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2008年高考备考专题讲座提纲(华中师大一附中胡国华)(人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6:42阅读:
字号:|
一、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比较分析
全国卷1 全国卷2 北京卷 上海卷
Ⅰ(30分) Ⅰ(30分) Ⅰ(30分) Ⅰ(80分)
一(12分) 一(12分) 一(15分) 一(15分)
1.字形 1.字音 1.字形 社科文阅读
2.成语 2.成语 2.近义词 1-5
3.语病 3.语病 3.成语 二(23分)
4.连贯 4.虚词 4.语病 散文阅读
5.文学常识 6-12
二(9分) 二(9分) 二(15分) 三(5分)
社科文阅读 自科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3.默写
5——7 5——7 6.实词 四(8分)
三(9分) 三(9分) 7.虚词 古诗鉴赏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8.省略句 14-16
8.实词 8.实词 9.信息整合
9.信息整合 9.信息整合 10.理解分析 五(17分)
10.分析概括 10.分析概括 文言文阅读1
Ⅱ(120分) Ⅱ(120分) Ⅱ(114分) 17.实词
四(23分) 四(23分) 三(18分) 18.实词
11.文译10分 11.文译10分 11.断句5分 19.虚词
12.古诗8分 12.古诗8分 14.古诗7分 20.文译
13.默写5分 13.默写5分 15.默写6分 21.理解分析 
五(22分) 五(22分) 四(12分) 六(12分)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4——17 14——17 14—15(客观题)
16—17(主观题) 22.文句理解
六(15分) 六(15分) 五(18分) 23.文意理解
18.得体4分 18.连贯4分 散文阅读 24.修辞表达
19.虚词5分 19.得体5分 18——21 25.信息整合
20.仿写6分 20.修辞6分 六.(12分) 26.分析主旨
七(60分) 七(60分) 22.连贯 Ⅱ(70分)
21.作文 21.作文 23.概括文段 27.作文
看图作文 组合材料作文 24.写文段 命题作文
“摔了一跤” 助人与受助 七(60分) 必须跨过这道坎
25.诗句评论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天津卷 重庆卷 福建卷 江苏卷 广东卷
Ⅰ(42分) Ⅰ(33分) Ⅰ(21分) Ⅰ(30分) Ⅰ(150分)
一(12分) 一(12分) 一(6分) 一(9分) 一(12分)
1.字音 1.字音 社科文阅读 1.字音 1.字音
2.字形 2.字形 1-2 2.成语  2.词语
3.近义词句 3.近义词 二(6分) 3.语病 3.近义词
4.语病 4.语病 自科文阅读 4.语病 
二(18分) 3-4 二(12分)
①社科文5-7 二(9分) 三(12分) 社科文阅读 二(33分)
②自科文8-10 社科文阅读5-7 文言文阅读 4-7 文言文阅读5-9
三(12分) 三(12分) 5.实词 三(9分) 10.古诗6分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6.虚词 文言文阅读 11.默写6分
11.实词 8.实词 7.分析概括 8.实词 三(18分)
12.虚词  9.虚词 Ⅱ(129分) 9.信息整合 散文阅读
13.信息整合 10.信息整合 四(32分) 10.分析概括 12--15
14.理解分析 11.分析概括 8.文译10分 四(15分)
Ⅱ(108分) Ⅱ(117分) 9.古诗6分 Ⅱ(120分) 选读文本
四(18分) 四(20分) 10.默写6分 四(23分) 文学类
15.文译8分 12.文译8分 11.简答10分 11.文译9分 16--18
16.古诗5分 13.古诗6分 五(17分) 12.古诗8分 实用类
17.默写5分 14.默写6分 散文阅读 13.默写6分 19--21
五(18分) 五(22分) 12——14 五(22分) 五(12分)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六(10分) 散文阅读 22.图文
18——21 15——18 15.语病4分 14-17 23.压缩文段
六(12分) 六(15分) 16.仿写3分 六(15分)
18.标点2分 19.连贯4分 17.拟标题5分 18文段概括6分
19.文句续4分 20.续写4分 19.改写4分
20.写短讯6分 21.关联词5分 20.补写5分
七(60分) 七(60分) 六(70分) 七(60分) 六(60分)
21.作文
命题作文
有句话常挂嘴边 22.作文
话题作文
酸甜苦辣说高考 20.作文
命题作文
季节 21.作文
命题作文
怀想天空 24.作文
话题作文
传递






