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历史 -> 初二下学期 -> 第二单元 抗日战争时期

第9课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4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回忆临江国民高等学校(工科)——殖民地教育的感受
王家仁

  一九三九年冬,我从国民优级六年毕业,经过两场数学考试从1000名考生中淘汰到300又到150名,再经数学、语文、时事、口头试问、体格检查,选优100名录取。学校共分两科:机械电气为一科,采矿冶金为一科,我考中采矿冶金科。学校名称,简称二高。(通化市)

  一九四○年春,二高分成两校。采矿科迁到临江 矿山中学,成立通化省立临江国民高等学校,学制四年。学科普通科有国语、日语、数学、理化外,专科有矿物、地质、采矿、冶金、化学分析、测量、机械、电气、通风、排水等科。除国语、日语有教科书外,数学采用查理密斯小代数,几何三角。专业书主要采用日本高职的教材,理化和专业参考书主要从日本国订邮,为省钱一般从旧书店邮购。

  学校设备比较齐全,有化学分析室,制图室,矿物标本室等。运动方面有篮球、排球、棒球、跳箱、肋木、平衡木、高低杠、铁球、铁饼等。我在学校是运动健将,篮球校队、 队、全省比赛时夺两次冠军。

    学校教师队伍水平比较高强。有著名国语宫宪斌老师,传通古今,上课时广证博引,诗词歌赋滔滔不绝,聆听学生目不暇接,耳不邪听,受益非浅。专科老师有哈工大,吉林师大毕业,专科毕业的仅二--三人。

  日本老师有两名,一个是教测量科的,一个是专教日语的坂本金四郎,他教我四年日语,但汉语一句不通。临江国高位于东边道矿产极丰富地区,附近的大栗子铁矿,是培养具有思想亲日,掌握矿业开发技术以作为侵略者经营夺标矿产资源的附庸人材和工具。所以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矿山基层当雇员。当时日本的技术职称分技正、技佐、技士;员工职称分职员、雇员、佣员。雇员在矿山里中国人很少,我毕业后分配到七道沟矿山,由于考上大学没有去就职。

  日本殖民地教育的目标和手段:日本侵华最终目标是吞并满洲。在教育手段方面采取公开和隐蔽两种方式。公开方式就是奴化教育统制。伪满从上到下所有机关单位都是正职为傀儡,副职为日本人。但大权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宪兵、警察、特务从上到下、到处遍布。集会结社更不行。思想犯、政治犯、经济犯,到处抓人,杀人。公共场所都张贴守口如瓶、莫谈国事的标语,人民活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学生思想简单不怕事,仗着学校有日本校长老师,四○年把警察打的满街跑。坂本老师虽是一个普通教师,但是一切事情他说了算,老师学生都怕他。军事训练和生活军事化更是奴化教育的体现。讲阶级服从,上班生可打下班生,下班生要侍奉上班生,制造矛盾,恶化同学间关系,以利于统制。军事化可以把学生绑在战车上,随时可充当炮灰。学日语从小学开始,国高基本达到三等翻译水平,很多课程都用日文。目的是用吞并朝鲜的方式,不久把满洲变成日本。 隐蔽的方式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蒙昧学生是非不分,认贼作父,达到日本化八 一宇的目的。

  日本侵占中国后,非常害怕汉化。这是从中国历史看到多少次外族侵入后,最终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的教训。为避免汉化,从教育上强调大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于神化。与此相对地对被奴役的中华民族鄙视为奴隶可任意杀害,人为的制造种族隔离、文化、教育、居民点生活、通婚等方面的隔离。这从北满移民开拓团、单独开拓建立本部(群众叫红部、即总场);在工厂矿山里单独分建日本职员住宅区,中国劳工住宅区;至于通婚,交往更严加限制。从日满中小学基本不合校等方面,完全可以证实。与此相反,在政治、教育、文化宣传方面却生硬地从古至今,从海洋到陆地,说成是亲如一家。高唱“日满亲善”、“问文问种”;从岛国到东北“拯救满洲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殖民地统治理论上提出“日满协和”,“一德一心”,“建立王道乐土”,“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最终达到“共存共荣”。这就是狼要吃羊,日本要吞并满洲的强盗逻辑。

  为了达到吞并满洲的目的,须着眼于教育下一代开始。因此在编制教材方面,伪造历史,颠倒黑白,以蒙混幼青无知学生。这从学历史学科,不让学中国历史,而学日本史、满洲史,硬把满洲从中国通史里割裂出来,为满洲独立找历史口实。为达到吞并目的,殖民地教育的教科书里有意识捏造或误导的课文,不胜枚举。日本使用的汉字,可以解说“同文”,课文里有“徐福庙”,可影射是“同种”,课文里有“鉴真和尚”、“王仁来朝”,含沙自古以来就“日满亲善”,为将来日满合并找根据。学校每日早操必宣读满洲皇帝访日诏书,大肆宣扬日本侵华有功;朝拜东京,是奉日本天皇为太上皇,误导学生认日本为“父”,为“天”,为“主”;满洲是“儿”,是“地”,是“奴”。目的是把下一代教育成“认贼作父”,心安理得地沦为“奴”的思想地位。将来任凭吞并宰割,这就是殖民地教育根本目的所在。

