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语文 -> 高二下学期 -> 第五单元

24 柳毅传(节选)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30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柳毅井

  柳毅井,古称桔井。位于君山龙口内的龙舌的根部。据清光绪《巴陵县志》载:"君山自古盛产柑桔,称为'桔乡',此井即称桔井。桔井相传为柳毅传书之处。井入口丈许,有片石作底,凿数孔以通泉,井下深不可测。"过去,崇圣祠有个老和尚作过试验,用半斤丝线,一端系上铜钱吊下井去,丝线放完了,还未探到井底。在唐代,因井旁有一棵大桔树,故此井又名"桔井"。井旁的桔树虽已不复存在,但善良、正直的柳毅永远在民间传颂。优美的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其故事源于唐代李朝威(大约是中唐时人,生平已不可考)写的《柳毅传》,其内容为,唐仪凤年间(公元676-679),书生柳毅赴京应考落第,归经泾阳,偶遇满脸泪痕的牧羊女。柳毅上前询问得知,该女为洞庭龙女下嫁泾阳君,受其残暴虐待至此。他受龙女之托,送信至君山,找到桔井,在井边的桔树上敲击三下,守门的巡海神就将他接进了龙宫。见龙君,递上书信,又诉龙女苦。龙君小弟钱塘君暴怒,作百丈赤龙,径往泾阳,灭泾阳君,接回龙女,几经曲折招柳毅为婿的故事。人民为了纪念柳毅传书,改桔井为柳毅井,并在井旁建有柳毅传书享。

  明都御史吴延举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赞美柳毅传书的义举,讴歌历史悠久的柳毅井。 "牧羊坡上遇青娥,为托传书意若何?望直穷寻桔树,莫道遥隔洞庭波。龙宫弟子缄方启,尘世朗君祸已多。留得旧时迹井在,井泉香冽出川阿。"

  柳毅传说的故事有声有色天下传,世人熟知。但故事发生地点一直说法不一。又传说这口井与苏州的太湖相通,东西遥对,两山之间,千里迢迢,却有"石穴潜通",真是"乾坤吴楚双开眼"。这下更使君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江苏吴县东山镇的东北翁巷村亦有一口"柳毅井"。据考,附近有龙女庙和白马土地庙,传为"柳毅传书"曾系白马在这里。太湖也有一口"柳毅井",附近还有一石壁,说是柳毅传书问讯之处。井边有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大学士王 题刻的石碑。井圈苔痕斑剥,陈迹古雅,泉水香甜津芳,"旱涝无盈涸,风摇亦不浊",是东山名泉之一。此外,传说中的柳毅井,湖南常德的洪沾洲亦有一口,清澈的泉水千古流荡,永不枯竭,被当地人说成是"柳毅传书"下龙宫之处,也称"柳毅井"。诸如此类,大概是因为柳毅传书,历尽千劫万难,见义勇为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把佳话的胜址说在当地,也就为当地的人们增加了几分光彩。据考证,传说中的柳毅井确实在君山,我们可以从小龙女"三公女"婆家地址的考证中找到答案。

  相传三公主的婆家在陕西泾河。其实不然,三公主的婆家就在华容县沱江边的万庚。古称一庚为十六斗,传说唐贞观年间,曾在此建仓储粮万庚,故而得名。又古代泛称南北向的水系为泾,沱江也有泾河之称。可见洞庭龙君正是垂涎万庚的富庶,才把三公主嫁给这里的泾河小龙为妻的。

  三公主出嫁后,饱受丈夫虐待,多亏嫂嫂搭救,才幸免于死。柳毅传书时,恰逢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龙因触犯天条禁于此,他闻讯大怒,遂飞到万瘐,杀了侄婿,又兴风作浪,沉塌了亲家的庄园,这就是现今"塌西湖"。沉湖时,三公主化为一犬,衔走了嫂嫂手中的木梳,诱其追到一高坡上,终使嫂嫂获救,这就是现今榻西湖东北边的"咬梳坡"。从此,塌西湖一带十年九涝,"万庚"也徒有虚名,再没有谁愿来此地做媳妇了。不过,现有这里的水利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万庚"真正名符其实。千万个"三公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柳毅"早已"失业",只留下忠肠义胆,让后人评说了。