辽宁卷 浙江卷 湖北卷 湖南卷 山东卷
Ⅰ(36分) Ⅰ(42分) Ⅰ(36分) Ⅰ(27分) Ⅰ(36分)
一(15分) 一(18分) 一(15分) 一(12分) 一(15分)
1.字音 1.字形 1.字音 1.字音 1.字音
2.字形 2.近义词 2.字形 2.字形 2.字形
3.词语 3.词语 3.词语 3.成语 3.近义词
4.熟语 4.语病 4.语病 4.语病 4.成语
5.语病 5.对联 5.标点 5.连贯 5.语病
6.古诗文名句
二(9分) 二(12分) 二(12分) 二(12分) 二(9分)
社科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 自科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
6-8 7-10 6-9 6-9 6-8
三(12分) 三(12分) 三(9分) Ⅱ(114分) 三(12分)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三(21分) 文言文阅读
9.实词 11.实词 10.实词 文言文阅读 9.实词
10.虚词  12.虚词  11.信息整合 10.实词  10.虚词 
11.信息整合 13.信息整合 12.分析概括 11.虚词 11.信息整合
12.分析概括 14.内容赏析 12.文意理解 12.理解分析
Ⅱ(114分) Ⅱ(108分) Ⅱ(114分) 13.文译9分 Ⅱ(114分)
四(22分) 四(17分) 四(24分) 14.代词3分 四(24分)
13.断句4分 15.文译8分 13.文译10分 四(11分) 13.文译10分
14.文译6分 16.古诗6分 14.古诗8分 15.古诗5分 14.古诗8分
15.古诗8分 17.文识3分 15.默写6分 16.默写6分 15.默写6分
16.文识4分 五(12分)
五(21分) 五(18分) 五(18分) 五(17分) 16。语序3分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17.情境语4分
17——21 18——21 16——19 17——20 18.图文5分
六(11分) 六(13分) 六(12分) 六(14分) 六(18分)
22.连贯4分 23.句式3分 20.写对联4分 21.文章赏析 散文阅读
23.图文4分 24.补写6分 21概括形象4分 19--22
24. 仿写3分 25.写寓意4分 22续写歌词4分 两题任选
七(60分) 七(60分) 七(60分) 七(60分) 七(60分)
25.作文 26.作文 23.作文 22.作文 23.作文
命题作文
我能 话题作文
行走在消逝中 材料作文
母语 命题作文
诗意地生活 话题作文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四川卷 安徽卷 江西卷 宁夏/海南卷
Ⅰ(30分) Ⅰ(30分) Ⅰ(36分) Ⅰ阅读题
一(12分) 一(12分) 一(15分) 一(9分)必考
1.字音 1.字形 1.字音 现代文阅读
2.字形 2.成语 2.字形 1--3
3.成语 3.语病 3.近义词 二(36分)必考
4.语病 4.连贯  4.熟语  古诗文阅读
5.语病 (一)文言文19分
二(9分) 二(9分) 二(9分) 4.实词
自科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 5.信息整合
5-7 5-7 6-8 6.分析概括
三(9分) 三(9分) 三(12分) 7.文译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二)古诗11分8-9
8.实词 8.实词 9.实词 (三)默写6分10
9.虚词  9.虚词  10.虚词  三(25分)选考
10.分析概括 10.文意理解 11.信息整合 文学类阅读
12.分析概括 11--14
Ⅱ(120分) Ⅱ(120分) Ⅱ(114分) 四(25分)
四(23分) 四(23分) 四(24分) 实用文阅读
11.文译10 15.文译10分 13.文译10分 15--18
12.古诗8分 16.古诗8分 14.古诗6分 Ⅱ 表达题
13.默写5分 17.默写5分 15.默写8分 五(20分)
语言运用
五(22分) 五(20分) 五(21分) 19.成语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20.语病
14——17 14——17 16——19 21.连贯
六(15分) 六(15分) 六(9分) 22.仿写
18.图文5分 18.词语置换3分 20.组句4分 23.补写
19.情境语6分 19.概括文段4分 21.写语段5分
20. 口语交际4分 20.人物评述8分
七(60分) 七(60分) 七(60分) 六(60分)
21.作文 26.作文 26.作文 26.作文
 命题作文
一步与一生 命题作文
提篮春光看妈妈 命题作文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材料作文
关于创造



比较分析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对于探究和把握2008年高考命题改革走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变化:
1.试卷结构
全国卷和北京卷:(30+120) 基本未变,保持稳定。
福建卷:(21+129),继续减少客观题,作文70分。向上海题靠拢。
     广东卷:增加选读文本
宁夏/海南卷改革力度最大,改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大块,还设置了“必考题”和“选考题”。
2.命题范围
     因命题范围有所扩大。标点、修辞、文学常识、文言句式、文言语法、均见于考卷之中。
     3.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更趋于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试验田”——语言运用部分:写关键词,写对仗句,文句仿写,文句续写,图文转换,文句改写,句式变换,概括段意,写广告告词,写对联,写导语,写演讲词,写贺卡,写情境语,人物述评,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加标点,改病句等。
     改革趋向:
1. 各省市命题会互相借鉴,相互吸取试卷中成功的经验。
2. 试卷结构更趋于多样化,加大第Ⅱ卷的分量是必然趋势。
3. 客观题逐步减少,主观题逐步增多。
4. 创新题型会不断涌现,特别是语言运用题的创新。
5. 注意选考题的出现。
      6.作文,命题作文回归,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并存。赋分上有的省市可能增加至70分。
总的方针仍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迈小步,不停步。

