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生物 -> 初一下学期 -> 第五部分 细菌、真菌、病毒[第二章 真菌]

第二节 蘑菇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大自然的清洁员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生物的一个特点,就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因此,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生物在死亡,有无数的枯枝落叶和大量的动物排泄物。那么,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地球岂不被生物的“垃圾”所覆盖了吗?其实不然,因为自然界中有许多“清洁员”。

  在这个清洁员的队伍中,干得最出色的是细菌和真菌。你想都认识它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能亲眼看到细菌的人,为数并不太多,因为它们全部都是“镜下生物”。谁都知道,细菌中有的是致病菌,使人生病。但另一方面,许多细菌对人是有益这一点,就并非尽人皆知了。真菌中,除了少数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类群外,有很多都是可见的,有的还长得很大哩!

  细菌是一群微小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认出它们,有的像小圆球(叫球菌),有的像短棍(叫杆菌),有的弯曲(叫螺旋菌)。它们的宽度或长度,通常只有0.2~5微米,往往要几千万个甚至1亿多个,才能布满1平方厘米的面积。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细胞壁、细胞质、核物质及各种内含物颗粒等。

  真菌的外形也怪有趣的,最微小的是酵母,在显微镜下呈椭圆形,我们日常所见五颜六色的霉菌,多为细丝状,树林里最易见到的木耳、蘑菇等,它们的外形象帽子或雨伞。真菌中有的种类也会使动、植物得病,但是很多真菌对人都是有益的,例如,利用酵母发面制做面包、馒头或酿酒,利用一些霉菌制取药物(如青霉素)。有的真菌则可供食用,叫食用真菌,如木耳、冬菇等。

  那末,它们又是怎样去清洁大自然的呢?原来,细菌和真菌都是不含叶绿素的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即不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它们只能靠吸收、改造现成的有机物为生。它们最大的本领,就是把已经死亡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一过程,就是它们清除大自然“垃圾”的过程,也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过程。

  我们知道,绿色植物的生存,是需要吸收大量的无机物的,幸亏有细菌和真菌,才使大自然的无机物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例如氮的循环是这样进行的:绿色植物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然后将碳水化合物和从土壤中得到的含氮的盐合成蛋白质,又成了动物的蛋白质。当动、植物死亡后,我们所说的清洁员,便开始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其中一部分氨又变成了可为植物所吸收的含氮的盐类,归还给土壤。其他的元素如磷、钾等,也是这样周而复始、反复循环的。

  总之,如果没有这些清洁员,大自然是的确会被动植物和人类的尸体所覆盖,结果,将使氮、磷、钾、碳……各种元素无法循环,整个生物界的生命就要终止。

  资料来源《初中生物趣读》


扩展资料

灵丹妙药谈灵芝

  在民间传说《白蛇传》中,有一段盗仙草的故事。相传,有一条白蛇,经过多年修行化成了美女,爱上了人间的许仙。在端午节这一天,许仙误劝白娘子喝了雄黄酒,酒后她现出了原形。许仙顿时吓昏了过去,不省人事。白娘子酒醒后十分懊悔,她听说灵芝仙草能起死回生,便想方设法,到南极仙翁那里盗取了灵芝仙草,救活了许仙,夫妻恩爱如初。这个故事,说出了灵芝的“灵效”。

  过去,由于天然灵芝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真正看见过它的人并不多,于是给灵芝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流传了不少神话,说灵芝是“仙草”,是“起死回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其实,灵芝并无神秘之处,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认识了它,历代医学文献亦有不少记载。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说:灵芝“生深山之中,大木之上,泉水之侧。”“凡求灵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并把灵芝分为青、黄、赤、白、黑、紫等6种,功效大致相似,多为滋补强壮剂。

  灵芝,在植物分类中属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它的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靠吸收枯树中现成的养料而过“腐生”生活,由菌丝和子实体(灵芝体)组成。菌丝能分泌多种酶去分解“食物”象一般植物的根一样吸收养料和水分,子实体的外形象伞,由菌盖、子实层和菌柄三部分组成。菌盖呈肾形或半圆形,发育良好的野生灵芝,菌盖直径可达8~12厘米,厚1~2厘米,表面有环形棱纹及放射状皱纹。菌盖下面是一层多孔组织,即子实层,厚约1厘米,淡黄或乳白色。菌柄着生在菌盖的边缘,一般长5~15厘米。灵芝的颜色,幼时乳白,成熟后棕红色,带有油漆样光泽。子实层内形成极少的担孢子,以担孢子繁殖或由菌丝体直接长成新的子实体,进行传宗接代。

  灵芝的成分,主要为生物碱、香豆精苷、鞣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挥发性油树脂及少量无机离子等。

