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6年牡丹江一中高三学年10月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正值为迁入。下图中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依次是( ) ? A.巴西、印度、德国、美国 B. 苏丹、沙特阿拉伯、波兰、德国 C.印度、中国、日本、德国 D.尼日利亚、印度、德国、英国 劳动参与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下图是“我国各年龄组劳动参与率统计图”,回答2-3题。 2.读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说明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延长 B.随着人口年龄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C.45岁以上的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与人口死亡率关系密切 D.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 3.随着人口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我国未来( ) A.劳动参与率达到高峰的年龄可能会推迟 B.45岁相对高龄劳动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会降低 C.64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可能不会变化 D.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将决定劳动参与率的大小 下表为中国三大地带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表。完成4-5题。 年份 指标 沿海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1990 老龄人口比重(%) 6.16 5.23 5.20 相对份额(%) 46.85 32.49 20.66 2000 老龄人口比重(%) 7.67 6.59 6.37 相对份额(%) 47.89 31.95 20.16 2010 老龄人口比重(%) 9.09 8.72 9.05 相对份额(%) 46.63 31.92 21.45 4.形成三大地带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人口基数 C.自然环境 D.人口迁移 5.下列关于三大地带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沿海地带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青壮年人口迁入的多 B.西部地带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 C.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降低 D.由于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入,沿海人口年龄结构将会年轻化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读回答6~7题。 6.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 A.1950-1960 ????B.1960-1970 ????C.2000-2010 ??D.2040-2050 7. 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 B.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8.有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城市等级的划分能用来指导( ) A.行政区划分、商业网点布局、农田规划 B.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 C.商业网点布局、区域规划、城市建设 D.区域规划、行政区规划、工业布局 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过程可分为初始阶段、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而城市化速度变化则可用倒“U”行曲线来表示。结合所学知识,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城市化速度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点后,城乡之间统筹发展 B.M点至P之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服务化逐渐凸显 C.P点至N点之间,处于城市化的快速阶段 D.M点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 1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定会经历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B.发达国家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越髙,环境污染越严重 D.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功能分区及主要道路网布局。据此完成12-14题。 12.假如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 ) A.联系主城区的干道太少 B.发展空间狭小 C.地形崎岖 D.劳动力不足 13.道路监控系统显示甲路口比乙路口的车辆更加拥堵,主要是因为甲路口( ) A.居民区集中,汽车拥有量大,交通流量大 B.附近工业相对集中,公路运输量大 C.位于主城区西北部对外联系的公路干道上 D.靠近河流,河流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客货中转量大 14.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重要意义有( )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增强居民生活安全感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B.?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C.?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16.?TOD开发模式可以( ) ?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 B.?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C.?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D.?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下图为“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农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18.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专业化程度低 B.机械化水平高 C.科技水平低 D.生产规模小 19.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20-21题. 20.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21.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下表为某年度四个国家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表完成22-23题。 22.四国中,粮食生产潜力较大的两个国家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丁 D. 甲、丙 23.丙、丁两国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是( ) A.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 B.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 C. 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 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读世界两岛屿图,回答24-25题。 24.以下关于两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乙为水稻种植业 B.甲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乙终年高温多雨 C.甲地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乙地高 D.甲、乙两地都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25.当甲、乙两地的主导风向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的降水量和昼长值都比乙地小 B.乙地和开普敦都处于多雨期 C.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乙地的风都从海洋吹向陆地 D.甲地和巴西高原为湿季,草木葱茏 下图为欧洲、北美、中国三地区域电网实时负荷率变化曲线。负荷率是指用电量与发电厂的设计最大供电量的比值。读图完成26-27题。 26.a、b、c分别表示( ) A.欧洲、北美、中国????B.北美、欧洲、中国 C.欧洲、中国、北美??? D.中国、北美、欧洲 27.图中三大区域电网( ) A.互联可以实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 B.负荷曲线之间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 C.负荷总值在世界时20时达到最大 D.