二、复习备考的整体思路
(一)转变教学观念
1.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
 在全面推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下,高考命题一定对此会有所反映,因而必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复习备考中也要相应地改变教法,用好新教材,研究新教法。
2.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
高考改革,总是要朝着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遵照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来进行。高考命题是以能力立意,重在考能力,考素质。高考复习应以培养和升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不可盲目搞“模拟大战”、“题海大战”。
3.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
  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不忽视“工具性”的前提下,大力增强文学和人文内涵,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考生在高考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二)研究新考纲
本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迈小步,不停步”的精神,07年考纲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只是在四个方面作了小的调整。要密切关注08年考纲的修订情况。
   07年考纲的修订仍有指导意义。在“写作”中,将“常见应用文”改成“常见体裁的文章”,外沿扩展了,表明除了书信等应用文外,对戏剧、诗歌等文体也认可,这就对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起到了一种鼓励的作用。
新考纲将“丰富”中的“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改为“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加上“论据充分”,主要是针对议论文则言的,更加强调了写议论性的文章要“言之有据”,事实胜于雄辩。在高考阅卷中,我们看到,有的考生在写议论文时,泛泛而谈,空发议论;有的考生在议论时,只讲一个故事来代替例证,结果写成议论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文章;有的考生在论述时所举之例与观点联系不紧,更谈不上“论据充分”。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其是就是运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比如,要论证“勤奋能成才”的道理,可以列举:张三因为勤奋成了才,李四因为勤奋成了才,王五因为勤奋成了才,从而证明:勤奋能成才。
将“有文采”中的“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改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用词贴切”比“词语生动”的要求更具体,表述更清晰,从用词、造句和修辞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文句有意蕴”似乎只是对文学类文章更适宜,而“文句有表现力”则对其他三类文体均适用。在高考作文中,词汇贫泛、词不达意和误用词语的问题比较严重,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语言贫血症”。一个人如果患了贫血症,就会面色苍白,如果文章患了“语言贫血症”,也会苍白无力;一个人如果气血两旺,则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一篇文章如果词汇丰富,则充实饱满,文采飞扬。因而,读书时要注意词汇的积累,写作时要注意词语的锤炼。

三、2007年高考备考方略
(一)重视作文,力争高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分是最好拿的,要力争50分以上。2005年高考大纲在考试内容
上仅仅是作文有改动,现改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一改动,放宽了文体的限定,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人的思维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善于逻辑思维,体现在写作上,则有人善长写记叙抒情的文章,有人善长写议论说理的文章。写作时,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定文体。高考话题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并不是不讲文体,而是让学生自选文体。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就应按选定的文体写作。所谓话题作文,其实就是限定一个写作范围(即话题),让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自由命题,确立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所命之题写作。
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建一个房子,首先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房子?造一个什么样式的房子?怎样装修这个房子?写一篇文章,首先也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一篇什么样式的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这篇文章?这三个问题就涉及文章的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
所谓主旨,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就是要抒什么情,言什么志,阐什么理。所谓思路,指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在的写作思维流程,一是文章外在的篇章结构样式。所谓语言,即指所运用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古人写文章,讲究“意格俱佳”(沈德潜语),意即主旨,格就是章法。古人认为,言之无文,行而未远,文即文章的语言文采。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要写好文章,先要做好人。人品决定文品。志趣高雅的人才能写出品位高雅的文章,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情感丰富的人写出的文章富有情趣,思想深刻的人写出的文章富有理趣。我们提倡:“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济世为民之文。”
有的学生,只是关注身边俗情锁事,拘泥于个人的生活细节,甚至有的沉溺于自己的偏好之中,有的迷失在扭曲的心态之下。从学生的平时作文以至高考作文中可以看出这些问题的普启遍性和严重性。
现代青年,应当思考人生,洞察社会,应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当放眼宇内,面向未来;现代青年,应当察古今之变,究兴亡之理,知穷通之道。在我们的笔下,可描绘高山大河的壮丽,可抒写报国为民的理想,可赞颂善至美的情操。
    (二)重视散文阅读,掌握解题诀窍
从《考试大纲》的修订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题不断增强了文学因素。大阅读多考现当散文的阅读。根据散文的特点,高考考查的能力点是:(1)理解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2)分析综合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散文阅读的途径是:明确主旨,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首先要抓住散文的“神”,“神”即主旨,也就是全文的“纲”,纲举则目张。其次是把握散文的“形”,“形”看起来似乎散,但其必定是依“神”而聚,散文外在的结构和内在的思路总是因神而定的。讲求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特色,因而必须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在语言的品味中去领会散文的妙趣。散文中也有形象的刻画,也有意境的创造,可叙事,可状物,可抒情,可说理,抒情的散文有情趣,说理的散文有理趣。其间有迷人之景,有动人之事,有感人之情,亦有哲理之思。
(三)文言文复习,关键在课本。
文言文复习,不可一味去做模拟题,而应重视课本的复习。临考前,可选课本里的经典
文章重点复习,如选自《左传》、《史记》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最好能精读十篇左右。注意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积蓄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基本功,如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双音节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文言虚词则要注意掌握大纲上提出的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及意义。
要特别加强文言文翻译的训练。
(四)注意语言运用的创新题型。
语言运用题部分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创新题多出于此。近几年出现的题型有:写关键词,写对仗句,文句仿写,文句续写补写,图文转换,文句改写,句式变换,概括段意,写广告告词,写对联,写导语,写演讲词,写贺卡,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加标点,改病句等。估计命题者会进一步在语用题方面进行创新,临考前应有针对性地对语言运用方面的各类题型进行系统性的专项训练,尤其要注意5月份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中的有创新的题型。

(五)关于文学常识
如果考查文学常识,很可能采用填空题或连线题的形式,也有可能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分数也不可能太多,估计2-3分。复习时如同名句名篇一样,不必大范围、大题量地训练,掌握课本中涉及到的最常见的文学常识即可。
  

四、2007年高考复习专题攻略
【文言文翻译】
     1. 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2. 翻译的方法-—留、对、换、增、删、调
    3.翻译的误区
    (1)意译文言大意
(2)误解文言词义
(3)忽视文言句式

