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语文 -> 初二上学期 -> 第四单元

19 乡愁诗两首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8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乡愁》(余光中)

  一、主题思想

  诗人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我”、“母亲”、“大陆”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了对故土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

  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

  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所以乡愁诗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四节诗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

  三、写作特点

  乡愁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运用得很准确。

  《乡愁》(席慕容)

  一、思想主题

  诗人用清远的笛、故乡的面貌、没有年轮的树比喻乡愁,借这些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悠远绵长的思念故土的感情。

  二、思路结构

  这首诗是诗人对过去的怀想,三节诗大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第一节:描写故乡月夜的笛声,含着喜悦,也有一丝忧愁。诗人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境中。

  第二节:写离别故乡时心中含有模糊的怅惘。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惘,新颖别致。又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惆”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的场景,使乡愁的滋味具体化。

  第三节:写离别后对故乡怀有绵绵无期的思念。把乡愁比喻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树不可能没有年轮,以虚幻作比,含蓄地表明,乡愁永远存在心里,挥之不去。

  三节诗描绘了三个画面,意境深远。

  三、写作特点

  诗中多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的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境中。“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惆怅,类似于通感,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独特而有新意,诗人的思乡之情耐人寻味;接着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惆”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一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乡愁的滋味;最后诗人点出乡愁,又用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现实中并没有那种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来打比方,为的是形象地说明:乡愁永远存在心中,挥之不去。强调了乡愁的绵远和永远不可排遣的浓重。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