  事实适得其反,殖民地教育的如意算盘,学生虽很幼稚,法西斯教育虽严,但学生都看得一清二楚。每个学生都暗下决心,勤奋学习,立志报国。记得我三年级时与上班生黄功珍在宿舍在谈到日本侵占东北,沦为亡国奴时,痛苦流涕,都宣誓要反满抗日救国,决不当亡国奴。当杨靖宇将军被杀害后,日本为炫耀武功,将头颅展览在临江政府门前时,激起学生万分激奋,在无人角落看到很多学生偷着抹泪。从那时起,我非常关注时事。自学历史、地理。将当时德、日、意三个轴心国进攻欧、非、亚各战场的情况,从报纸和杂志收集信息,从大肆报道中知其胜利,从销声匿迹中判断其失败,把占领城市用符号标于图上,日本讨伐队在热河讨伐八路军,知道那里有抗日军。在封锁消息严格控制下的年代,可见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为此毕业前抛开所学专业,报考吉林师道大学。目的是为教育下一代青年为祖国而反满抗日。一九四三年我四年级时,学校教育重点到矿山实习。我被分配到七道沟矿山,矿山的东矿山为赤铁矿,我在西矿山磁铁矿,目睹东山坡赤铁矿穿红色衣装的劳工,据说那就是被抓俘的抗日军战士,他们遭受吃不饱(橡子面),干重活,挨 打受骂的虐待。在七月山洪爆发时,洪水从井口灌入井内,井下工人只有一人抓道轨从斜井逃脱。其余皆被淹死。其它冒顶,跑车,瓦斯爆炸,事故不绝,日本人只为掠夺资源,那里顾中国人的死活。使我深受教育,从中认识到民族不反抗斗争,争取解放,国家不独立图强,就永远被弱肉强食。另外帝国主义殖民地统治,不论采取什么教育政策,什么教育方式,到后来都给被统治者提供反面教材,造成反作用力,最终把他们推翻打倒,埋葬在历史的垃圾堆。

 


扩展资料

满铁在中国的侵略行径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附属地是指从长春到大连(包括安奉路)这段铁路及其支线两侧各30里的区域。这是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里接过来,经清政府承认了的特权。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最早侵占的另一块地方。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刚侵占时,在附属地里日本人很少。到1936年,日本人增至20万,中国人仅有28.8万。

  满铁”从表面上看,它是一个经营铁道事业的公司,实际上它是一个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三重任务的特殊机构。附属地的最高行政机构“满铁”总社,社址在大连,分社址在日本。附属地的总社设总裁,统管整个附属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总社在附属地内又下设许多出张所、事务所。附属地的铁路贯穿长春、四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盖平、瓦房店、抚顺、本溪、丹东等十余个大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殖民当局通过“满铁”附属地来控制大半个东北的经济命脉。

  附属地的教育由总社的地方部学务科全面控制和监督。学务科里设有称为“辅佐机构”的视学机构,配备若干名视学和视学委员。视学分为初等教育视学、中等教育视学、满人教育视学。他们秉承上级指示,视察和指导教育工作,并进行调查研究。地方上也设有视学,视察和指导某一特定地区的教育,并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视学委员则主要从事特定学科的指导工作,作为附属地教育的“辅助机构”,还有原南满教育专科学校所属的满铁教育研究会、满铁中等教育研究会等,负责研究和调查教育的实际问题。

  附属地的各种幼儿园、初等学校、实业补习学校和图书馆等,原则上归各地事务所长管理;各类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医科大学等归地方部长管理。

  “满铁”附属地的教育制度,分日本人教育和中国人教育两大系统,采取中、日学生分校制度。

 


扩展资料

700吨煤里就有一名中国劳工的冤魂

  日本军国主义在军事侵略的同时是更为疯狂的经济侵略和经济掠夺。他们通过极力推行殖民地的经济统治政策,垄断东北经济、掠夺东北资源,肆意进行经济搜刮,把东北特别是辽宁变成其进行扩大侵略战争的战略物资供应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统治者开始在东北横征暴敛:他们加紧攫取路权,垄断东北的交通运输,到1935年末,他们垄断的铁路已达6857.3公里,完全控制了东北的铁路交通;他们在东北设立伪中央银行,实行残酷的货币、信用受理,参与制定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垄断货币的制造和发行,进而垄断东北金融市场;他们强占东北海关,并在一些地区设立关卡,控制东北对外经济贸易,同时制定有利于日本向东北进行商品倾销和掠夺东北物资向日本输出的政策;他们夺取矿业,煤、铁、金、铜、铅、铝、锌、镁、锰、锑等都是日本掠夺的对象,并且控制着东北全部的铁矿开采权和钢铁冶炼业。