   【古诗鉴赏】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及其语言艺术的感受、分析、评价、鉴别和欣赏,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认识水平。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要求,因而鉴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诗歌鉴赏当从字句理解、修辞方法、感情抒发、意境创造、艺术风格等方面人手;鉴赏时应注意分清诗歌类别、体察判别意境、咀嚼品味语言、明辨艺术手法。由于鉴赏能力实质上涉及到知识迁移、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强调以能力立意考查创新精神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重视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1.明确主旨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主旨,首先要弄清楚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一般说来,
诗歌主要是抒情,言志,阐理。
2.品味语言
诗歌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语言,它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特别注重音韵节律。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正确理解诗歌的字句,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3.理解形象
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古诗的形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一是意象,一是诗歌中的人物典型。主要是意象。如:
4. 抒情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诗人往往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抒发感
情。因此,对那些咏怀、咏史、感遇的作品,应该透过表面的词句揭示其中的深层含义。在鉴赏诗词时应展开联想、想象,分析作者笔下客观物象的特征,找到它与现实世界、作者的主观世界的联系。古人习惯托物抒怀、言志,笔下的景物或多或少包孕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鉴赏时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或相关背景,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言外之意。“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 仅表现于抒情诗中,就是叙事诗或哲理诗也是饱含情感,以情动人。
诗歌抒发感情的方式:
(1) 直抒胸臆。
(2) 借景抒情。
(3) 情景交融。
5.把握意境
对古诗的鉴赏离不开对诗歌的意境把握。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意境的考查是高考必考之内容,几乎每年都有所涉及。对意境的分析需要具备很高的感悟能力。        
6.辨析风格
正确地辨析诗歌的风格,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一般说来,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而现实主义则用冷峻的态度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鲜明而又深刻地表明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诗歌风格又有豪放、婉约之分。豪放指诗词的内容不拘泥于传统的个人离愁别绪,而是反映了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立意高远又深刻,体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婉约指诗词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巧借他人或大自然的景物委婉地抒写个人的哀乐悲喜。所以我们鉴赏诗歌要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如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恬淡;王维的诗中有画,极富哲理性;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作家的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具体诗作而论。
7.表达技巧
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十分丰富,如:象征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等。。诗歌中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格,正确地理解各种修辞在诗歌中的妙用,有助于对诗歌的正确赏析。

