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数学 -> 高二下学期 -> 第十章 排列、组合和概率

第六节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8 18:03:15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概率的来历

  时概率论的兴趣,本来是由保险事业的发展而产生起来的,但刺激数学家思考概率论问题的却来自赌博者的请求.

  1651年,法国一位贵族梅累向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赌注”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一次梅累和赌友掷骰子,各押赌注32个金币.双方约定,梅累如果先掷出三次6点,或者赌友先掷三次4点,就并赢了对方.赌好进行了一段时间,梅累已经两次掷出6点,赌友已经一次掷出4点,这时候梅累接到通知,要他马上陪同国王接见外宾,赌博只好中断了.请问:两个人应该怎样分这64个金币才算合理呢?

  赌友说,他要再碰上两次4点,或梅累要再碰上一次6点就算赢,所以他有权分得梅累的一半,即梅累分64个金币的 ,自己分64个金币的 .梅累争辩说,不对,即使下一次赌友掷出了4点,他还可以得到 ,即32个金币;再加上下一次他还有一半希望得到16个金币,所以他应该分得64个金币的 ,赌友只能分得64个金币的 .两人到底谁说得对呢?

  帕斯卡是17世纪有名的“神童”数学家.可是,梅累提出的“分赌注”的问题,却把他难住了.他苦苦思考了两三年,到1654年才算有了点眉目,于是写信给他的好友费马,两人讨论结果,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梅累的分法是对的,他应得64个金币的 ,赌友应得64金币的 .这时有位荷兰的数学家惠更斯在巴黎听到这件新闻;也参加了他们的讨论.讨论结果,惠更斯把它写成一本书叫做《论赌博中的计算》(1657年),这就是概率论最早的一部著作.

  概率论现在已经成了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科学技术各领域里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扩展资料

数学世家伯努利家族

  伯努利家族,又译贝努利家族.17-18世纪瑞士巴塞尔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家的大家族,祖孙三代,出过十多位数学家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1583年遭受天主教迫害,迁往德国法兰克福,最后定居巴塞尔,主要成员的世系如下。

  最重要的是雅各布第一·伯努利、约翰第一·伯努利和丹尼尔第一·伯努利。

  雅各布第一·伯努利1654年12月27日生于瑞士巴塞尔,1705年8月16日卒于同地.最初遵从父亲的意见学神学,当他读了R.笛卡尔、J.沃利斯的书后,颇受启发,兴趣转向数学。1676年到荷兰、英国等处,结识当地学者、从1687年起直到去世,任巴塞尔大学教授。他和弟弟约翰第一·伯努利是G.W.莱布尼茨的朋友,他们迅速掌握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并加以发扬光大.雅各布在《学艺》上发表一系列的论文,1694年他首次给出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曲率半径公式,这也是系统地使用极坐标的开始1690年他提出悬链线问题,后来又改变条件,解决了更复杂的悬链问题。1694年的论文讨论了双纽线的性质,伯努利双纽线因此得名。1695年他提出著名的伯努利方程。

  雅各布对对数螺线深有研究,他发现对数螺线经过各种变换后,结果还是对数螺线。在惊叹这曲线的奇妙之余,遗言要将这曲线刻在墓碑上,并附以颂词:“纵使变化,依然故我”。雅各布的巨著《猜度术》(1713)的出版,是组合数学及概率论史的一件大事,书中给出的伯努利数有很多应用。还有伯努利定理,这是大数定理的最早形式。

  约翰第一·伯努利1667年8月6日生于巴塞尔,1748年1月1日卒于同地.最初学医,同时研习数学。1691年到巴黎,曾为洛必达的私人教师。现今求不定式极限的洛必达法则,实出自约翰。1705年接替其巴雅各布任巴塞尔大学教授.1691年解出悬链线问题1696年,他向全欧洲数学家挑战,提出最速降曲线问题:“一质点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自较高点下滑至较低点,不计磨擦,问沿着什么曲线,时间最短?”问题的难度处于和普通的极大极小值求法不同,它是要求出一个未知函数(曲线)来满足所给条件.洛必达、莱布尼茨、I.牛顿、雅各布第一·伯努利都给出这个问题的解答,后来引起变分法的产生。

  尼古拉第二·伯努利,约翰第一·伯努利的儿子,13岁入巴塞尔大学,1715年取得法学硕士学位。1725年同其弟弟丹尼尔第一·伯努利一起应邀到彼得堡去.他到彼得堡后。曾提出一个概率论问题,后来以彼得堡问题著称,可惜次年就死在那里.

