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评曹萌的《中国古代戏剧传播与影响》 (人教版高三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7阅读:
字号:|
 自20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开辟以现代学术方法研究古代戏剧的道路以来,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戏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形成了相对严整的学术体系。综观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整理、文本阐释、文化思考三大类,都属于戏剧本身的研究。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运用传播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著作,如《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西厢记>传播研究》、《中国戏曲观众学》及《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等。曹萌先生的《中国古代戏剧传播与影响》是将传播学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加以学术嫁接而产生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著作,无疑这是运用传播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戏剧的又一力作。
中国古代戏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体裁,因此文学传播的特征和规律,也突出而鲜明地体现于戏剧作品和戏剧发展中。曹萌先生的《中国古代戏剧传播与影响》以戏剧为对象,运用传播学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并结合一定的文学史、文献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理论方法,来揭示中国古代戏剧传播与影响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现象与特定规律。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必须在动态的传播研究中才可见出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客观轨迹。由于元杂剧在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所处的特殊地位,该书以元杂剧为重心,并且以此为基点回溯、前瞻,考察和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溯中国古代戏剧的渊源和产生的背景;二是勾稽、归纳中国古代戏剧的基本特征;三是考察元代杂剧繁荣的基础,梳理其思想倾向,揭示其对戏剧发展的贡献;四是对元杂剧在思想深度及结构艺术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超越其前代俗文学的现象进行探讨;五是对中国古代戏剧的某些传播现象作特定的考察和探索;最后是对中国古代主要戏剧理论家及其戏剧理论进行传播学视角下的描述和评价。可以说上述几方面的研究涉及了中国古代戏剧及戏剧理论的所有内容和层面及相应的深度。我想针对该书最后一部分“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戏剧文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戏剧是一种深刻但又常常被误解的文化教育学资源。的确,表面上看它是娱乐文化的载体,但从实质和功用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戏剧有助于对观众的道德修养、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及人文精神的陶冶。中国戏剧是一种集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这一综合艺术体的美学特征在于,通过“唱、念、打、手、眼、身、发”等独特的表演动作,来阐释和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往往一个甩袖,一个眼神,一个颤音,就把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精湛的表演艺术最终为的是更好地表达思想内涵。在戏剧传播过程中,不管是戏剧创作者,还是演员本身,抑或还是观众,人们在如痴如醉的艺术欣赏中,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某种精神文化的熏陶,这种熏陶对于一个特定的民族来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渗透。尽管它很多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仍可以顽强地在这些人身上留下熏陶过的痕迹。还记得曾经在央视热播过的一部电视剧《大宅门》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日本人田木率部队进驻京城百年老店百草厅,并力邀百草厅主人白景琦去日本,此时的白景琦用《挑滑车》里的一句台词,回答得颇具意味:“你看那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他当时那副难以言说的表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就这样一句看似极平常的台词,却暗藏杀机,充满着不屈的精神,纵观整部电视剧,无论是在尔虞我诈的商场,还是在外敌侵华、险象环生的境地,白景琦总是用这样一句台词来面对险境,短短几句台词,表现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和爱国的品质,足见戏剧精神的神奇力量。这种人文精神,熏陶着中华民族几十代人的灵魂,其对美丑善恶的评价,陶冶着整个民族的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及对人生的看法。
其次,中国古代戏剧与传播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戏剧尤其是它的典型样式元杂剧始终处于传播状态之中,反过来虽然戏剧文化的传播并无特定章法可循,但是它也是戏剧文化得以散播和实现其真实效应的一种模式。中国古代戏剧最早的传播方式是剧场演出,即表演者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剧团每到达一个地方,便用栅栏围成场子或搭建一个戏台,演员在台上表演,台下观众随着剧情发展如痴如醉,台上台下浑然一体。不独在民间,就是在朝廷里,在帝王将相的私家戏台上,这种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也随处可见,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在这种传播形式中,观众的参与,其情绪、其掌声、笑声、叫声无不体现了戏剧的无穷魅力。在传播过程中,观众的情绪变化与剧情的发展紧密相扣,演员声情并茂的演唱与观众的喝彩叫好形成良好的剧场氛围,观众的反馈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传播者耳中,表演是好是坏,传播者即刻便能知晓,这对于表演者改进自己的表演艺术、表演内容、表演风格等等均具有直接的作用。这种方式持续至今已有800年历史,直到现在,剧场观戏达到的这种特殊效果,也是其他传播媒介所望尘莫及的。
历史的车轮驶进了现代社会,戏剧从内容到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视、广播、书刊、网络等也加入了传播的行列。现代传媒的加入,一方面,扩大了戏剧的影响范围,使剧团不能到达的地方也有戏可看,有戏可听;另一方面,剧场表演,这种表现强烈的传播效果离我们渐渐远去,表演者的激情和观戏形成的氛围被切割开来,完美境界被破坏了。毋庸置疑,现代传媒扩大了戏剧的影响,但也拉大了表演者与观众的空间距离,这就是戏剧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机遇与苦恼之一。再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戏剧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除了有来自自身如内容、形式及传播渠道的改变等矛盾冲突之外,还有来自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挑战,因为人们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多元的选择。从娱乐的角度来看,人们可以更容易、更便捷地通过文本、影视、网络获得身心的愉悦,很少有人坐在剧院里看戏了,就连地方戏的观众也渐渐被电视争取过去了。但是戏剧是不是就会就此消亡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从戏剧自身的发展流变来看,它可以演化、渗透到另一种艺术形式中生存下来,像小说可以通过曲艺形式传播一样,戏剧也可以转化形式。尤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保留声音、影像资料轻而易举,因此,舞台演出的原貌可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重现。


 

马月珍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