8。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的方法是:求同析异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在现代社会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我们从阅读文章中或学习新知识、或了解社会动态、或欣赏文学作品等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一、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并不是考查科技知识,而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如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与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概括文段的大意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自然科学类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矿物学、医学、生理学、信息科学等。自然科学类阅读考查的形式 为单一的选择题。其题目的设置主要有这样几个角度:词语、句子的理解,文章的分析和综合,有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等。选文一般从《新华文摘》、《参考消息》以及其他科技杂志上的文章中节选。
自然科学类阅读题一般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置干扰:①偷换概念;②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③推理不合理。阅读科技文,我们应树立起两种意识。一是整体阅读意识,即通读全文的意识。首先应快速通读,整体感知,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时应注意疑难处、重要文句、重要信息,特别是表明脉络线索的字句、段首句、核心句等。二是理清思路,整合信息。注意分析句段之间的先与后、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已然和未然、部分与整体、肯定与否定,彼与此的联系等。我们学会筛选信息,紧紧抓住原文中的原句,正确理解,对应分析,辨析正误,注意干扰项中的陷阱,如:张冠李戴、主观武断、断章取义、任意扩大、因果不分、言过其实等。对此,信息筛选整合要仔细慎重,尽量做到与原文对应理解。科技文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所以,需要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关心科技动态,了解最新科技,提高阅读水平,增强解答能力。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学一点形式逻辑方面的知识。80年代的高中语文课本中专门有形式逻辑的学习内容,后来被取消了。我觉得,高中生不学逻辑学是一个缺憾。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离不开形式逻辑。从这类题目的命题来看,很多题目的解答,如果掌握了形式逻辑中的有关概念、判断、推理的的知识,就很容易了。
二、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社科类文章阅读内容覆盖了传统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文章学、文学鉴赏、书法理论绘画理论、道德理念、社会伦理、教育科学诸方面,从表达上看,都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 式,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基本上是议论文。前几年高考试题大多把社科文阅读放在第二卷,一般为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类。多项选择题具有多项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正误混杂,干扰性强,因此难度很大。所设选项迷惑性很大,涉及到文章的方方面面,干扰项中与原文内容仅为细微的差别,考生稍不留神,便会分辨不出正误。简答题多为分析论述,有的是对词句的阐释,有的是对文中的观点作评价,有的是对表达技巧作鉴赏。有的是对信息加以筛选、提炼和归纳。难度之大,显而易见。2001年高考开始放到了第一卷,作为小阅读,题型是单选题,明显降低了难度,要注意这一变化。
社科文阅读,命题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问题,要求考生作答。考生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把问题放进文章中去,把所提的内容与文章相应处的内容作认真的比较,不可疏忽字 词句的细微差别,因为命题人并不是把他的意图大面积地裸露出来,往往是在最细微的地 方,在考生容易疏忽的地方设置干扰,所以考生一定要把握全篇,仔细审题,善于比较, 认真筛选。
阅读时可按以下次序进行: 
1.通读全文,明确主旨。通览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理清思路,筛选信息。在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的基础上筛选文中的信息 ,特别是作者所引用的论证材料。
3.分析整理,品味语言。将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的重要信息分类加以整理,注意信息的排列次序和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文中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论证 方法,品味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4.抓住要点,综合评价。在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要点,归纳出作者的 基本观点和态度,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正确的评价。
5.仔细审题,认真解答。要注意揣摩命题意图,结合文章的主旨和思路去分 析选项,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项。
三、散文阅读
从《考试大纲》的修订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题不断增强了文学因素。大阅读多考现当散文的阅读。如1998年高考大阅读题是《报秋》,2000年高考大阅读题是《长城》,2001年高考大阅读题是《门》,2002年高考大阅读是《话说知音》,2003年是《乡土情结》,2004年有《大地山河》、《老家》、《痛哭和珍》、《快乐的死亡》,2005年有《一日的春光》、《张家界》、《合欢树》、《看树》,2006年有《阳光的香味》、《夕照透入书房》、《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给“书虫”当夫人》等。根据散文的特点,高考考查的能力点是:(1)理解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2)分析综合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散文阅读的途径是:明确主旨,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首先要抓住散文的“神”,“神”即主旨,也就是全文的“纲”,纲举则目张。其次是把握散文的“形”,“形”看起来似乎散,但其必定是依“神”而聚,散文外在的结构和内在的思路总是因神而定的。讲求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特色,因而必须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在语言的品味中去领会散文的妙趣。散文中也有形象的刻画,也有意境的创造,可叙事,可状物,可抒情,可说理,抒情的散文有情趣,说理的散文有理趣。其间有迷人之景,有动人之事,有感人之情,亦有哲理之思。
1.明确主旨。
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就掌握了解题的万能钥匙。
散文的主旨多是抒情、明志、言理,首先要明确作者所抒之情、所明之志和所言之理。文中写景、状物,都是为了抒情、明志、言理的,要分析文中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与情感体验、社会生活及人生哲理的联系。考试时间有限,要想准确而又快速地把握文章主旨,必须要有快速阅读能力。首先要一目十行,整体把握,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一篇好文章,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中心主旨的,因而解答这类题目,只要扣住中心主旨去思考,就不难找到答案。如2003年高考阅读题,只要明确了《乡土情结》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找到了解答文后问题的钥匙。本文的主旨是歌颂乡土情结,乡土情结贯穿全文,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是文章的主线。本文主旨的核心是把乡土情结升华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高考阅读题的3、4两个小题往往是围绕文章的主旨命题。又如2004年《大地山河》的主旨是表述西北高原的雄浑、粗犷的特殊性点及作者的感受,写江南水乡是为了烘托西北高原。《老家》的主旨是抒写复杂、矛盾而又浓厚的思乡之情。《痛哭和珍》的主旨是伤悼烈士,赞颂刘和珍“做事的毅力”、“任劳任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控诉反动派的凶残,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忧虑。《快乐的死亡》的主旨是启迪人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
2.理清思路。
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是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进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基础。不仅要注意全文的思路,还应注意重点段落的思路。理清思路也要求运用快速阅读法,如做2001年高考题《门》,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迅速找出相关信息。这篇散文的脉络很清楚:第一段是起始段,提出作者的观点;第二段承接第一段,说明即使是人们最熟悉的家,也不知门后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第三段介绍各种各样的门,初步提出门的象征意义;第四段介绍各种各样的开门方式;第五段集中阐释门的象征意义;第六段集中阐释开门和关门的含意;第七段进一步阐释人生就是由不断地开门和关门组成的;第八段是全文的收束,进一步阐释关门所蕴涵的人生哲理。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解答所设问题就不难了。又如2004年高考题《大地山河》,作者主要描述了河、高原、雪三幅画面,以观感和想像把这三幅画面联系起来,抓住了这三幅画面,就理清了作者的思路,也就不难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并进而解答所设题目了。
3.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要紧密联系中心主旨。既然作者用词用句和运用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服务于主旨,那么,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离不开文章的主旨和思路。如高考题《报秋》中,有这样一道题:“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答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再如2001年高考题第1小题是理解“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因本文的主旨是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借门来写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据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开门”和“关门”的含义了。又如2004年全国卷阅读题《快乐的死亡》中第19题,要求品味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的一段文字,根据本文主旨出品味分析: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类比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指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指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极富讽刺意味。

如:2006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未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得泼在为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得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做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得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 ① 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品味语言)
答:(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理清思路)
答:(1)“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2)“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品味语言)6分)
    答:(1)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明确主旨)
    答:(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与平时的教学关系极大,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关于“三大要素四读法”的教学理念。
文章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
四读法:速读法、诵读法、品读法、研读法。



 

