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64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14 9:42:4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6-2017年莆田哲理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40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3.据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

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4.《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  )

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

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

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6.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7.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9.《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此可知元初的行省是(  )

A.剥夺丞相权力的创新设计????????????????????B.加强君主权力的重要手段

C.削弱中央集权的有效措施????????????????????D.管辖辽阔地区的正确选择

10.“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

A.君主权力被削弱????????????????????????????????????B.用人机制较完善

C.宦官专权已出现????????????????????????????????????D.行政规则受干扰

11.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1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13.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

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秦汉官僚的等级性

14.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围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15.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1517年,葡萄牙使团第一次来访中国,《武宗实录》载:“佛郎机国(葡萄牙)差使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并给勘合。广东镇抚等官以海南诸番无谓佛郎机者,况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乃留其使者以请。下礼部议处。得旨:令谕还国,其方物给与之。”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明朝政府严格遵循国家间交往礼节

B.表明当时明朝政府并未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C.表明明朝政府对西方国家自由贸易行为的不了解

D.是当时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重要体现

2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22.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  )

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 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3.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

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

24.《易传》:“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手工业发展不均衡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商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25.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26.《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

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

27.“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8.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29.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30.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31.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3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33.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34.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  )

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

35.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  )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3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

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普遍????????????????????????????????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37.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38.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  )

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

39.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40.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日“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

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第43题20分,共计60分。)

41.(17分)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三个朝代的中枢权力架构。有人认为图示一和二的架构具有民主的色彩,请说明之,概括其实质。(7分)

(2)美国的制宪者们所设计的政治制度中“有衡”是如何体现的?(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催生”共和体制的努力。(4分)

42.(20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材料三 科举制度被外四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①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顾炎武

⑦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疯狂的科举》潘剑冰

③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钱基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各有什么表现?(8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为切人点,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8分)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科举制度,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中国历史史实和学术研究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4分)

43.(20分)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8分)

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40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1-10:ABDBC BBDDD 11—20:BBADC ACDDC

21—30:BBCAD CBBDA 31—40:BABBB CBBDB

41.(20分)

(1)架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一省两院制(设中书省)(3分)

民主:秦朝时,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2分)

唐朝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可以集思广益;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为这一制度增添了“民主色彩”(2分,任答两点即可)

实质: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2分)

(2)有衡:①立法权:国会分成参众两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法律。(2分,任答两点即可)②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2分,任答两点即可)③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2分)

(3)努力:创建革命团体和政党(兴中会、同盟会);提出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反清起义(广州起义等);建立民主政权(中华民国);注重制度建设(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民主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5分,任答四点即可)

42.(20分)(1)突破性创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庄浪县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 历史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 历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
·湖南省郴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石门县一中2017届高三9月月考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