负荷曲线日变化与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一致 下图,为地球局部海域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28-29题。 28.图中洋流( ) A.④可能出现在北大西洋? ?B.③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 ? C.①的流向为自南向北 D.②可能流经澳大利亚西海岸 29. 若图示海域位于太平洋,洋流( ) A.①造成途经的澳大利亚大陆沿岸地带气温降低 B.②使南美大陆热带荒漠从东海岸延伸至西海岸 C.④促进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水交换? D.③缩短了海轮从东南亚到非洲东部的航行时间 乌鲁木齐市(43.5°N,87.5°E)某中学生在5月的某天11:00(北京时间)走进学校教学楼大门时,发现影子落在自己的正前方。读下图,完成30-31题。 30.学校教学楼有甲、乙、丙、丁四个大门,该学生走进的大门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1.阳光结束照射该学生走进的大门时,地方时约为( ) A、10:50 B、11:10 C、14:50 D、15: 10 读下图,完成32-33题。 32.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49 m B.54 m C.59 m D.64 m 3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为(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读下图,回答34-36题。 34.图中曲线最有可能表达的是( ) A.气温年变化幅度随纬度分布 B.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 C.全球大洋盐度分布 D.全球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 35.甲、乙两处数值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量流入的不同 B.降雨量的不同 C.太阳高度角的不同 D.海陆面积的不同 36.最低数值出现的原因是 ( ) A.海洋面积广大 B.云量少 C.河流水量丰富 D.太阳高度角大而变化小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图中河流甲--乙--丙--丁流经该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甲??????B.乙?????C .丙?????D.丁 38. 图示区域推断正确的是(????) A.图中P地坡度最陡?????????? ??B.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C.图中PQ区域适宜发展果林业????????D.Q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水面的海拔,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下图为“某河流某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读图回答39-40题。 39.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0.若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则历时曲线上 ( ) A.M、N同时右移 B. M右移、N左移 C.M、N同时左移 D. M左移、N右移 二、综合题(共50分) 41.(18分)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 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省区排名 流 出 省(市) 四川 湖南 安徽 江西 河南 贵州 占总量比重(%) 16.1 10.6 10.6 8.6 8.3 6.1 流 入 省(市) 广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北京 福建 占总量比重(%) 35.5 8.9 7.2 5.6 5.6 5.6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据表2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4分)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分别有哪些?(6分) 42.(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德莱德是澳大利亚东南部滨海平原上的美丽城市,托伦斯河横贯市区;最热月平均气温23℃,最冷月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水量528毫米。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部沿海,沿着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月平均气温从19℃到30℃,东南季风从6月到9月,给这座城市带一多半的年降雨量。 材料二 澳大利亚和印度略图 (1)试分析阿德莱德与加尔各答两城市形成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有哪些?(6分) (2)说出A农业地域类型及分析促进该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43.(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芒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喜温喜光,不耐寒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3℃以下幼树冻死、大树严重受冻,年雨量在700-20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 我国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台湾等省区,其中四川省攀枝花市是目前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规模芒果生产基地。 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芒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20年种植面积计划达到40万亩,占该区适合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下面三表为攀枝花(四川)芒果与其它产区相关情况比较。 表1 攀枝花芒果与广东湛江芒果成分对照表 主要成分 可溶性固形物(%) 总糖(%) 总酸(%) 湛江芒果 16.7 11.36 4.7 攀枝花芒果 22.6 11.51 4.2 表2 我国芒果主要产区上市时间 产区 海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四川 上市时间 2~6月 6~7月 6~8月 7~8月 7~10月 表3 2002~2012年我国主要产区芒果平均价格(元/kg) 产区 海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四川 全国 价格 4.65 3.55 1.79 2.29 6.42 3.45 (1)分析攀枝花市适宜种植芒果的自然原因。(6分) (2)对比其他产区,攀枝花芒果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攀枝花市要继续扩大芒果种植面积,有人表示反对。试列出反对扩种理由。(6分) 2016年牡丹江一中高三学年10月月考 地理 答案 1-5 BAABC 5-10 BDCCA 11-15 DACBB 16-20 CDBDD 21-25 DACCB 26-30 AADCA 31-35 CDBAD 36-40 DACDB 41.(18分) (1)从产业结构看,向二、三产业转化;(2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2分) 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2分);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2分)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2分) (3)对迁入地: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优化产业结构。(3分,答出1点得1分)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3分,答出l点得1分) 42.(14分) (1)阿德莱德为地中海气候,加尔各答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两地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有河流经过,为城市提供水源;位于沿海,港口优良,海运便利。(6分) (2)混合农业。(2分) 社会经济条件:接近海港和铁路,海陆交通便利;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面向国际市场;政府鼓励支持。(6分) 43.(18分) (1)地处金沙江谷地,四周有高山屏障,冬季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气温较高(或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山坡下层,因受下沉气流影响,气温较高;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干热河谷光照强。(6分) (2)特点:果品优;上市晚(成熟期晚);价格高。(每点1分,共2分) 原因:干热河谷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果品优良;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开花晚,成熟期长,上市晚;果品佳,晚熟错时上市及山区运输不便,价格较高。(每点2分,共4分) (3)毁林种果,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树种单一,影响生物多样性稳定;向更高纬度、更高海拔推进,易受冻害,产量不稳定;农业结构趋于单一;产量增加,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价格下降,经济效益降低。(6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