                                     主旨
        
思路
语言
                              


【按格有序作文教学法】

“写得一手好文章,走遍天下都吃香。”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能写一手漂亮的的文章,对我们无疑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语文学习,说到底,就是要掌握会读会写的能力。读了十多年书,有的学生还不会写文章,甚至怕写文章,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科学、系统、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法。
考查语文教学的现状,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低效状态。在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大多是沿袭这样一个陈旧的训练模式,即“出题——作文——批改——评讲”的模式。结果是,学生写得苦,老师改得累,成效并不好。
多年来,有许多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艰辛地探索,总结出不少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不少成功的训练途径,每年都有大量的作文指导书籍出版。教育界、出版界、新闻界都十分关注学生作文的问题,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作文大赛,报刊上也经常登载学生的优秀作文。但是,“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其实,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有自身的规律,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都有科学的方法。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如同书法、绘画、下棋一样。写字有字帖,画画有画谱,下棋有棋谱。一般说来,学习任何一种技能,总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从借鉴走向创新。
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建一个房子,首先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房子?造一个什么样式的房子?怎样装修这个房子?写一篇文章,首先也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一篇什么样式的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这篇文章?这三个问题就涉及文章的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
所谓主旨,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就是要抒什么情,言什么志,阐什么理。所谓思路,指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在的写作思维流程,一是文章外在的篇章结构样式。所谓语言,即指所运用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古人写文章,讲究“意格俱佳”(沈德潜语),意即主旨,格就是章法。古人认为,言之无文,行而未远,文即文章的语言文采。
有些学生写文章,主旨不明,提笔就写,写了第一段,不知第二段该写什么,信笔写来,不讲求文采,结果是形神俱散,杂乱无章,语言苍白。这就如同建房子,既不管房子的用途,也没有预先设计蓝图,既不知建一个什么样式的房子,也不知要建几层,建多高,只管下脚砌墙,砌多高算多高,感觉不高就再加一层。再笨拙的建筑师也不会这样“造屋”,然而,我们不少学生就是这样“为文”。
    为了解决学生作文中的这些问题,就要遵循写作的一般规律,去寻求作文训练的正解途径。从事语文教学三十余年,我一直潜心探究科学、系统、实用、有效的作文训练法,初步归结出了一套作文训练的路数,这就是“按格有序作文训练法”。
“格”就是文章的章法结构,这种作文训练法是从章法结构入手,依照“按格训练——学会变格——不拘一格——自成风格”的训练思路,进行有序训练,彻底打破“出题——作文——批改——评讲”的四步循环模式。
     “按格有序作文训练法”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救出来,把学生从无序低效训练引导到有序高效训练上来。每一步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每一步都可以让学生收获作文进步的喜悦。每当看到那一篇篇“意格俱佳”的锦绣华章摆放在办公桌上,每当看到那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优秀作文登载在报刊杂志上,每当看到学生的高考满分作文转录在各类书籍中,我收获的是老农面对香稻盈畴的快慰,是渔父看到金鲤跳仓的欣喜,是园丁看到奇花满园的自豪。
     
一  明确主旨
主旨是作文的灵魂和统帅,主旨不明,难以为文。动笔之前,首先要分析命题意图,明确题目的基本要求,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再根据题目要求确立文章的主旨。主旨明确了,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就有了依据。文章的主旨,一般说来就是三个字,即情、志、理。写一篇文章,抒什么情,言什么志,阐什么理,一定要明确。
(一) 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体、命题和立意。
人的思维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善于逻辑思维,体现在写作上,则有人善长写记叙抒情的文章,有人善长写议论说理的文章。写作时,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定文体。高考话题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并不是不讲文体,而是让学生自选文体。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就应按选定的文体写作。所谓话题作文,其实就是限定一个写作范围(即话题),让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自由命题,确立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所命之题写作。
(二)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选材、剪裁和谋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特点,有的善于广泛联想,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问题;有的人善于深入思考,逐层深入地去思考问题。在写作时,把握好自己的思维特点和知识积累,有利于正确地去选材、剪裁和谋篇。
(三)志趣当高雅,立意应高远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要写好文章,先要做好人。人品决定文品。志趣高雅的人才能写出品位高雅的文章,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情感丰富的人写出的文章富有情趣,思想深刻的人写出的文章富有理趣。我们提倡:“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济世为民之文。”
有的学生,只是关注身边俗情锁事,拘泥于个人的生活细节,甚至有的沉溺于自己的偏好之中,有的迷失在扭曲的心态之下。从学生的平时作文以至高考作文中可以看出这些问题的普启遍性和严重性。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尝试》,有的写自己尝试去打架,有的写自己尝试去偷东西,有的写自己尝试离家出走。2003年高考,有位学生为了说明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写自己如何如何讨厌自己的父亲,于是杀死了父亲。再如,有的同学爱好足球,所有的作文都写足球,无论你出什么题目。有大量的作文,写同学之间的小纠纷,写学习中的烦恼,作文选材的视野就拘限在以个人为圆心的小圈子里。
现代青年,应当思考人生,洞察社会,应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当放眼宇内,面向未来;现代青年,应当察古今之变,究兴亡之理,知穷通之道。在我们的笔下,可描绘高山大河的壮丽,可抒写报国为民的理想,可赞颂善至美的情操。

二  理清思路
“为文如造屋。”在明确了“为什么造这个房子”之后,就要设计房子的样式,也就是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旨来构思行文,谋篇布局。结构和条理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思路问题,写文章,必须要理清思路。文章思路,对内在而言,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维流程;对外而言,体现为结构章法。常见的基本结构形式有横列式、对照式、纵贯式、扇面式、子母式、环套式等。文章的结构虽然多式多样,但也有“道”可循,有“格”可依。训练中,首先要掌握好一些常见的基本结构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灵活变通。一种基本结构式——常式,可以演变为许多不同的变式。一种基本结构式中还可以套用其他的结构式,这就是综合变式。从章法结构入手,按格训练,然后学会变格,灵活运用,从而达到不拘一格,自成风格。章法风格的形成,是写作者成熟的标志。我们还可以通过剖析典范文章的方法,学习借鉴别人安排结构的成功经验,经由模仿、借鉴,走向创新之路。
横列式结构
(一)横列式抒情文结构
就千字文而言,横列式抒情文结构的主体部分一般设计三四个板块为宜,每个板块200字左右。总起部分和总结部分各50字左右。每个板块都以描绘画面为主,写散文就是用文字描述画面。写景抒情的文章,描绘的是风景画;写人抒情的文章,描述的是人物画。其中,融入精当的议论和抒情,画龙点睛,突出主旨。这就好比是“开花——结蒂”,可称为开花结蒂式板块。描绘出生动感人的画面就好比是开花,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就好比是结蒂。很多优秀的散文就是采用这种结构写出来的。
常式结构图示