  君山柳毅井,系1979年重修,建筑别致,深10余米,井壁上书"柳毅井"三个隶体大字,敦厚有力,给柳毅井频添了无限丰采。在离井约五米处辟有一斜坡甬道,以石阶逐级而下,伸向井中水下。井壁刻有一幅手执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引路者。甬道,传说柳毅从此下龙宫,道两壁刻有虾兵蟹将的浮雕,是柳毅下洞庭龙宫的生动写照。这些虽都为神话,但现在的这口柳毅井确有不少奇处。柳毅井与洞庭湖边只有咫尺之隔,站在井边能听到洞庭的浪涛声,可是井水面却比湖水面高出十多尺,井中的水任你抽提,水源不竭,总是那么深。其水甘甜清洌,水质纯净,不含杂质,是烹茶酿酒的佳水。老人说这口井是"神井",井中的水是"仙水"。

  从科学的角度看,"神井"和"仙水"都是没有的。那么这井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地质调查,龙口一组断裂南面连着湖水。北面通过柳毅井。由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洪水夹带来了大量的泥沙自南向北流向君山,受南缘拔地而起的岩石阻挡,使湖水流动方向有所改变,形成环流,流速减慢,导致水中的大量泥沙逐渐堆积在君山的北侧。这样,湖水很容易通过洪积而成的砂砾沉积物的粒间孔隙,给柳毅力井提供了不竭的水源。另外,柳毅井处于朗吟亭、传书亭和听涛阁诸山头环抱的谷地中。今日君山大小72个小山头全是泥沙质构造,上面轻质沙壤土具有透水能力,大气降水通过它向下渗透,把水储存在数十米厚的纯白细沙层中,下面又有透水能力不强的元古界千枚状绢云母弧岩和震旦系下统江口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作底板,而成为一个储水丰富的"地下水库",柳毅井只是这个"地下水库"的一个露头。至于泉之所以清澈透明,水质清纯,源源不断,是因为大气降水和大量的湖水通过断裂和裂隙,以及沙砾沉积物的孔隙供给它,又经过多道"关卡"的过滤汇集而成的。据说,1958年大跃进时期,愚昧的人将柳毅山上的树吹光了,并用抽水要机 日日日夜夜不停地抽水,抽啊抽,总抽不干,抽着抽着,抽出一条一米多长的雪白的鳝鱼来。岛上的老人说,这是龙精,不能伤害,但年轻人却不信邪,将白鳝烹而食之,柳毅井的水从此枯涸。后来之所以井水如旧,乃重新在山上植树,改善了井四周的渗水系统之故,实在与白鳝毫不相干。不过能从井中发现稀有的白鳝倒是一个不解之迷。

  "君山的茶叶柳毅井的水",古人用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大加礼赞,把君山茶叶的清香和柳毅井水的甘洌并列在一起,实在再恰当也没有了。明朝诗人谭元春曾驾舟30里,往君山柳毅井涉水烹茶,足见柳毅井水之名气,他还以《汲柳毅井水试茶于岳阳楼》为题咏诗三首,赞羡柳毅井井水甘美,这就使得柳毅井更加富有诗意。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临湖不饮湖,爱汲柳家井。茶照楼上人,君山破湖影。"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建柳毅井的同年,又于其上修复了柳毅传书亭。它是由两个长4.2米、宽2米的长方形亭相互交错而组成的多角形建筑。全亭为钢筋水泥结构体,占地面积16.8平方米,由10根柱架支撑亭顶,高约6米,上覆绿色琉璃瓦,六个翘首饰有万鳌鱼,将景区点缀得更为美观。两亭连为一体,组成双顶鸳鸯结构,自居一种古朴幽雅的风格,象征着龙女与柳毅的爱情,从而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丰富和加强了柳毅传书故事的感染力,给游人增加了游趣。清代文学家吴敏树曾隐居君山,他写的《传书亭》一诗,表达了他对柳毅的怀念之情。"忆昔传书柳秀才,龙宫叩桔即时开,如何落第长安客,夺得泾阳好归来。"

