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语文 -> 初二上学期 -> 第六单元

27 小石潭记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8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课文的主题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寂静,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孤寂凄凉的感情。

  课文的思路

  第一段: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由远至近一路写来,听到水声——发现小石潭——看到小潭——近看潭底、潭石、潭树。记叙了发现小潭的经过。“隔篁竹,闻水声”,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引发读者探奇的情趣,一幅画卷是逐渐展开的,避免了平直。

  第二段:“定点特写”潭水、游鱼。鱼儿四周一片空灵,小鱼似在空中游动,不见潭水。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字面上在写鱼,却令人感受到潭水的清澈。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笔下活泼的游鱼透露出作者的欢悦心情。

  第三段:描写与小石潭相通的小溪。追溯潭水的来路,写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北斗七星形容小溪的曲曲折折,蛇行状写小溪的悄然流动,犬牙表现小溪的两岸的高高低低,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表述身处幽邃的环境的感受。写小石潭周围的景物,突出极度静寂,描写自己的感受,情景相融,表现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第五段:记下去小石潭的同游人。

  课文的线索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按照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组织材料。第一段,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潭的概貌。先闻水声,后见石潭,进而描写了小石潭的底、潭边上的石头,树木和藤蔓,表现了环境清幽。第二、三段,描写小石潭中的游鱼的姿态,表现出潭水清澈见底,接着写小石潭的水源。这两段由近及远、由潭内到潭外,表现了小石潭引人入胜的奇特景观。第四段,写潭中气氛的寂静凄凉和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生动贴切的比喻

  课文使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例如“如鸣佩环”,用佩环自然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感受。假如水源大,或者潭水浅,潭不是石底,那泉水注入的声音就绝非如此清脆,叮咚作响。“如鸣佩环”,确实切合了小石潭特有的水声。又如“斗折蛇行”,“斗”就是天上的北斗星,北斗星转折大,用以说明泉水的来路转折较直、角度较大;“蛇行”以蛇之蜿蜒形容其曲折而小的转弯处。“斗折蛇行”有了具体形象。“其岸势大牙差互”,也是如此。通过比喻,丰富了形象,使人产生联想,具体地认识到作者所写的事物。

  精细准确地刻画景物

  善于精细准确地刻画景物。如描写潭石的姿态各异、游鱼的动静交错、泉水的或隐或现,无不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擅长融情入景,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主观感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的清幽环境,含蓄地表达出自己遭贬后凄凉、忧伤的心境。文中也写道“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潭中嬉戏的鱼儿“似与游者相乐”,这些也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而在寻求解脱的心路,这“乐”是短暂的,是他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的一种反衬,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痛苦。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