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三化学 -> 初三上学期 -> 绪言

绪言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6 22:23:05阅读:nyq
字号:|


浅谈化学入门教学

作者:北京二中 常宏

  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正是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我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此时,是最容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我本着“起始教学,兴趣为首”的原则从事化学课的教学工作。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为确保实验成功,课前坚持预做实验,当实验现象不明显时,与同行教师相互讨论,积极改进。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在绪言课,镁条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当中,有许多学生自愿报名,要参加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有的争着帮老师拿实验仪器,这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起的重要作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并且自己编一些顺口溜,既帮助学生记忆,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一节课,在做完实验,分析完重要知识点以后,给学生出一则自编的小谜语:

  “包公静卧水晶房,氢风指面喜洋洋,忽然烈火从地起,

  包公变成关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氢风吹暖房。”

  这则谜语既帮助学生记忆实验步骤和现象,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

  二、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学习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如何使之维持长久,如何使学生从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上升到热爱化学学习呢?这必须回答学生两个重要问题:

  (1)化学对我来说有什么用?

  (2)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怎么密切?

  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使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

  例如:学习空气成分一节内容,除了讲清楚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还要指出对大所造成污染的物质有哪些:粉尘和气体,从何而来?粉尘:地表的土壤没有植物覆盖,随风飘落;气体: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燃烧含硫多的煤等燃料。如何治理,开发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植草等,并介绍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再如,生活中有些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例如:用硫磺熏蒸馒头、生姜、银耳,使直接入口的食品好看,但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小商贩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饼油条,为使食品色泽鲜艳,延长保存质期,而超量加入对人有害的合成色素和防腐剂等事实,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处处存在,化学的确有用,必须学好化学。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第二天进行讨论;有时为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事先准备许多蜡烛,通过蜡烛的燃烧,一一介绍观察要点,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并一起进行实践;在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除了必要的讲解、演示以外,坚持每节课找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充当评委,做到人人参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四十五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四、寓德育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的研究是令世人瞩目的,在绪言课中,对学生讲述一些化学史,讲述中国在化学方面发展很有必要。

  古代中国的火药、造纸术、瓷器文明于世,现代中国的化学发展也令人瞩目: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侯德榜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教育着每一位学生:侯德榜以十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赴美留学,学成后归国,克服内乱和抗日战争的重重困难,建立制碱工厂,潜心研究,所创立的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中国使用洋碱的历史,他改进的造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

  在教学申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奋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总之,初中化学启蒙课十分重要,要让学生热爱化学学习,轻轻松松地学好化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古代和近代化学史

  §我国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晚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法国化学家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推翻了燃素学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雷利等陆续从空气中发现了惰性气体。

  §1748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证明有机物可用普通的无机物制得。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888年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

  §1890年德国化学家凯库蔓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式。

  §十九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

  §十九世纪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和植物学家布朗分别提出了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布朗运动”。

  §二十世纪奥地利和德国物理学家泡利。洪特分别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变化。人类与自然环境有着某种内在的、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的纽带就是化学元素,人体本身就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人类不但要接触自然环境中的阳光、空气、水、土壤、食物等,而且还要接触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人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代谢过程中,许多化学元素反复进行着环境——生物——人——环境这样的循环。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及海水中这些元素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正常情况下,环境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着的动态平衡,使人能够正常生存;但是,如果环境中某些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等)增加,轻则影响人的生活质量,重则危及人类生存。

  化学贯穿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与能源、资源、信息和生命紧密相连。我们应从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科技进步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但也会因而引发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问题。

  例如,在现代社会里,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借助于化学工业创造出数不胜数的化学产品,这些化学制品和化学物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方便,人类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些为人类作出有益贡献的化学物质,如塑料、合成纤维、橡胶、洗涤剂、装饰材料、有机溶剂、化肥、农药等,在使用后被排放到环境中,然后在环境中发生一系列的迁移或转化过程,有的转化为各种元素,再次进入循环,再次被人利用;但也有的不发生变化,直接进入环境或变成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的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只知道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过度消耗资源,因而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结果是资源日趋衰竭,环境严重污染,引发了全球的许多严峻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淡水资源枯竭、水污染、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沙漠化、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化学家较早地意识到在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尤其是造成污染的各种因素中,化工生产排放的废物及废弃化学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并积极参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与治理。

  化学日益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人们也应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很多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依靠化学方法。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公元700…800年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归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 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入欧洲。

  公元前200…后400年中国炼丹术兴起。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葛洪的《抱扑子》记录了汞、铅、金、硫等元素和数十药物的性状与配制。公元750年中国炼丹太传入阿拉伯。

  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们发现氧气的人。他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气约早1000年。

  我国是“纤维之王”…蚕丝的故乡。公元前2000年中国己经养蚕。公元200年养蚕技术传入日本。

  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年,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400年。

  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 。公元前1700年中国已开始冶铸青铜。公元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技术(置换法)。

  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金。

  公元前8000…60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国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术。

  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料和制作漆器的国家,约有7000年历史。

  公元前4000…3000年中国已会酿造酒。公元前1000年我国已掌握制曲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造酒精早2000多年。

  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古书载“泽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的四川省邛和陕西省鸿门两地。

  我国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煤),而欧洲人16世纪才开始利用煤。

  1939年,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提出“联合制碱法”,1939年侯德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

  纯碱工业专著《制碱》。

  1965年,我国在世界 上第一个用人工的方法合成活性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由于署名原因,诺贝尔化学奖与国人擦肩而过)

  七十年代,中国独创无氰电镀新工艺取代有毒的氰法电镀,是世界电镀史上的创举。

  1977年我国在山东发现了迄今为止的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常林钻石。

  全世界海盐产量5000万吨,其中我国生产13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采用海水煮盐了,是世界上制盐最早的国家。

  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我国都有。是世界上冶炼矿产最早的国家。

  

 


滴水点火

  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

  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 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