  1979年,人民政府重修了柳毅井。井壁以花岗石砌成,饰有巡海神浮雕,井旁辟有甬道,甬道旁立有石壁,壁上有虾兵蟹将浮雕,更增添了古井的传奇色彩。



扩展资料

解读《柳毅传》

  唐代传奇是承袭着六朝的所谓志怪小说和轶事琐闻小说而出现的,但它却又表现出很大不同。六朝志怪小说多属宗教的说教,“传鬼神明因果而无他意”;轶事琐闻小说,局限于真人真事,实是当时文人记叙轶闻隽语的随笔,还都谈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小说,充其量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便不同了。

  《柳毅传》见于宋季昉所编的《太平广记》,原题“柳毅”无“传”字。作者陇西李朝威,大约中唐时人,生平已不可考。这篇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大概原是流行的民间故事,经作者敷衍加工写成的。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充满了奇异的幻想,但它所反映的却是人世间婚姻、爱情问题。小说中写龙女在夫家受到丈夫的凌辱和公婆的迫害,终日过着痛苦的生活。实际上这正是古代一般妇女所常有的遭遇和痛苦,是千千万万妇女的命运写照。作者对妇女的这类遭遇,显然是抱着同情态度的,这种同情既不像“刘兰芝”那爱情专一的颂扬,也不像“贾迎春”那种远嫁他乡的悲叹,所以他创造了侠义的柳毅这个人物,使之代为传书,并特意塑造了钱塘君这一具有神奇本领的猛士,让他去严惩了泾川次子的全家,使龙女得以获救。这都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妇女悲惨的命运不忍坐视的态度。同时,我们还可以从钱塘君解救龙女的活动中,看到一种激烈的反抗意识——用暴力去复仇的火焰。

  小说中写柳毅与龙女的最后结合,完全不由外来干涉,出于自愿,这代表了作者的理想。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柳毅传》这篇作品与产生在那一时代的许多爱情婚姻小说不同,它描写柳毅与龙女的结合,不是出于什么郎才女貌,一见钟情,而是有着比较更深一层的道德理想做基础的。小说中描写柳毅是一个同情妇女,见义勇为,而又无任何个人企图的侠义之士。他救助龙女,完全是出于对封建婚姻压迫妇女的不平和激情,是对一个弱女子的同情,本人并没有其他的念头。小说中描写,正是由于柳毅的这种正义感,光明磊落的胸怀,才引起龙女全家的恭敬和感戴,而龙女对柳毅的倾慕和追求,也是出于柳毅对自己有救助之恩。由此可见,作者在作品中是寄托了比一般“才子佳人”小说更高的道德理想和美学理想的。

  《柳毅传》在故事结构上,也已与魏晋六朝小说仅只“粗陈梗概”不同,它开始具备曲折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并通过细节的描绘,以及夸张、想像等各种艺术手法,来雕塑出具有各种性格特征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某些人物还具有比较深广的典型意义。这是它十分突出的艺术成就。而且,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和穿插,是颇具匠心、极尽其曲折。巧妙之能事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柳毅传》的故事情节虽然设计得巧妙、奇特,作者却处处注意到生活的逻辑,给人的感觉是虽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它在故事结构上,往往是前一个情节的发展,引导出后一个情节的发生,层层推进,展现矛盾,解决矛盾,从而达到充分地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表现主题思想的目的。

