闻欺骗他们自己本国人,因而导致公开的叛变。朕的武力在镇压这次叛变的战场上已经显示出来。朕兹愿特示恩泽,对于误入歧途而愿重返正路者的罪行加以宽恕。朕之宽宥将推及于一切犯有罪行的人,但对于那些已被判决或将被判决为直接参与屠杀英国人的凶犯,则罪在不赦。对于这一类人,正义禁止朕推恩及之。
  对于其他一切以武装反对政府的人,朕于此特允无条件宽恕、特赦和大赦其对于朕躬、朕的王权和尊严所犯的一切罪行,只要他们回家和从事正常工作。
当蒙神赐福、内部安宁恢复时,朕之热望即为鼓励印度的和平工业,促进公用事业和社会改善事业,施行为居住在此地域内的全体臣民谋福利的政事。他们的幸福即是朕的力量,他们的满足即是朕的安全,他们的感恩即是朕的最好酬报。愿全能的上帝赐给朕和在朕权利下的那些人以力量,来实现此等为联人民谋幸福之愿望。

节录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380-384页



扩展资料

占西女王葩依

  阿克希米·葩依,1835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葩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52年,她17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二三倍的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占西王后。
  王公死时没有儿子,葩依在王公临死时所生的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又死去了,所以,按照当时英国所定的规矩,哪个王公死后,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那么就要废除他的领地,收归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经领养了一个儿子,并已经以养子的监护人的身份行使王权了。 英殖民政府不管这些,强行兼并了占西。葩依拒绝英国人的无理要求,占西人民也全力支持葩依,表示愿意和女王一道,与英国殖民者作坚决斗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占西。占西女王葩依早已作好了一切准备。
  女王葩依亲率起义军抗击英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女王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占西。
  1858年6月1日,女王葩依所率起义军同托比的部队汇合,进驻瓜辽尔。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发动总击,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在突围过程中,女王身受重伤,最后因受伤过重、流血过多而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扩展资料

致札巴朗加人民令

  1825年,印度尼西亚爆发了蒂博尼哥罗领导的反荷人民大起义。这是起义初期蒂博尼哥罗号召中爪哇各阶层居民参加反荷斗争的一个文告。
  甘澄·古斯蒂·邦格兰·阿里约·莽吉甫美及侄儿甘澄·古斯蒂·阿里约·蒂博尼哥罗,为改正伊斯兰教和消灭爪哇岛上的一切异教徒,在日惹进行圣战。拉登·朗科·苏拉蒂拉卡,松平山以西全部领土的首长,特兹以他们的名义,命令札巴朗加②全体德芒、帕那都、巴尼格尔、奔拉威和巴那勇安,巴望的沙里巴,斯拉查的翁苏友达③,以及札巴朗加属下的窝诺波特罗和帕拉图全体长官:你们不必缴纳赋税,这笔款项应该用来支持消灭爪哇一切欧洲人的战争;……
札巴朗加全体老百姓务必协助你们。

节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394页。

注:
  ①这道命令发布于1825年8—9月。
  ②札巴朗加位于三宝垅与北加浪之间。
  ③德芒、帕那都、巴尼格尔、奔拉威、巴那勇安、沙里巴、翁苏友达等,都是地方长官的称号。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