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上学期 -> 第一章 清朝晚期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六节 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5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石达开出走

  1856年11月间,除洪秀全以外首义诸王中惟一幸存者石达开返回天京,大家一致拥护他主理政务。但经过天京政变,天王不再相信异姓了;同时迷恋权力而不知放权、授权于部属。所以洪秀全虽命石达开主持朝政,却封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与石达开同理朝政。安、福二王是无德无能之辈,且排挤、压制、打击、谋害石达开,这引起朝中官员和石达开的强烈不满和愤怒。于是石达开萌发出走并另闯一片天地的想法。石达开离开天京后,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于1863年初,率领大军在云南巧家渡过金沙江,5月14日到达大渡河与松林河交汇处的紫打地,陷入了清军的包围之中,弹尽粮绝,将士死亡惨重。石达开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部下的生命。他带着大儿子和几位部将走向敌营。结果他的子弟兵将领200余人、精兵2000余人还是被清军全部屠杀。1863年6月,石达开及其几位部将在成都被凌迟处死。



扩展资料

安庆保卫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太平军于1860~1861年间,为抗击湘军围困安庆(今属安徽)所进行的一场战略性会战。
  1860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 清咸丰十年)夏,正当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之际,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乘机统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自湖北大举东犯。在连陷安徽太湖、潜山后,即以夺取安庆为目标,命道员曾国荃率领陆师8000人会同提督杨岳斌水师4000人,担任围城任务;命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马步2万,驻扎桐城西南挂车河、青草塥,担任打援任务。6月20日,杨岳斌水师攻陷安庆东路要地枞阳镇(今枞阳)后,合围安庆。曾国荃在城外掘长壕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曾国藩、胡林翼则分别在皖南祁门和皖北太湖坐镇指挥。
  安庆自1853年为太平军占领后,一直是天京(今南京)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这时由受天安叶芸来、谢天福张朝爵率万余人驻守待援。太平军于东征苏常时,即决定发兵两支"合取湖北",迫使湘军西撤,以解安庆之围。
  1860年9月,洪秀全从江、浙战场调集兵力,分五路由大江南北西进:英王陈玉成率军从长江北岸西进,经皖北入鄂东;忠王李秀成率军从长江南岸西进,经皖南、江西进入鄂东南;辅王杨辅清、定南主将黄文金率军沿长江南岸趋赣北;侍王李世贤率军经徽州(今歙县)入赣东;右军主将刘官芳率军攻祁门曾国藩大营。上述五路中,陈玉成、李秀成两路为主力,取南北夹攻之势,预定次年4月会师武汉。其余三路牵制皖南和江西湘军,并伺机歼敌。由于陈、李两军"合取湖北"计划半途而废,"五路救皖"计划遂告落空。
  1861年春,天京当局决定从大江南北再次调集大军,直接进攻围困安庆之敌。4月下旬,陈玉成率主力万余人由鄂东黄州返抵安庆集贤关,逼近围城湘军。5月1日,自天京来援之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璋、前军主将吴如孝率军2万余人,进抵桐城附近之新安渡、横山铺至练潭一带,连营30余里,拟进抵安庆与陈玉成会合,力解城围。2日,遭多隆阿部阻截,洪仁玕等败退桐城。定南主将黄文金又自芜湖率军七八千人来援,会同林绍璋军并约集捻军2万余人,于6日再攻新安渡、挂车河敌军,又为多隆阿部击败,退守天林庄,后撤至孔城镇。时陈玉成得知清总兵鲍超、成大吉率所部万余人将赶到集贤关,便留靖东主将刘玱琳等数千精兵守卫赤岗岭等4垒,自带五六千人于19日撤至桐城。5月23日,陈玉成于桐城会合洪仁玕、林绍璋、黄文金等军共3万人,分路进攻挂车河之敌,以进援安庆,结果又为湘军所败,进援受阻。太平军赤岗岭各垒也因孤立无援,先后为鲍超、成大吉部攻陷,刘玱琳及所属数千精锐全部牺牲。
  安庆太平军被围近一年,粮弹将绝,天京当局决定再从皖南调辅王杨辅清部往救。杨辅清统军于7月下旬自宁国(今宣州)出发,渡江后自无为至桐城,会同陈玉成军西进,绕道六安、霍山、英山(今属湖北)、宿松(今属安徽)至太湖。8月7日,太平军由太湖东进,取道小池驿、三桥头(今怀宁北)等地,直捣湘军围师侧后;与此同时,林绍璋、吴如孝军六七千人由西攻挂车河;黄文金部五六千人从吕亭驿南下,策应陈玉成、杨辅清军。8月21~24日,陈玉成、杨辅清军四五万人进入集贤关,在关口、毛岭、十里铺一带扎营40余座,城内守军亦列阵于西门一带呼应。25~28日,太平军10余路猛攻敌后壕,前仆后继,奋勇冲击,轮番进攻10余次,曾冲破敌营第一层壕,但终为湘军击退,损折3000余人。28~9月2日,太平军又组织夜攻,亦未得手。时城中粮尽弹绝,湘军乘机猛攻。5日凌晨,湘军轰塌安庆北城,水陆各军蜂拥越壕而入。安庆陷落,叶芸来、吴定彩与万余守军宁死不屈,或战殁,或投江,壮烈殉难。
  太平军救安庆,不首先扫清外围而直接进攻围困安庆之敌,正中湘军围城打援之计。安庆陷落后,天京西线屏障遂失,战局随之恶化。湘军则以建瓴之势,乘胜东下,直逼天京。