  


(二)横列式议论文结构式
议论文有三大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的结构一般为三大板块:引论、本论和结论。引论是提出问题,本论是分析问题,结论是解决问题。引论部分不宜过长,以50字左右为宜,引论亦有法,后面将分专章介绍。结论也不宜过长,还是50字左右为宜。千字文横列式议论文结构式中,本论一般分为三个分论点为宜。每个分论点大约用250字来论述。从思维的角度看,横列式议论文结构式的思维维特点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问题。这种结构式的难点是根据文章的总论点拟出能支撑总论点的分论点。
常式结构图示




对照式





(一)对照式议论文结构
对照式结构的结构特点是本论部分一般由“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两大板块构成,采用的是辩证思维的方式。
常式结构图示












纵贯式

一、 纵贯式议论文结构
    纵贯式议论文结构的结构特点是,分论点的前后次序不能调换,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着连环因果关系或连环条件关系。其思维特点是,层层推进、逐层深入地分析问题。

常式结构图示






扇面式
扇面式的采用的是发散式思维。其结构特点是,先选好一个思维的“触发点”,每一个板块都由这个触发点引出,一般由四五个板块构成一篇文章,每个板块都必须用一条红线——主旨——贯串起来。从抽象图看,就好像一把扇子,故而将这种结构式命名为“扇面式”。如高尔基的《时钟》,就是典范的扇面式结构。



扇面式结构图示










子母式
子母式结构图示







三  锤炼语言
写文章如同建房子,确立主旨即为什么要建这个房子,理清思路即规划房屋结构样式,锤炼语言即对房屋进行装饰。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锤炼语言是写作的基本功,必须下苦功夫。锤炼语言主要是: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锤炼,句群的锤炼,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等。

1.词语的锤炼
现在学生作文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词汇贫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并能将学过的词语运用到文章中去。在作文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限字联词造句的方法进行训练。
如:
运用提供的词语,各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
《夏夜》 皎洁 清辉 倩影 袅娜 静谧 甜美
一轮皎洁的明月,在静静的河面上洒下柔和的清辉,河岸上杨柳的倩影随着夏夜的清风袅娜地舞动,不远处的树林里一片静谧,花草也早已带着甜美的微笑沉沉地睡去了。

2.句子的锤炼
句子的锤炼包括:整句与散句的锤炼;四字短语的锤炼;各种修辞格的运用。
训练题示例:
(1)按照给出的尾句各补写一段话。不超过60字。
①……啊!多么美妙的音乐。(要有两个通感句)
②……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要有4个四字短语和2个比喻句)
③……这里的变化真大,我简直不相信我的眼睛。(要有1个排比句和2个比喻句)
3.句群的锤炼
句群的锤炼主要是让学生作文时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可选用名家作品中的句群供学生仿写。
训练题示例:
依照下面的例文,仿写一段话。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时而     ;时而又     。我们能      ,却不      ;对于你,我们能   ,但却   。你仿佛是

(4)美文临摹
诵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学习借鉴本文的语言技巧。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年,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袜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润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完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能干,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要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原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她见过许多,经历了许多,也做了许多。她曾经年
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的一切。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绘“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是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①本文写雨却意不在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雨以灵性,抒写了对无私奉献者的由衷赞美之情,意境美,语言美,诗情画意,情浓意远。请体味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本文词语锤炼颇见功力,请注意体会文中加“△”号的词语的作用。
③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美化了意境,也美化了语言,请注意体会文中加横线的诗句的作用。
④本文在修辞手法和句式选择上都别具匠心,请注意学习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技巧。 ⑤学习借鉴本文的语言技巧,以《风》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5)古文仿写
根据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适量地进行古文仿写训练,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有奇妙的功效。
训练方法示例:
背诵《滕王阁序》,用文言文写一篇文章,题目:《×××赋》
学生习作:
黄鹤楼赋
南维高拱,极目楚天,北斗平临,尽收云梦,擒蛇望龟,金鹤驻足。北镇大江之惊涛,南安荆楚之黎庶,西接天府之膏腴,东连吴越之沃土。九省通衢,聚四方之英杰;唯楚有才, 变历史之风云。雄胜岳阳楼,壮盖滕王阁,名冠群楼,享誉四海。
重阳前后,岁在庚辰。阁楼高可摘星辰,四座雄而震龙伯。登崇阿于林阴,赋诗词于名楼。念太白之别情,感崔颢之乡愁;大浪千叠,疑周郎之雄兵;彤霞万里,惊赤壁之烈焰;苍松古槐,仰武穆之忠魂;香檀紫竹,慕屈子之高风。黄瓦红柱,鱼龙凌空。虹桥与仙楼齐名,涛声与金石共歌。高山流水,天下知音;千湖环绕,渔歌互答。微风不寒,拂面若杨柳之息;楚乐飘升,嘤嘤唤黄鹤归来。
大江东去,烟波浩淼;朝暮之间,变幻万端。朝雾起而失晴川之树,暮霭笼而隐龟山之塔。白云红日,引百鸟来朝;朝晖落霞,逗江豚出水。楚天神韵,江城风采,虽东坡豪词,青莲佳句不能状其形貌,子安之赋,范公之文不能名其佳处也。
古往今来,看英雄辈出;少年得志,知时运自创。朝读诗书,暮修人伦,展翅而上九万里,焉用好风频借力?我辈生遇其时,岂甘蓬蒿!少当益壮,当吞云吐雾于九天;志存高远,应击浪遏舟于中流。兴万里之江山,旺千年之社稷。
璐,年方及笄,慕织锦之慧,叹咏絮之才,锥锋不利,敬毛遂之脱颖,班门弄斧,鄙义府之忧叹。有才必施,有策必献,不待杨意,不等三顾,怀鸿鹄之志,借六月之息,上九万里何难!我辈豪情,各领风骚。                             (华中师大一附中 雷晓璐)

