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生物 -> 初二下学期 -> 第六部分 人体生理卫生[第十三章 传染病]

传染病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一)重难点分析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的一般措施为本章的重点内容。

  2.在本章的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讨论比较多,尤其联系自己得过某些传染病的经历时,学生会有些顾虑,课前做好思想工作、课上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关于传染病的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概念和人类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中间还安排了一个实验。

  教材的开始部分简要地讲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接着指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所不同的特点。

  关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首先从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这个人们都有亲身体验的事实入手,提出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并对三个环节作了简述。然后,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具体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关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简要讲述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三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减少和消灭疾病、改善环境卫生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根本措施。因此,本章教材还简述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作用。

  关于人类的传染病,先介绍人类传染病的种类,然后分别介绍每类传染病的病因、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其中还列出了一些传染病的名称。关于这部分教材,由于考虑到各地的情况不同,因此对每类传染病没有举例说明,教师可以在讲述时结合当地流行的传染病来说明,这样使学生学起来更为生动。

  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的装片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蛔虫病的病原体——蛔虫卵。

  教法建议

  本章教材所讲述的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属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与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关系密切,因此,一定要重视和认真完成本章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本章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达到真正保持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关于传染病的概念,教师可以先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甲肝、冠心病、龋齿等,让学生来分析辨别一下,哪些是非传染性疾病?哪些是传染性疾病?由此导出传染病的概念,并且说明传染病的特点。

  关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教师可先按课文讲解三个基本环节,然后举出当地常见的或危害性较大的一种传染病进行具体分析,一层层地探究造成流行的原因(最终都归入三个基本环节),这样,学生对传染病为什么会流行就易于理解了。例如麻疹之所以会流行,首先要有麻疹病人的存在,这是造成流行的起始点,是传染源。这时,如果有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与之接触,麻疹病毒便会通过病人的飞沫等在空气中传播,使接触者通过呼吸道受到感染而患上麻疹。在这里,病人的飞沫在空气中飘荡是使人受到感染的途径,是传播途径。而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由于体内没有麻疹抗体,就很容易受感染,是易感人群。这样,就说明了麻疹之所以会逐渐传开而造成流行,是因为具备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关于传染病的预防,在理解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出相应的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怎样预防传染病,是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与每一个学生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都有密切关系。为了让学生学好关于传染病的预防的实际有用的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当地的卫生情况和常见传染病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在上课前,可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时间作社会调查,认真了解本省、本地区的卫生情况,危害人民健康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和防治这些传染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绩等,以便上课时联系这些情况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达到保持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人类传染病的种类是按照传播途径来分类的。在讲述这四大传染病时,教师应该先根据课文中的顺序进行讲述,同时也可以结合所在的地区特点,选择一些当地最常见或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作为补充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尤其要讲述有效的预防措施。

  让学生做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的装片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一种传染病(蛔虫病)的病原体(蛔虫卵),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个实验也可以安排在讲述传染病的概念之前进行,目的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有所理解。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