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文件大小 19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14 9:42:5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

A.礼乐文明崩坏????B.井田制度瓦解?????C.分封制度崩溃????D.铁器牛耕使用

2. 清末翰林徐继儒《杨氏家谱.序》中说:“惟古者睦族之道以谱联之,……秦汉以降,宗法始废。晋宋洎唐,沿魏久品中正之法,谱系犹掌于官。其后此法又废,私家各自为谱以收其族。”材料中家谱由官修到私修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B.科举制的发展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家族团结的需要

3. 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以下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A.“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

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5. 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日“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

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6. 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

A.反对罗马法????????????????????????????????????????????B.赞同君主制

C.批评了民主制????????????????????????????????????????D.主张扩大公民权

7. 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8.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此举(  )

A.推动了司法权的独立????????????????????????????B.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

C.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D.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9. 顾炎武在《郡县论九篇》中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近代西方创立的政治制度哪一个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

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联邦制??????????D.责任内阁制

10. 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自由主义”是1819年,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1832年,19世纪40年代则出现了“民族主义”、“浪漫主义”。与这一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  )

A.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C.宪章运动????????????D.“一票共和”

11.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12. 孙文于民国十二年十一月,将国民党改组,十三年一月,开全国代表大会于广州,改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六月,设黄埔军官军校,军队中皆设党代表,以宣传主义,于是南之壁垒一新也。“新壁垒”取得的巨大成果是(  )

A.实现了国共两党合作????????????????????????????B.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C.建立了工农割据政权????????????????????????????D.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13. “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B.甲午战争后兴起“实业救国”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D.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

14.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  )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15.《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  )

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6年《论十大关系》????????????????????????D.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7.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18.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19. 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学者评价的是(  )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C.西方的“混合经济”????????????????????????????D.美国的“新经济”

20. 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  )

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21.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22.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23.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24. 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厂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又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今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15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材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27.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复生平经历

1854年1月8日,出生于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7年3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三年。

1890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1910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7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摘编自《严复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严复的人生经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严复的思想变化,并分析其影响。(9分)

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DBBCB

6-10:CAACB

11-15:ABACB

16-20:BCBAD

21-24:DCCA

25.(25分)

(1)信息:限定一口通商;严格约束外商活动;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公行垄断;政府不与外商直接通商。(任意4点,共8分)

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或限制与外国往来等)。(2分)

(2)变化:由开放广州一口通商口岸到开放五口;由自主开放到被迫开埠;由官设公行管理到自由贸易;由西方居民居住受限到要求自由居住;由存在索贿到明确税费;由与公行接触到与官府打交道。(任意答出5点,每点2分)

影响:五口通商后,中国被逐步纳入世界市场之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3分)(或答出中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和产品输出国;从分散孤立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2分)(或答出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推动近代化进程等。言之有理,即可赋2分。)

26.(12分)

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1分)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2分)

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62年至1964年粮食产量回升。(2分)

说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粮食产量时有起伏。(1分)中国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60年以后,中央在农村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粮食产量开始回升。(2分)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协调好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分。学生答出其它的认识,只要合理就可得分,总分不超过2分)

27. (15分)

(1)特点:有过留学经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没有明确地反对君主制,支持复辟帝制。(6分)

(2)变化:由积极的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支持维新变法到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3分)

影响:支持袁世凯称帝,对严复的评价以消极为主;与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相悖,是历史的倒退。(6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庄浪县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 历史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 历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
·湖南省郴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