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7届高三9月月考 地理
文件大小 3.1MB
所属分类 高三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14 9:43:0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读图甲与图乙,回答1-2题。

1.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读某区域地层剖面图,图中数码①-⑦代表岩层,回答3-4题。

3.岩层①④⑤⑥从新到老的排序是(  )

A.①④⑤⑥ B.⑥⑤④① C.⑥①⑤④ D.①⑤④⑥

科学家在中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下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花岗岩

5.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图甲为盐丘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盐丘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岩层受张力作用裂开导致盐丘沿裂隙溢出B.盐层因上覆的岩层被风化剥蚀而露出地表

C.盐丘“刺穿”上覆岩层溢出后向低处流动D.受到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影响

7.图乙为盐丘上独具特色的“石芽”,“石芽”的形成过程类似于(  )

A.峰林 B.冲积扇 C.沙丘 D.风蚀柱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8-9题。

8.甲处属于(  )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9.若在Y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A.25 m B.35 m C.55 m D.65 m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0-11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

12.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1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山脉南坡为(  )

A.背风坡、向阳坡 B.迎风坡、背阴坡

C.迎风坡、向阳坡 D.背风坡、背阴坡

15.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

A.耐干热 B.喜温凉 C.耐低温 D.喜湿热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6题。

16.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

下面两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8.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带 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 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 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苔原带

19.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20~21题。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

20.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  )

城市

天气现象(白天/夜间)

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



28℃/18℃



上海



25℃/19℃



哈尔滨



24℃/11℃



西宁



22℃/3℃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所致

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

D.该日北京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因为距海近

右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23.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5.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

26.造成甲海区水温不同于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流流经 B.暖流流经 C.径流汇入 D.多阴雨天气

27.甲处沿海的气候特征是(  )

A.雨热同期 B.冬季多雨 C.降水稀少 D.冬冷夏热

28.甲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 B.陆上径流汇入 C.暖流势力强大 D.底层海水上涌

图4为三圈环流中的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各题。

29.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可能不同

B.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一定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30.若甲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 B.受乙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

C.甲丙交替控制的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D.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我国东部主要的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201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度过了一个史上最炎热的夏季。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3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错误点及理由描述正确的是( )

①“台风”——一般形成于副高南侧

②“温暖湿润的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③“我国主要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应在副高北侧

④“副高控制下高温晴热”——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若副高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淮地区进入伏旱季节B.华北地区干旱缺水C.青藏地区雪线位置最低 D.西北地区受寒潮影响

下图表示的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据此回答各题。



33.气候资料中的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排序正确的是:( ) A.①水稻②冬小麦③大豆④甜菜 B.①甘蔗②玉米③棉花④苹果 C.①椰子②甜菜③油橄榄④春小麦 D.①天然橡胶②冬小麦③葡萄④水稻

34.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区与其所在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印度 B.②中国 C.③阿根廷 D.④英国

35.当④地出现最低气温值时,从科伦坡驶往亚丁湾的轮船将是:( ) A.顺风顺流 B.逆风逆流 C.顺风逆流 D.逆风顺流

读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36.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米

37.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图甲和图乙示意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5~6题。

38.有关此时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正午太阳高度Q地大于M地

②地球自转线速度Q地小于M地

③M地的白昼时间为14小时

④Q地位于M地的西北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右图中ACB为晨昏线,C为中点。图示范围仅阴影区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天。据此回答9~10题。

39.C点地方时最晚可能是(  )

A.18:40 B.22:20

C.9:00 D.8:40ZXXK

40.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值为(  )

A.2/3 B.7/12

C.11/12 D.3/4

二.综合题(共50分)

41.读“某河流流域局部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判断该河流名称和图示范围该河流所属的气候类型。(6分)

(2)简要说明L1河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影响因素。(4分)

(3)读图乙,并结合图甲,分别说明Q湖以下河段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流量变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10分)

42.读下列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为法国西海岸最大的沙丘,沙丘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乙图为非洲西海岸塞内加尔河入海口处的沙洲,近年来该沙洲不断向南伸展。



(1)据图描述甲图沙丘的形成过程,并比较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及原因。(10分)

(2)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乙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8分)

43.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在我国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为主的自然灾害系统。(2分)

(2)我国台湾和横断山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________有关。地震是地球内能以________的形式释放的过程。(4分)

(4)泥石流成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B 2.D 3.C 4.C 5.B 6.A 7.A 8.C 9.C 10.D

11.B 12.B 13.C 14.C 15.A 16.D 17.D 18.A 19.B 20.D

21.B 22.D 23.B 24.D 25.C 26.A 27.C 28.D 29.B 30.D

31.D 32.B 33.D 34.B 35.A 36.D 37.B 38.B 39.D 40.C

答案  

41.(1)尼罗河。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6分)

(2)受纬度位置(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和地形(位于高原山地迎风坡)影响。(4分)

(3)20世纪60年代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集中在8月~10月。 20世纪70年代河流流量变化小,各月流量相差不大。(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流量得到人为调节所致。(10分)

42.(1)海水落潮时,露出大面积沙滩,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6分)

沙丘的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坡度缓;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陡。(4分)

(2)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受自北向南的加那利寒流影响,沙洲不断向南延伸。(8分)

 43.(1)地震、泥石流(2分)

(2)分别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2分)

(3)地质构造 地震波(4分)

(4)地势起伏增加重力作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使径流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2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7届高三10月月考 地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一次测试地理试题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
·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协作体第一次联考 地理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