  丹尼尔第一·伯努利,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月17日卒于巴塞尔丹。尼尔25岁就成为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他最早的论著是解决黎卡提方程(1724)。他在概率论、偏微分方程、物理等方面均有贡献。曾获法国科学院奖金10次之多.他的《流体动力学》1738年出版,这是作为流体动力学基础的“伯努利定理”的出处。1733年他回到巴塞尔,教授解剖学、植物学和自然哲学.



扩展资料

独立试行定理

  有一个使现在的计算进一步加深的“独立试行定理”.例如,如果被一所大学录取的概率是2/3,不录取的概率就是1/3.这里参加了A、B、C、D、E五所大学的考试,求其中有两所录取,3所大学不录取的概率是多少.

  首先,假定A、B两所大学中录取,求剩下大学中不录取的概率.因为被A、B录取的概率分别为2/3,所以双方合格的概率就是 .另一方面,剩下的3所不录取的概率相同,即

  结果,在A、B中录取,剩下不录取的概率就是

  在本问题中,因为在哪两所大学中录取都可以,所以这两所大学无论是B、C还是C、D都可以.

  这样一来,从5所大学中只选择2个,该选择范围由 决定.

  于是2所录取,3所不录取的概率就是:



扩展资料

瞎猫也能碰上死老鼠

  在升学考试的时候,有时尽管自己觉得没把握,但被录取率却往往很高。这就是所谓的预先“防止落空”的一般对策。

  但是也有采取以下战术的,就是考虑“被录取的可能性是50%,该从何处入手呢?

    自古以来有这样的说法:“瞎猫也能碰上死老鼠”。这一格言听起来似乎是不负责任。当然这个格言就是他的战术基础。而且,这种格言符合一定的真理性。根据概率的计算可以明确地表示出来。

  那么,请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漫画中聪明鼠的做法就与上面的格言吻合)吧。

  考虑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即“有4所大学,各大学的录取概率为1/2时,全部的被录取概率是多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各大学的不录取概率是1/2(即1-1/2),所以这四所大学全部不录取概率为:(1/2)=1/16

  为了能被任一所大学录取,那么就应该去除在全部大学中不录取的概率,剩下的就是被录取的概率。即:

1-1/16=15/16=0.94

  尚且,在这个计算中使用了“某件事不发生的概率就是用1减去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把这样的事件看作是“余事件”。这在前面已经说明了。

  由以上入学考试合格率的计算方法来看,可以说:概率几乎接近100%。为此必须高度重视。

  虽说“瞎猫被录取也能碰上死老鼠”,但是如果情况非常糟,是完全碰不上的。就像猫咪那样,如果概率是零,无论进行多少次重复考试都不会成功。

  不过概率为零的情况几乎没有,“即使有很小一点可能性,也一定要努力到最后”。可以说“不去参与就没有成功”。

  当必须向某公司的某科室挂电话时,一般来说,向电话机多的科(相应的员工也多)挂电话接通的概率高。

  例如,两个人使用一台电话机的A科,与20个人使用5台电话机的B科进行比较。

  假定电话机平均使用。如果一个人的通话时间占上班时间的1/6,A科电话机占线的时间概率就是1/6+1/6=1/3。而在B科因人机比例是A科的2倍,即每一部电话的使用量是A科的2倍,也就是上班时间的2/3都在使用着。于是全部占线的概率为 ……即降到了A科的一半以下。

  这种计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都很适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