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现代诗歌鉴赏(高三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2阅读:
字号:|
 现代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需要具备四方面修养》
――从语文卷两首诗歌谈文学赏析
诗歌赏析至少需具备四个方面的修养,即人生阅历修养、艺术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哲学境界修养。四者有机整合为赏析诗歌必备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家周国平:“哲学是男性的,诗是女性的,二者不可分离。没有诗,哲学就只会结结巴巴发空论,成为……”(下文没能抄下)

三点声明:
    1.其中有一些纯属个人的一点粗浅见解,谨供参考。
2.因所讲内容的需要,不曾按单元课文的顺序,而是根据所讲内容各自有所侧重。
3.形式和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分开只是为了讲解的方便。
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我对朱先生讲话中“纯正”一词的理解:纯正,不是单一,而正是兼收并蓄;纯正,一不可用政治的刀子有意无意地阉割文学作品,二不可以个人的偏嗜影响学生。
还需要培养一颗锐敏的心。余光中先生认为:“诗人必须比别人要敏感。这个敏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生的敏感,觉得人生可贵,所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他都能够关怀。别人觉得平常的事情,他看出不平常来;别人觉得不在乎的事情,他觉得很可在乎。那么,对人生敏感,他一生从小到老,每个阶段都觉得有话可说,不吐不快。另外一方面,他的敏感应该表现在他对文字上,比如中国人对中文。他应该热爱中文,觉得中文非如此写,不能成为好作品。不能够降格以求,应该要创新。古人把中文交到你手里,你把中文交到下一代的手里,应该使中文好一点,至少新一点。那这就是对语言的敏感。”



什么是诗歌?
**冯骥才《读者》: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诗经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我认为:诗歌是用精纯的语言,艺术地表现丰富的人类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十几年前,台湾有一个叫何丽美的六年级小朋友,写一首名为《酒》的诗,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证明我说不谬:“年轻的妈妈,/像一瓶酒,/爸爸尝了一口,/就醉了。”
捷克斯洛伐克•格鲁宾:谁想哭鼻子谁哭去吧,/我倒不哭。那玩意我不喜欢。/我还为爱哭鼻子的小朋友可惜哩:/因为漾着泪水的眼睛看不见太阳!

一. 从知人论世中感悟作品的精神美和人格美:
林肯:共和党人,生于肯塔基州。当过农民、店员、邮务员、土地测量员等。1836年成为律师。1834—1842年为伊利诺斯州议员。1838年因公开反对奴隶制而成为州议会辉格党的领袖。1847-1849这国会众议员,并在辉格党总部工作。1856年加入共和党。坚决反对奴隶制,赢得进步人民的赞誉。1860年当选总统。就任不久,南部奴隶主发动叛乱,挑起南北战争。战争初期,形势不利。1862年实行一系列革命措施,5月颁布《宅地法》,规定公民缴付十美元登记费,可在西部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五年后归其所有。9月发表《解放宣言》,宣布南方黑奴为自由人,可以参加美国军队。次年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纲领性口号,扭转了战局,1865年4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但4月15日即被歹徒布斯暗杀。马克思称他为英雄,与华盛顿齐名。
惠特曼《这就是那个人的遗骸》:“这就是那个人的遗骸,/那个温和,平易,正直,果敢的人遗骸,他小心谨慎的手臂,/从历史上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从未有过最可耻的罪恶中,/拯救了由这些州所组成的联邦。”