  总地说来,《柳毅传》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和重大成就,就是作者熟练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和丰富的艺术想像,把现实性和超现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一方面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问题;一方面又以飞腾的想像力和艺术虚构寄托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并丰富了作品的故事情节,加强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现实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和某些艺术技巧,至今对我们也还有一定的借鉴的价值。



扩展资料

关于唐传奇和《柳毅传》的论述

  1.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83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2.根据当代学者的考证,元稹自叙情场奇遇的那篇传记,即以张生和莺莺为主角的那篇悲欢离合的小说,原名就叫《传奇》。后来裴铏写了许多离奇曲折的故事,又以《传奇》为名,于是后人就把唐代文学中的这类作品都叫“传奇”。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唐人传奇选译》第1—2页,巴蜀出版社)

  3.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传奇小说产生的土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繁荣和市民人口的增多,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使小说的题材逐渐脱离神仙怪鬼的内容,开始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传奇小说就植根于这样的土壤中。

  初唐、盛唐是传奇的兴起阶段。这时的作品刚脱胎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但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流传至今的有《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和《游仙窟》三篇。中唐是传奇小说的黄金时代。不仅作者作品繁多,而且作品的思想内容广阔,艺术成就也比较高。如反映爱情婚姻的有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否定功名利禄的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有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等。传奇发展到晚唐,出现了不少汇集单篇而成的专集。由于政治越来越黑暗,刺客游侠风行,因此出现了不少反映以神仙侠义为内容的传奇小说。唐代传奇都是用文言写的,全是短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奇的结尾,较多的是作者直接出面发表议论或说明写作缘起。唐代传奇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里不可多得的一份珍品。

  (《古典文学常识百题》第91-92页,岳麓书社)

  4.毅日:“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下文钱塘君歌又曰:“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鬟兮,雨雪罗襦。”是“风鬟雨鬓”乃言容颜减悴,略同常语之“满面风霜”、“一脸风尘之色”。后世却以“风鬟雾鬓”形容仪态万方,如苏轼《洞庭春色赋》:“携佳人而往游,勒雾鬓与风鬟。”如李清照《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或《声画集》卷七陈克《曹夫人牧羊图》:“美人零落泾水寒,雨鬓风鬟一挥泪。”用其语而未失本意者,仅偶一遭耳。

  (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第807页,中华书局)

  5.唐传奇小说已不像六朝志怪小说那样粗疏。它已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完整的组织结构、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鲁迅先生指出唐传奇已是“有意为小说”。

  组织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人胜是唐传奇小说的特征之一。《柳毅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唐传奇小说以注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为其主要特征,成为中国短篇小说趋向成热的重要标志。《柳毅传》在短短的篇幅中,就成功地塑造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结尾有成仙、长生、富贵等情节的描写,应该看到这是时代的局限,不过与全篇作品取得的成就相比,这只是白璧微瑕而已。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第314-316页,中国展望出版社)

  6.小说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应当是小说的真实性。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家都十分重视小说的真实性,而且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所讲的真实性,都是指合乎社会生活的情理,而不是指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因此,“合情合理”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家评价小说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准。《柳毅传》作为传奇小说,当然不可能实有龙女、钱塘君、洞庭君其人,也不可能实有柳毅为龙女传书、与龙女结合以至成仙等其事,但是小说通过龙女前后两次不同婚姻(包办的与自由的)的不同结果(不幸的与幸福的)的对比描写,对封建包办婚姻和封建家长制度迫害妇女的罪恶所进行的揭露和批判,却是合情合理的。明代著名的小说美学评论家叶昼在(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回末总评)中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然趣了,何必实有其事,并实有其人?”这说明叶昼是非常强调小说要给读者以审美享受的。由于《柳毅传》的故事情节是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所以它既不是荒诞离奇,又不是实有其人其事。如此,小说就给读者以异乎寻常的审美享受。

  (姜汉林编著《古典名篇赏析》第217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返回

 