  灵芝味甘温,有滋补、益精气、强筋骨的功效。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对心脏的冠状血管能增加血流量。此外,还有降低血脂的功能。临床上对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具有一定疗效。但绝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过去所用的灵芝都是野生的,近年来,人工培育已获成功,目前多用玻璃瓶进行培养。现在,还采用生产抗菌素的办法——液体发酵,使菌丝体大量迅速繁殖,不再发育为子实体,因为菌丝体与子实体具有相同疗效。自此,野生的灵芝不但变成了家种,而且,还能以新法生产,供人们药用。

  资料来源《初中生物趣读》


扩展资料

美味的食用蘑菇

  形成伞状子实体的大型真菌统称为蘑菇,分类上属于真菌门,伞菌科。其中可供食用的称为食用菌,如香菇、白蘑菇、平菇等。它们都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蘑菇的营养体,其机能是吸收、输送养料和水分,并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即菇体,成熟后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萌发而长出来的单核菌丝,再经进一步生长发育,连结成线状的菌丝体。覆土后,在适宜条件下,迅速膨大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到一定程度就张开伞状,产生孢子。从孢子萌发到新的孢子的产生过程,就是蘑菇的生活史。

  蘑菇的生活习性非常奇特,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有的蘑菇甚至在完全黑暗之中照样生长得很好。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是蘑菇恰恰相反,它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蘑菇的菌丝体内没有叶绿素,本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是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为生,它一生所需的养料,都是从经过人工发酵的粪草等培养料和塘泥中取得的。蘑菇又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出菇期,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

  蘑菇对温度的反应敏感。菌丝体生长阶段适温范围为14~32℃,最适温为20~25℃。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温度为14~16℃,18℃以上时菌柄细长,易开伞,低于12℃,则生长缓慢。

  食用蘑菇是一类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菌类作物,人工培养已有约5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蘑菇就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的菜肴。它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据化验,每2.5千克蘑菇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千克牛肉,故有“植物肉”之称。此外,蘑菇还含有磷,对人的神经系统很有好处。据最近研究,蘑菇还含有一种新抗生素,能抑制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的生长。

  香菇又叫冬菇,是极负盛名的美味佳肴,每百克香菇中含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糖类54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维生素B170毫克、B21.13毫克,尼克酸18.9毫克。另外,还含有蔬菜所缺乏的麦角甾醇,可助儿童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含有腺嘌呤,有预防肝硬化和治疗高血压的功能。香菇在我国分布很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为主要产区。

  资料来源《初中生物趣读》


扩展资料

真菌—植物生命的柱石
连结植物与土壤的生物环节

  朋友,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大自然中几乎所有植物的根部都寄生着一种纤细的微生物,它的名字叫真菌。可别小看它,这种真菌生长在从极地到热带的地球每一个角落。是迄今我们知道的最大的微生物群,它的重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植物根部重量的50%。

  10年前,科学家们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几乎一无所知。直到最近几年,这种不起眼的小小的东西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现在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把植物世界和土壤连接起来的一个“生物环节”,是植物生命的“基础”,对于保障植物生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真菌对植物生长的这种重要作用,主要根源是它与附着的植物产生共生现象。真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叫做外菌根真菌,这是一层薄薄的长着纤细毫毛的复盖物,附着在许多针叶树或者质地较硬的树木的外皮以及树根细胞的相互空隙之中。不少外菌根在它们的生命周期内聚合起来成为蘑菇或者马勃。另一种类型叫做内菌根真菌,在自然界更为普遍,它生长在植物根部的细胞中,穿过细胞壁伸出细如游丝似的菌丝,其长度可以达到7.5厘米。科学家们指出,自然界中这种内菌根真菌,对植物的生长帮助尤大,例如它的菌丝钻入土壤,其作用等于把被寄生植物的根部的表面积扩大了10倍。菌丝又具有把难于溶解的矿物质分解的本领,正因为如此,内菌根真菌是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以及铜和锌等微量元素的关键,无形中起了“生物肥料”的作用,据有些实践表明,真菌还发挥着帮助植物抗干旱、抗碱和酸以及抵御疾病的作用。

代替肥料加速绿化

  对真菌新的认识,正在推动科学家们努力加强对它们的研究,以便尽可能扩大真菌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范围。例如,科学家现在设想,是否可以利用真菌来代替肥料的作用,或者是否可以用它来加速绿化的工作呢?