扩展资料

太平军破江北大营

  1858年夏,清军重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攻陷了江浦和浦口,向天京进逼,天京告急;在长江中游,太平军也连连失败,丢失城池,湘军正在筹划进攻皖北。为了扭转这种不利战局,陈玉成、李秀成和各路将领,集中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经过分析讨论,决定陈、李联合作战,同心协力,先破江北大营,解决天京之围。9月,陈、李二军在滁州境内会师,在乌衣击败前来阻截的胜保骑兵。战斗前,陈玉成挑选一些勇敢善战的刀牌手,一手持刀,一手持盾,埋伏在阵地上。当胜保的骑兵冲过来时,刀牌手用盾牌护身,举刀专砍马脚,砍得骑兵人仰马翻,乱作一团,这时,其他太平军趁势包抄过来,收拾倒地的清军,很快就将胜保的骑兵消灭掉,胜保大败而逃。随后太平军又在江浦小店歼灭冯子材带领的江南大营援军,进而围攻浦口,击溃江北大营残敌万余人。浦口战役胜利后,太平军又乘胜克复附近的江浦、扬州等地,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洪秀全遂在江浦一带设天浦省,派重兵把守。




扩展资料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太平军为抗击湘军围攻天京(今南京)而进行的防御作战。
  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吸取江南大营两次被击溃的教训,提出了"欲拔本根,先剪枝叶"(曾国藩《遵旨统筹全局折》)的方略,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天京实施多路向心进击。1862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3月下旬,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从安庆沿江东进,5月底直抵天京城下,布政使曾国荃率陆营扎于城南雨花台一线,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师进抵护城河口。署江苏巡抚李鸿章则率淮军6500人于4、5月间分批船运上海,勾结英、法侵略军与"常胜军"阻挡太平军进攻上海,并作西攻苏州、无锡、常州的准备。浙江巡抚左宗棠率军万余由江西入浙,步步东逼。天京已处于湘、淮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此时,英王陈玉成已于安徽寿州(今寿县)被苗沛霖诱执后殉难。因湘军威胁天京,天王洪秀全急令在上海前线督战的忠王李秀成回师救援。李秀成于6月22日在苏州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回救天京之策。其时湘军攻势正盛,李秀成提出避敌锐气,待其久围不下、斗志减弱之时再行决战的方针,并派其弟李明成率兵一部,押解粮饷回天京,以加强防御力量,稳定人心。7月,太平军在皖南宁国(今宣州)、广德一带作战失利,干王洪仁玕、辅王杨辅清即率2万官兵撤至江宁、淳化,回援天京。洪秀全见天京情况日紧,催令李秀成立即全师回救。8月6日,李秀成再次在苏州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调兵遣将,救援天京。除留谭绍光守苏州外,从9月14日起,统率"十三王"约20万大军自苏州等地陆续启程,于东坝集结,部署于东至方山、西至板桥地域,连营数百,对湘军雨花台大营形成反包围态势。
  10月13日,雨花台大战揭开序幕。李秀成亲率大军轮番猛攻湘军曾国荃大营及驻扎在大胜关一带的曾贞幹部,企图一鼓而下。湘军则采取以逸待劳、缩营自保之策,凭借深沟高墙,固守不出,待太平军迫近,才发枪炮射击。太平军连日束草填壕,枪炮连施,均无进展。23日,李世贤率军3万,从浙江衢州赶至天京南郊,协同李秀成大军并力攻击湘军大营。湘军则收缩战线,调曾贞幹部4000人来大营加强防御。11月3日,太平军又一次发起强大攻势,轰塌湘军大营两处营墙,先锋队从缺口冲入,湘军拼死堵击,经五六次反复争夺,仍未能突入湘军大营。李秀成意在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然久攻不下,士气受挫,加之军粮不继,冬季将临,乃于26日下令撤围。李世贤部退驻秣陵、东坝,李秀成率军由东路进入天京。洪秀全见解围未果,又定下"进北攻南"计划,责令李秀成率军北渡长江,绕过安庆,进军湖北,以调动湘军分兵回援,缓解京围。