扩展资料

勇者之形象侠者之风范 ——析《柳毅传》中钱塘君形象

  唐代作家李朝威的传奇《柳毅传》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一个是侠肝义胆、为龙女传书解难的主人公柳毅,另一个是刚直暴烈、敢做敢为的辅助人物钱塘君。在这两个人物中,我认为钱塘君的形象更丰满,所作所为也更令人感动,让人读后侠义之气顿生,豪迈之情满怀。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叙述落第书生柳毅归家途中路遇洞庭龙女在泾河之滨牧羊,听她叙说了在夫家的悲惨遭遇,柳毅侠义之情顿生,替她传书至洞庭龙宫,洞庭龙君之弟钱塘君闻讯大怒,诛杀泾河逆龙,救出小龙女的故事。我以为,节选部分虽然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但就总体而言,并不能完全反映出钱塘君的勇者风范、侠义精神,因此有必要对钱塘君的形象作具体的分析。

  钱塘君是洞庭龙王的弟弟,受虐待的龙女的叔叔,虽然他只是一个辅助人物,但作者并未将他仅作为一个陪衬人物来写。作者塑造的钱塘君是一个有情有义、血肉丰满的形象。在《柳毅传》中,钱塘君的性格虽然与柳毅截然不同,但仍被刻画得形神兼备。他一出场,就不同凡响,挟风雷之势,激五岳之气,使人感受到一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魄。作者首先以洞庭君制止“龙宫中恸哭”“恐钱塘君所知”作铺垫;又借“其勇过人”“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和,塞其五山”的经历,渲染了钱塘君的神勇。接下来“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擘青天而飞去”。一条具有雷霆万钧之力、神勇刚烈的巨龙腾空而起,想象之丰富,夸张之奇特,令人惊叹不已。之后,作品又以柳毅的“恐蹶仆地,愿得生归,以避复来”的描写进一步衬托神龙威力无比的气势。作者匠心独运,避实就虚,以钱塘君的自述“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交代了这场“杀敌六十万”“伤稼八百里”“吞食无义郎”的神龙大战 。钱塘君神武勇猛的巨龙形象被状写得活灵活现。通过他的这段自述,尤其是“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一句,我们更能感悟到他性格中敢做敢当、勇猛率直的一面,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这样矗立于读者的面前。

  在酒宴上钱塘君对柳毅的逼婚,又如奇峰陡起,让我们在他的神勇之外,又看到了他性格中鲁莽的一面,给这一非现实性的人物添上了具有现实性的真实的一笔。“钱塘因酒作色,踞谓毅曰:‘不闻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也?愚有衷曲,欲一陈于公。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一个“踞”字尽现其鲁莽而蛮横、自恃武勇、直陈己见的性格特点。他的逼婚虽出于对柳毅的感激、敬佩,却又过于鲁莽、率直,并带有一点威胁,但这一鲁一直一威胁却恰恰符合他的身份。当他的好意遭到柳毅的严辞拒绝后,他却能勇于改进,逡巡致谢,“向者词述疏狂,妄突高明。退自循顾,戾不容责”,“其久,复欢宴,其乐如旧”,并与柳毅“遂为知心友”。这样钱塘君性格中粗犷鲁莽、神武刚勇、疾恶如仇的一面,便与他那憨厚纯朴、正直可爱、知错即改的一面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从这篇传奇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钱塘君非凡的气度,同时也领悟到这个故事的思想内涵,体验到一种激烈的反抗意识——用暴力去复仇。

  钱塘君的形象是鲜明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后来的元杂剧《李逵负荆》中李逵的形象,就有一些钱塘君的影子在里面。当李逵听说宋江强抢民女之事以后,一边愤愤地骂着,一边直奔水泊梁山,取出大板斧,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并以颈上人头与宋江当场订立生死文书。但当他弄清实情,知道自己确实错了的时候,又能勇于改正,负荆请罪。李逵性格中的鲁莽率直、憨厚朴实与钱塘君如出一辙,同样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返回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