(六)三比之法
1.什么是三比之法?
所谓“三比之法”,即排比、比喻、对比的综合运用。
例如:
(1)毫无置疑,绿是最令人心动的颜色。墨绿给人以淡泊宁静;浅绿给人以恬静轻快;嫩绿则给人以生命的畅想。而绿的乐章给人的或许就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绿的乐章》)

(2)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舟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决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3)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 
2.运用三比之法开头
(1)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2)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3)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3.运用三比之法结尾
(1)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2)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3)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4.运用三比之法述例
(1)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2)创造的人生也同样是最美的。只有波涛汹涌的浪花,才能显示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只有敢于跋涉,登上峰顶,才能领略山川的壮丽风光,才能体会创造的欢欣快乐。钱三强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刘庆峰的人生最美丽,国为他身为中科大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人机对话,他还梦想创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袁隆平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培植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他们的人生都是创造的人生,无疑是最美的。(2000,河南考生《丰富多彩的答案》)
(3)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 ┄┄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谒曹子建,夜访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扬鞭策马驼铃古道,执玉扇踯躅杏花江南┄┄    
(七)化诗入文
所谓化诗入文,即将诗歌中写景、抒情、言志的意境化入文章之中,这表现文章主旨服务,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古今中外的诗歌中,可说是写尽了人世间的情、志、景,因而任何文章,都可以化诗入文,以增强文章的文采。
例如:
   “薄薄的雾上来了,天空渐渐泛青,发白。守望了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这是“鸡声茅店月”的化用。作者化诗入文,写出了富有成效有诗情画意的的片断。如果再加一两声小鸟如梦的呢喃,文章就更有情致了。 
    又如:
“忽有一日,从远远的地方向巷中一望,一巷迷迷的黄绿,忍不住叫一声‘春来了!’巷里人倒觉得来的突然,近看那柳枝,却不见一片绿叶,以为是迷了眼儿。再从远处看,那黄黄的,绿绿的,以弥漫在巷中。这奇观儿曾惹得好多人来,看了就叹,叹了就折,巷中人就有了制度:君子动眼不动手。只有远道的客人难得来了,才折一枝二枝送去瓶插。瓶要磁瓶,水要净水,在茶桌几案上置了,一夜便皮儿全绿,一天便嫩芽暴绽,三天吐出几片绿叶,一直可以长出五指长短,不肯脱落,娟秀如女人的长眉。”
这段文字是化用“柳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入文。因为对古诗的诗意有了深透的理解,对古人的观察方法有了切实的把握,作家贾平凹写出了如此精美的片断。 
化诗入文训练: 
1.根据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加以想象,写成一篇250字以内的短文。
例文:
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么灿烂,多么惹人喜爱。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受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的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撼着我的心。昨天,它是那么艳丽,芬芳;今天,为了让果实有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翩然飘落,与大地融为一体。 
2.化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
例文: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那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也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锤炼语言训练题

1.运用提供的词语,各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
①《雪》晶莹  碎玉  银妆素裹  柳絮  琼花  境界
②《一件工艺品》 精巧  镌刻  惟妙惟肖  和谐  匀称  叹为观止③《要珍惜时间》只有……才  只有……就  倘若……那么④《要正确对待批评》虚怀若谷  诚恳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玷污         洗涤
2.根据要求,按给出的“首句”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
①这地方真美。……(注意形容词的选用)
②这件事真叫我为难。……(注意副词的选用)
③他的心很乱。……(注意心理动词的选用)
④她笑得真开心。……(注意动词的选用)
3.根据要求,按给出的“尾句”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
①……可见,不吃苦中苦,哪得甜上甜。(注意关联词的选用)
②……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注意副词和关联词的选用)
③……因此,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要有4个成语)④……综上所述,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必须花大力气来抓。(注意动词、副词、关联词的选用) 
4.根据要求,按给出的“尾句”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
①……好一幅迷人的图画(要有3个比喻句和1个排比句)②……我真佩服她!(要有1个排比句和1个独词句)
③……我太爱这满园的花木了!(要有2个比喻句,文中要运用拟人手法)④……这样下去,既有害于自己,又有害于国家。(要有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 ⑤……可见,治学既要广博,又须精专。(运用整句)
5.根据要求,按给出的“尾句”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
①……听了她的这番话,真叫我大吃一惊。(要有3个反语)②……啊!多么美妙的音乐。(要有2个通感句)
③……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要有2个比喻句和4个叠音词)
④……这里的变化真大,我简直不相信我的眼睛。(要有2个对偶句)
6.运用“三比之法”(比喻、排比、对比),写一段谈求学治学之道的话。


7.请用下列诗句作化诗入文训练。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③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④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