  12月1日,章王林绍璋以及郜永宽、李容发等率首批数万太平军自天京出发经九别洲,于中旬先后占安徽含山、巢县(今巢湖市)、和州(今和县),等待后队。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等率大军数万人渡江北上,先后攻取浦口(今属南京)、江浦,恢复了隔江通道,于3月底抵巢县,向先头部队靠拢,拟从无为西进。曾国藩识破企图,令曾国荃坚守大营,不为所动,继续围困南京,另抽援军入皖阻击。此时,在皖南游动的太平军刘官芳、古隆贤、黄文金等部也奉命西进以为策应,因进攻不力,湘军得以向皖北不断增调兵力。4月19日,李秀成率部自巢县西进,连遭湘军阻击,攻庐江、舒城均未得手,5月11日抵六安,连日攻城不下,遂于19日撤围东返,渡江时又遭湘军水师拦击,死伤甚众,仅1.5万余官兵返回天京。"进北攻南"非但没有调动湘军,反而损兵折将,贻误了半年时间。至此,湘军已控制长江北岸,进一步收缩对南京的包围圈,并相继进占南京周围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江东桥等据点,以及外围的东坝、秣陵、湖熟、淳化等要地,天京城南百里之内已无太平军踪迹。湘军大营从雨花台移驻孝陵卫,天京只有太平、神策两门尚可与外地联系。
  12月4日,苏州城陷。20日,李秀成自丹阳前线返回天京,向洪秀全面禀军情,并提出"让城别走"(《李秀成自述》),放弃天京,另作他图。这一合理建议遭洪秀全断然拒绝,从而丧失了突围的最后机会。李秀成无奈,只好抱定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部署死守。1864年2月28日,湘军攻占了紫金山西峰天保城,3月2日进至太平、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4月起,湘军在朝阳、神策、金川各门外开挖地道十余处,守城太平军赶筑月城,为第二道防线。6月1日,洪秀全在病愁交迫中逝世,李秀成等拥幼主继位。7月3日,湘军攻占位于太平门东侧紫金山西麓龙脖子的地保城,太平军失去护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湘军随即构筑炮台数十,昼夜对城内轰击,以掩护部队在龙脖子附近赶挖地道。19日,担任主攻的湘军朱洪章、刘连捷、萧孚泗等部集结太平门外。中午,地道火药轰发,城墙被炸塌十余丈,主攻部队纷纷冒死从缺口冲入城内,分路直冲天王府以及神策、仪凤、通济、朝阳、洪武、聚宝各城门,位于城西南的湘军陈拨部则攻取水西门、旱西门。至傍晚,天京各城门均陷,城内太平军与湘军展开巷战,或战死,或自焚。当晚,李秀成带幼天王等从太平门缺口突围,后被冲散,相继被俘殉难。天京的 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太平天国自安庆失陷后,战略上已陷于被动。但这时各地尚有数十万大军,洪秀全若能接受李秀成建议,让出天京,从内线转到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重振军旅,仍有可为。洪秀全固执己见,终致丧失扭转战局的最后机会。

返回


扩展资料

太平军破江南大营

  破江北大营之后,如何打破围困天京两年多的江南大营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时洪仁玕认为应采取传统兵法中“围魏救赵”的办法,即先攻打江南大营的后方补给基地湖州、杭州,逼其出兵驰救,再乘江南大营虚弱,一举击破。洪仁玕的意见得到李秀成的赞成,并被天王批准。1860年3月初,李秀成、李世贤率军行动。他们联合攻占长兴后,兵分两路:李世贤佯攻湖州,李秀成则带主力扮成清军,袭取杭州,吸引江南大营援军。当他通过与清军对话,获悉援军确实来自江南大营后,便悄悄撤走,经浙西入皖南,在建平会合各路将领。经过商量,太平军决定分5路合击江南大营。5月2日,进攻打响,太平军分路杀出,毁敌营50余座,歼敌万人,干净利落地摧毁了江南大营。江南大营主帅和春、张国梁率残部逃奔丹阳。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