十二月党人:俄国的贵族革命者。1821年俄国进步的贵族军官组成以穆拉维约夫为领导的北方协会和以彼斯捷里为领导的南方协会。主张武装起义,消灭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度。1825年12月14日(俄历),北方协会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逝世,皇位虚悬之机,在彼得堡起义。12月29日(俄历),南方协会也在乌克兰组织了契尔尼戈夫团起义,但均因脱离人民被先后镇压。1826年穆拉维约夫、彼斯捷里、阿波斯托夫等五人被判处了绞刑,被子通缉和审讯的将近六百人,有一百二十一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役。因为这次起义发生在十二月,所以他们被叫做“十二月党人”。据说在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役的大批十二月党人身上,都藏着一个秘密的徽章,上面刻着普希金在《致恰恰达耶夫》一诗中的诗句:“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普希金曾经和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见过面。1826年12月底,他在莫斯科见到了十二月党人伏尔孔斯基的妻子玛丽亚• 尼古拉耶夫娜,这时候玛丽亚正准备不辞千辛万苦,冒着风雪严寒,一个人到她丈夫流放的地方去。普希金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写成了《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一首诗,托十二月党人尼基塔•穆拉维约夫的妻子带到西伯利亚去了。当代女诗人筱敏在《女神之名•山峦》一文中这样写道:“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即使泪水在眼眶时已经结冰,俄罗斯妇女的山峦之内,奔流的不依然是热血么?”()
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在他的生前始终没有能够发表,直到一八五六年才第一次刊登在俄国革命思想家赫尔岑在伦敦所创办的刊物《北极星》上。赫尔岑曾经这样评价普希金的诗歌,他说:在沙皇尼古拉反动统治的年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的和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震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满了今天的日子,并且还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

 流沙河的一颗爱心:
“爸爸变了棚中牛,今日又变家中马。笑跪床上四蹄爬,乖乖儿,快来骑马马!……莫要跑到门外去,去到门外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流沙河《哄小儿》)
“后来发生了一幕幕的悲剧/我惊  我疑  我怕  我迷/妈妈  是我  是你的儿呀/你为什么秋风黑脸发脾气/骂我是仇家派来的小杂种/死死关了门  不让我回去//窜伏在蓬蒿间/病例倒在流放地/透过报纸版面窥察你的脸色/盼望你的慈颜绽露一丝笑意/释了前嫌  召我返回家里去/又谁知你的脸色愈来愈凛厉//一不怨天尤人/二不自暴自弃/三不后悔/四不堕落/五不恚恨你/我只是发愤地读书求学/一盏油灯照亮雨夜风夕/我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回去/用我学来的本领为你效力
――流沙河《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1981年5月14日
梁南《我不怨恨》:诱人的黎明,/以玫瑰色的手/向草地赶来骠悍的马群。/草叶看到了自己的死亡,/亲昵地仍伸向马的嘴唇。/马群踏倒鲜花,/鲜花,/依旧抱住马蹄狂吻;/就像我被抛弃,/却始终爱着抛弃我的人。//呵,爱情太纯洁时产生了坚贞。/不知道:坚贞,/可能变成愚昧的天真;/我死死追着我爱的人,/哪管脊背上滴出响声……//希望,总控制着我的眼睛。/我在风雨泥泞之途没有跌倒,/我在捶楚笞拳之中没有呻吟,/我在沉痛无边的暗夜,心里/总竖着十字架似的北斗星……//至今我没有怨恨,没有,/我爱得那么深。/当我忽然被人解开反扣的绳索,/我才回头一看:呵!我的……人民!/两颗眼泪滴下来,谢了声声,声声。

