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三语文 -> 高三上学期 -> 第二单元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30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关于教学时间的建议
本课文最好用两教学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放在理清作者思路、文章结构及文章主要内容方面,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化难为易。第二课时重点讲解文章中作者所引用的史料,分析其对本文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用他们所熟悉的古代小说去印证文章中所提出的四条规律。

关于教学重点的建议
文章较难,如果拘泥于文章的内容本身去探讨小说这一样式的起源和发展,透彻理解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我们安排的两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水平也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建议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如何写评论文章上面,由这篇评论文章的样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这样,我们就可以举重若轻,较好地处理好这一课了。

关于重视本文题目分析讲解的建议
文章题目往往被老师讲课时一带而过,重视不够。而这篇文章的题目言简意明,高度概括了全文的写作内容,所以,教师讲课时应向学生重点分析一下题目。


关于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的建议
文中分析小说在古代的发展和规律时,引用了大量著作,涉及的人物,史实和典籍相当多。文学常识是高考时一个重要考查点,建议教师在讲授时,让学生把这些内容摘录下来,在课余时间不时加以复习巩固。如我国古代每个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的人是谁?代表着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是什么?

关于课后练习四的使用建议
结合课后练习四,让学生写成短文;然后由教师讲评。一方面加深对古代小说发展规律从理性和感性结合的角度上的认识,一方面亲自动手体会一下有关文学评论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等形式上的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色分析
   ①引用
  引用别人的话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是写作文学评论时常用到的方法。引用,关键在于“用”,引别人的话要为我所“用”,要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服务不能为引而引。所以,正确、巧妙的用好“引用”这一论证手法,是写文学评论文章时的一项基本功。在这里的引用,不是简单地把握别人的观点之后的运用,是评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作者引用刘知几的《史通》,“爱而知其丑,习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文章分析了它的含义,在分析之中加以评论,使得对别人观点的引用好似漫不经心的信手拈来,实则是精心选用,使之和文章浑然一体,成为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②结构谨严
  文章做为学术论文,思路极为清晰,文章的结构极为谨严。全文分16个自然段谈两个大问题,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文章叙述上不用搞倒叙、插叙一类的形式,只用平铺直叙,加上谨严的结构,给人以沉甸甸的厚重之感。
  ③文章语言准确而有分寸
  文章语言富于分寸感也是本文一大特点。如“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这里的“大致”一词,看似模糊,实则在意思的表达上极为准确,它表明有些小说并不是根据史事记载而完成的,用词极有分寸感。

文章的内容及结构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它能评论的对象并非一部具体的作品或一位具体的作家,而是一种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现象,通过对这种文学现象的分析研究,进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看起来表面上纷乱、芜杂的这种文学现象,得以有序化,得以理性化。具体来讲,这篇课文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并归纳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规律。
  课文可分为16个自然段落,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6自然段,这一部分说的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作者不愧为大家大手笔,他从小说的起源谈起,直至巅峰。他在叙述过程中所依据的史实极为简洁,丝毫不浪费笔墨,使得整个叙述过程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第二部分是7-16自然段这一部分阐述的是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东西,作者依据小说发展的客观史实,归纳总结了四条规律。这四条规律是:①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②史传文学对小说有较大的影响。③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④小说由于受封建统治正统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在归纳总结这四条规律时,作者的评论极为精当,一语中的。
  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做为经纬两条线来理解。如果说我们把第一部分看做是从纵的方面讨论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的轨迹的话,那么第二部分则是从横的方面探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这两部分纵横交织,经纬互补。文章先摆出论点,再找出强有力的证据予以论证。这样,论点、史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返回顶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