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历史 -> 初二下学期 -> 第五单元 共和国史

第23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4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的初始阶段,毛泽东的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始终占据统治地位;林彪、江青两个正在形成中的反革命集团,利用和操纵了“文化大革命”,并把它推向了极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并终于以党和人民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内乱。基本线索为:全面发动──全面夺权──“二月逆流”和党史上最大的冤案──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和覆灭──动乱中的国民经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重点分析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势力恶性膨胀的必然结果。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在“文化大革命”这种特定的气候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大革命”破坏了党的基本原则,造成了全国动乱的局面,为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滋生创造了条件。林彪身居党中央副主席,又被规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却仍不满足,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当他们鼓吹“天才”的理论和设国家主席的提案被毛泽东否决后,林彪集团加紧争夺权力,为毛泽东察觉,见势不妙,策划武装政变,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外逃机毁人亡,称为“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对“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的否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野心家、阴谋家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

难点分析
  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难点。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实质又是什么?不揭出上述错误的本质,就很难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此外,林彪、江青一伙怎样利用了毛泽东的错误?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存在的思想理论误区,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历史地、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是“文革”教学的难点。由于知识本身错综复杂,理论难度较大,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功过,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对学生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前途关系重大,必须澄清。但是初二的学生对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了解十分有限,有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加之教材对于“文革”发动的原因只字不提,又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原因。学习本课时,要充分看到,“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错误发动的动乱,“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党内和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动乱。

重点突破方案
  九·一三事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中国抗日战争以来取得首次大捷是?它是由谁领导的?”由此,引出林彪。再由学生介绍关于林彪的生平。(可以在讲述该课前布置学生事先预习)然后教师简单介绍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情况(1968年末,毛泽东在“造反派”全面夺权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如何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借“文化大革命”逐渐形成的权势巨大的反党阴谋集团,在没有完全达到篡党夺权目的之前,是不会善罢甘休的。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的气氛中召开。林彪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部分地实现了篡党夺权的野心。但是,他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1970年8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会上,林彪一反善于迎合毛泽东的常态,用设国家主席一事向全会发难,抢班夺权的马脚一下子显露出来。毛泽东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对林彪集团的阴谋活动予以压制。林彪妄想当国家主席、用“和平过渡”的办法篡权活动受到沉重打击以后,铤而走险,准备采取武装政变的方式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然后指导学生看教材“林彪外逃机毁人亡”照片,阅读教材“九·一三事件”内容。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

  教师出示下列材料: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阶段。首先,它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损失近5000亿元。其次,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遭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惨遭迫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之中。第三,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第四,对我国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毁弃,使无政府主义、唯心主义、教条主义、板墙个人主义、宗派主义严重泛溢,……“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的无形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不过,正像恩格斯所讲的: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惨痛教训,充分暴露了我国政治体制和党的领导体制的弊端,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左”倾错误的巨大危害,从面彻底地醒悟过来,这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文化大革命”被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使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坚决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倾向。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的出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决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动乱的发生。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原因。

  关于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教师出示补充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阅读完有关材料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思考:

  1、两则材料表明了什么政治倾向?(左倾思想的倾向)

  2、材料一中对阶级斗争问题的提法是否符合实际?材料二比之有何发展?(把阶级斗争无限夸大,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为"文革"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3、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文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恶果。)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总结文革产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恶果。主观原因: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作出的错误判断。其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客观原因:林彪、江青一伙阴谋家的利用;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个人崇拜现象的存在。

教学思路
  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补充介绍“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整理本课的线索:导火线——全面发动——全面夺权(上海一月风暴)—— 抗争(“二月逆流” )——党史上最大的冤案——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和覆灭(“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国民经济的破坏——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文化大革命”从此结束。

课堂导入
  第一种方案:教师放映一段与“文化大革命”与“红卫兵”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录像(或照片、画片等),然后教师小结:1957年中共中央“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中央“左”倾错误思想开始突飞猛进,这种思想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政治领域又出现了“反右倾”斗争。这种“左倾”思想的泛滥,最终酿成了十年“文革”的空前浩劫。那时一个“史无前例”、动荡不安的年代。青年学生的激情、红卫兵运动的狂热,被野心家、阴谋家所利用,全国陷入了瘫痪和动乱状态。由此开始了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啼笑皆非的一场悲剧。它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民族的悲剧,有待我们去揭示。

  第二种方案:教师直接导入。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这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革的发动不是偶然的,当时中国周边国际形势趋于紧张,中国面临各方面的公开和潜在的威胁,导致对这一时期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严峻的估计,从而成为发动文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民族的悲剧,今天我们就去揭示它。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