舒婷说:写《致橡树》是为了辩论(1999/5/4《作家文摘》):
不久前,在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讨会期间,女诗人舒婷与笔者谈及她的著名诗作《致橡树》时说,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爱情诗,而是表达爱情观点的诗。接着她讲到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时有一位70岁的老教授,谈起他一生遇到的女性里,非常感叹也非常遗憾地说:有才华,性格又温柔的,往往不漂亮;才貌双全的,自恃聪明漂亮,又很难温柔;而漂亮且温柔的,多半没有才华。舒婷说,她对这种完全站在男人立场的说法很不以为然。女人也是人,为什么总是围绕着你自己的需要来要求女人?就是为了反驳这位教授将女人作为“第二性”看待的观点,她写了这首《致橡树》。
(原载1月7日《今晚报》于彩芹文)
《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艾青:诗歌中形象的完成,又经常得益于他的美术修养。他善于用色泽、光彩的渲染以至构图、线条的安排来增加形象的鲜明性。这种色调的运用,又不同于象征派诗歌之从文字外壳进行虚造假设,而是从生活本身采集而来,是生活实感与诗歌情绪的结合。灰暗褐黄的色调使现实的苦难更见深凝,在浓绿翠蓝中会感到希望,当生面蓬勃时,诗歌中又呈现了鲜红与金色。当然,形象的鲜明性远胜于如此简单的概括,它们要丰富得多,而且作者诗歌中色彩的运用,又不仅为了渲染情绪、思想,它还符合本身独立的美感要求。作者很重视这种艺术的锤炼:“一首好诗里面,没有新鲜,没有色调,没有光彩,没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所以他的不少诗作,犹如完整的画幅,以协调的光色以及匀称的构图感染着人们。《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 抓住诗歌语言剖析诗歌的生命内涵: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东语系教授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过:一首好诗就是一个活泼的生命。那么,我想,诗歌的外在形式就好比是一只只盒子,这些盒子或典雅或素朴、或精美或恢宏、或晶莹或绚烂,或热烈或恬淡,而诗人们经过千般万般的淘选,选中一个最最合意的,把自己的诗心珍藏一颗在里面,将二者融为一体。所以我们可以说,一首诗歌,当它放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就是一个装着这样的诗心的盒子,要想打开其中的一个,你必得用自己的一颗真心作钥匙,因为只有你的真心才能与诗人的诗心相通,而一旦你打开了一只诗的盒子,你的心就会有一种被释放的快感。
要抓住诗歌的意象进行分析。
意象:在诗歌中必须呈现为象,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象。物象先经过诗人审美的眼光加以筛选,再经过诗人主观感情的化合与点染,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朱光潜在《诗的境界——情与意象》中这样写道:“无论是欣赏自然风景或是读诗,各人在对象中取得的多少,就看他在自我中能够付与多少,无所付与便不能有所取得。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诗,你今天读它所得的和你明天读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因为性格情趣和经验是生生不息的。”
1.诗歌的隐与显
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春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辛弃疾《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敬亭山,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zhuó láo)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每一个加点字都下得极有力度。

2.诗歌的多义性:
符号学:1、语义学:研究语言符号及其所指对象间的关系;
        2、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3、语用学:研究符号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在汉语词汇中,有许多词是多义的,当它们组成诗行进而构成诗节的的时候,它们所产生的含义就是化学的,而非数学的,
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
A.象征义: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就是那一只蟋蟀”——第一只:真实的蟋蟀;第二只:亦真亦幻;第三只:象征。
《啊,船长啊,船长!》(《大海航行靠舵手》)
《致西伯利亚囚徒》“长剑”
B.情韵义:
语码:南浦《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离愁别绪)辛弃疾“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丁香结(心中郁结的忧愁),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牛峤:“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桂花、月饼、石榴
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
黄叶:“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俗语:“叶落归根”。
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宋•杜衍《雨中荷花》:“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宋•周邦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言外义:“野塘”“残荷”——对生命的一份赏爱
“野渡无人舟自横”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乌夜啼》
我当二十不如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开愁歌》

三.从诵读中体味诗歌的艺术美:
《诗经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1. 建筑美:
《 O ! Captain ! My Captain ! 》(美•惠特曼)
《乡愁》(台湾•余光中)
《神女峰》(舒婷)
孙桂贞《黄果树大瀑布》白岩石一样砸下来
                          砸
                          下
                          来
2. 图画美: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轼:“咏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 音乐美:
西方的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而声音的延续即是时间的流动。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4. 修辞美:
反复、排比、比喻、夸张等等都是诗歌中所常用的修辞方法:
“就是那一只蟋蟀”
《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四节“在你……之后”(8句)“她含着笑……”(6句)“呈给你……”(7句)
他……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送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鲁迅《淡淡的血痕中》)
“如果情绪是回环激荡的、不能自抑的,就用反复歌咏的复沓结构;情绪是低沉绵长的就用延宕结构;强烈的内心呼声要求鲜明突出的表现,便不妨使句子从段落中分裂出来,宣布自己的独立存在;急剧的感情变化,依赖‘跃进’的结构可以充分得到体现;反映情绪连续的波动,句子和辞儿的排比是有很大作用的。总之,不同的情绪运动要求不同的强调方式。”(朱彤《论鲁迅创作的艺术技巧》)

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