  迄今为止,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利用真菌的明显效果,并且达到了商业上运用的价值。一是用外菌根真菌与树苗“接种”,推动了在露天开矿区和公路两旁荒地上的绿化工作。据说,经过这种处理的树苗,其成活率比普通树苗大二倍。二是在苗圊和菜园的土壤中引进真菌,对于克服这些地方为了杀死虫害经常熏烟而对土壤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很大帮助。三是对温室灭菌土壤中引进真菌,大大节省了肥料和浇水。

帮助冬小麦生长

  但是尽管如此,科学家现在仍力图在更大的农业范围利用真菌。西方一些科学家希望用真菌帮助冬小麦的生长。不过冬小麦是在秋天播种的,一般的真菌往往在秋冬季节因为气温太低而难以使冬小麦受到“感染”,待到冬小麦可以受感染时,却又到了第二年晚春时候,已经要开镰收获了。因此,使冬小麦得到帮助的关键,是寻找一种新的内菌根真菌,它不但可以更快地速度生长更多的菌丝,而且还应具有更强的抗干旱、抗寒冷以及抗碱的性能。现在科学家已经掌握的内菌根真菌大约有100个品种。但有许多实际上尚未发现,估计仅在热带地区就可以有几百个品种。近几年来,每年都发现7~8种新的品种。鉴于这一情况,找到一种适宜于与冬小麦匹配的真菌还是有可能的。

利用真菌的大胆设想

  当然,另一方面,发现一种新的真菌并不等于就解决了问题。科学家在研究中碰到的一个更大的难题是,内菌根真菌是无法在实验室的培养液中培养出来的,因为现在还无法在培养皿里复制真菌从其寄生植物中吸取的那种物质。因此,培育真菌需要在植物体上进行,这种试验既花钱又费时。有的专家设想今后可能利用遗传工程方法来复制出需要的真菌,但在目前还仅仅是一种设想而已。

  总而言之,利用真菌为农业服务目前还仅仅是开始,虽然还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但前景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资料来源《绚丽多彩的生命》


扩展资料

真菌助育的蔬菜

  在我国菜谱中,有一种古人称之“匹彼露葵羹,可以留上客”的蔬菜——茭笋。茭笋又称茭白,盛产于江南水乡,在国外向有“中国特产”之称,在广州则被誉为“泮塘五秀”(莲藕、菱角、慈菇、马蹄(荸荠)和茭笋)之一。茭笋是多年水生植物茭草的内质茎,因长得嫩同春笋,白如汉玉,所以在历史上赢得了茭笋、茭白的美名。

  茭笋原先是不结茭,而只会开花结籽的,它的籽古代称为菰米或雕胡,是一种做饭食用的香脆的谷物。诗人杜甫对它作这这样的赞颂:“秋菰为黑穗,精凿成白粲。”“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约到了秦汉时期,茭草叶鞘的中心苔穗逐渐肥大起来,成为一种香甜可口,风味鲜美的蔬菜。茭草的这种变化,人们很久都弄不清其原因。后来经过园艺家的研究,才发现茭草的变异是由于感染了一种黑穗菌所引起的。这种黑穗菌冬季潜伏在茭根中,春季便与茭草的新芽一同向上生长,同时,分泌一种吲哚乙酸,刺激茭草的花茎,使花不能正常发育,这样,茭草便失去了开花结实、传宗接代的能力。与此同时,茭草顶端茎节的细胞,由于受到刺激,便迅速分裂,茎节组织急剧膨大,植株中的养分大量向这一部分转运与集中,从而形成一个肥大而充实的肉质茎。

  茭笋肉质茎肥大柔嫩,含糖类4%,蛋白质1.5%,还含有维生素B、C等,味鲜美,营养丰富,所以,很受我国人民喜爱。长期以来,它和蔬菜、鲜鱼齐名,成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

  在唐代,我国已经人工栽培茭笋了。不过,那时所产的茭笋,不少是“内有黑灰如墨者”。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探索茭笋出现黑灰的原因。这种带黑灰茎茭笋,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灰茭。它的品质差,食用价值低。到金元之间,我国农书《神艺必用》中有了治灰茭的记载:“茭首(茭白)根逐年移种,生者不黑。”明代的《养馀月令》也说:“种茭白,宜水边深栽,逐年移种,则心不黑,多用河泥壅根,则色白。”生者不黑,就是黑穗菌的厚膜孢子不能成熟;逐年移种,就是分根繁殖。这样,便可栽培出又嫩又白的茭笋。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利用微生物培育蔬菜上的重大成就。

  茭白性甘、冷、滑、无毒,故古代早就将它用作药物。唐《本草拾遗》记载:茭白具有“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麻,杂鲫鱼为羹食,开胃口、解酒毒、压丹石毒发”之功。至今,茭白仍作为一味食物中药,应用在我国医药事业上。

  资料来源《初中生物趣读》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