  与此同时,日本殖民统治者为掠夺资源和战略物资,大肆抓捕和残害东北人民,被奴役的劳工一年比一年多。1942年关东军抓劳工近100万人;1943年120万人;1944年130万人;1945年160万人。日寇对劳工任意宰割,劳工们根本没有生命保障。以采煤为例,日本殖民统治者实行“要煤不要人,用人换煤”、“人肉开采”等政策。在这种政策下,被压死、埋死、炸死、饿死、累死、冻死、病死的矿工不计其数。据调查,每700吨煤里就有一名中国劳工的冤魂!在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吉林的辽源,辽宁的北票、阜新、抚顺、大石桥、金县龙王庙、拉古哨等使用劳工比较集中的地方,都有埋葬中国劳工森森白骨的“万人坑”。

 


扩展资料

推行奴化教育

  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建立了一套殖民化的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使初等教育阶段在整个学制的学习年限中比重加大,目的在于通过学校从小就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在东北,日语被定为各级学校必修的“国语”科,原有的国语改称汉语。学习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行共同化政策。这是奴化教育的重要特点。

i38_1.gif (4090 bytes)

  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地区以后,下令搜缴并焚毁一切具有抗日爱国思想和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书籍和教科书。仅1932年3月到7月的五个月中,焚毁书籍就达650余万册。同时,对各级学校师生员工进行清洗。1932年,东北地区有中小学教师24000余人,到1933年减为16000余人。在沈阳三中,日本统治者一次就杀害爱国师生35人。

  伪满洲国的《学校教育要纲》中规定:“任何学校均须列日语为必修的国语科之一,而将来满洲国的共通语言,决限定用日语”。学校强迫学习背诵伪满皇帝发布的《回銮训民诏书》,学唱《亲日歌》等反动歌曲。通过日常生活、各种典礼仪式等对学生进行毒害,企图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所谓“忠良国民性格”的顺民。学校的教师都要受严格审查,并在特务机关的监视下进行工作。

  在社会教育方面,日伪利用报刊、图书和广播等媒介大肆宣扬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他们不准人民阅读进步书籍,一经查出,即以“思想犯”论处。

 


扩展资料

汪精卫叛国“艳电”
19381229
汪精卫

  重庆中央党部,蒋总统,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人所以忍辱负重与日本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自去岁7月芦沟桥事变突发,中国认为此种希望不能实现,始迫而出于抗战。顷读日本政府本月22日关于调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针的阐明:第一点,为善邻友好。并郑重声明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无赔偿军费之要求,日本不但尊重中国之主权,且将仿明治维新前例,以允许内地营业之自由为条件,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俾中国能完成其独立。日本政府既有此郑重声明,则吾人依于和平方法,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如此则吾人遵照宣言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实为应有之决心与步骤。第二点,为共同防共。前此数年,日本政府屡曾提议,吾人顾虑以此之故,干涉及吾国之军事及内政。今日本政府既已阐明,当以日德意防共协定之精神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则此种顾虑,可以消除。防共目的在防止共产国际之扰乱与阴谋,对苏邦交不生影响。中国共产党人既声明愿为三民主义之实现而奋斗,则应即彻底抛弃其组织及宣传,并取消其边区政府及军队之特殊组织,完全遵守中华民国之法律制度。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之最高原则,一切违背此最高原则之组织与宣传,吾人必自动的积极的加以制裁,以尽其维护中华民国之责任。第三点,为经济提携。此亦数年以来,日本政府屡曾提议者,吾人以政治纠纷尚未解决,则经济提携无从说起 。今者日本政府既已郑重阐明尊重中国之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并阐明非欲在中国实行经济上之独占,亦非欲要求中国限制第三国之利益,惟欲按照中日平等之原则,以谋经济提携之实现,则对此主张应在原则上予以赞同,并应本此原则,以商订各种具体方案。以上三点,兆铭经熟虑之后,以为国民政府应即以此为根据,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日本政府113日之声明,已改变116日声明之态度,如国民政府根据以上三点,为和平之谈判,则交涉之途径已开。中国抗战之目的,在求国家之生存独立,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以上三点,为和平之原则,至其条例,不可不悉心商榷,求其适当。其尤要者,日本军队全部由中国撤去,必须普遍而迅速,所谓在防共协定期间内,在特定地点允许驻兵,至多以内蒙附近之地点为限,此为中国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所关,必须如此,中国始能努力于战后之休养,努力于现代国家之建设。中日两国壤地相接,善邻友好有其自然与必要,历年以来,所以背道而驰,不可不深求其故,而各自明了其责任。今后中国固应以善邻友好为教育方针,日本尤应令其国民放弃其侵华侮华之传统思想,而在教育上确立亲华之方针,以奠定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同时吾人对于太平之安宁秩序及世界之和平保障,亦必须与关系各国一致努力,以维持增进其友谊及共同利益也。谨引提议,伏祈采纳!汪兆铭,艳。

选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