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历史 -> 初二上学期 -> 第八章 国民大革命

第二课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4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节课所述历史事件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失败。即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之后,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有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它于1926年7月正式开始,到1927年3月占领南京,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其中在工农运动配合之下所进行的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最高潮。然而在关键时刻,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背叛了革命,致使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遭到失败,作为国民革命运动最高潮的北伐战争也随之结束。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与上一课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点分析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制造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继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最重要的反革命事件。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的政变表明,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此时的国民党已由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变为代表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了。表明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共清党、屠杀革命者和工人群众的反革命政变是国民大革命后期最重大的反革命事件,直接致使国民革命进入到生死关头。事变的发生是由于北伐战争向长江下游胜利发展,工农运动蓬勃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使国内外反动势力大为恐慌,他们竭力从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物色新的代理人。这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右派,迫不及待地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不断制造反共暴行。而中国共产党内以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者,对此毫无警惕,于4月5日发表《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帮助蒋介石解除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的思想武装,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状态。政变表明,蒋介石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工具,成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由于蒋介石集团的背叛,革命统一战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

  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 北伐战争的展开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从广东誓师到攻占南京仅10个月,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是大革命的顶峰。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有助于全面把握这一20世纪20年代震撼中国社会的重大事件。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是世界工人阶级武装起义史上少数的成功记录之一。作为这次起义总指挥的周恩来,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难点分析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本课的难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下发动的国民革命运动,掀起了规模空前的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革命大风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尽管这次大革命最后失败了,但它所产生的影响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消除的,从而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首先在于敌我力量对比,敌人力量大大超过革命的力量;其次,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利用中国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而达到破坏国民革命运动的目的。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失败,也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大革命的失败,向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命题——革命的前途与领导权问题,革命统一战线与革命武装问题,可见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的总结的重要性。

  对北伐战争概况的整体性把握 因为北伐战争的三个战场几乎是平行推进的,同时打击吴佩孚和孙传芳,涉及面广,战役较多,需要帮助学生从全局把握彼此联系,形成整体概念。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不必展开,但要强调:“分共”会议是政变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汪精卫集团正式的、公开的同中国共产党决裂了,武汉国民政府完全成了一个反革命政府;因为蒋介石、汪精卫的背叛,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着重讲述蒋介石卖国投靠以求支援,揭露帝国主义和上海大买办、江浙财阀对蒋介石的支持和利用。以蒋介石为中心,出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新组合。南昌是中外反动势力纠合的场所,上海是密谋部署并发动政变的场所。

  关于“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基本上按教材内容讲述:首先要指明北伐战争的目的性和正义性。这场革命战争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要求。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教材“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加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

  重点讲解叶挺独立团的先锋作用,关于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可由学生讨论、分析和归纳,最后加以明确。

  关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教师应结合北伐战争中闽浙战场的形势来讲解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突出上海工人的斗争对北伐胜利进军的意义。另外突出周恩来的卓越的领导才能。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首先要充分肯定国民大革命的历史功绩,突出其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作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大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共产党继续革命的基础和新起点。对失败的原因分析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在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中认清谁是革命的敌人;在主观原因中认识共产党自身的不足。从经验和教训中进一步认清革命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学生学会历史的思维。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