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词七首《雨霖铃》《虞美人》《鹊桥仙》《一剪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扬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1阅读:
字号:|
 教育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3.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4.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5.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6.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熟读成诵。
    2.品赏意境。
    (二)整体感知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会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由于音乐上的要求,句子的长短须依照曲调的节拍,韵脚字要读得短促而又清晰。


    词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明张挺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本课时四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精读《雨霖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节拍,按教师范读的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2.思考、讨论:(l)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
    明确:(l)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入景,暗寓离别之意。“都门”二句是清事,一边是因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思,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今宵”一句是名句,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同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
    3.归纳
    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
    4.朗读李煜的《虞美人》
    5.自学:思考:李径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的是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结合词人的身世、实境与虚境的知识,说说此句好在哪里?
    明确:(l)结合身世看,李慑作为一个“好声色”的亡国之君,不足为道;可作为一代词人他的词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被宋太宗幽禁的他于生日之夜,唱此首词,惹来杀身之祸。亡国使他由一国之主跌为阶下之囚,他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追思、痛苦。(2)从词句的表述看,词人诘问人生,以“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化抽象为具象,愁思如春水波涛翻滚、奔流不止,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通过一江春水这一实景体悟到词人满腔的悲慨和幽债,这是虚境。(3)从句式看,“恰似”一句平仄交替,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乃声情并茂之句!
    7.朗读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
    8.自学:思考:秦观的这首词也是写儿女情长。他写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七夕之夜在云巧星飞、金风玉露的天界相会,二人情意绵绵,温柔的爱意与会短离长的命运令人心碎。词人在上片表示这次相逢胜过人间无数次相逢,下片表示两人情感若久长,又哪里在乎朝朝暮暮的厮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感情的?
    明确:“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果,“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因。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如今两位高尚纯洁的情侣相逢,当然“胜却人间无数”!这首爱情词作在观念上超过了古代许多同类作品。
    9.朗读南北宋交替之际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10.自学:思考:这首词同样写“愁”,与李煜的《虞美人》中的“愁”在内容、表述上有什么不伺?
    明确:(1)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她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点出夫妻分居两地,彼此思念之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写愁,表现了愁迁移之速。本来心中之愁外显眉宇,词人却道先眉后心,其实“愁”早在心头,又显于眉头,再次回到心头,一股愁绪此长彼消,永远挥之不去。李煜将愁写具体了,李清照将愁写通了,它通贯周身,无法排遣。
    (四)总结、扩展
    这四首词作者不同,但风格一致。作为婉约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离合悲愁,表现手法多以委婉细腻、含蓄绔丽为主。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四首词,体悟词中意境。
    2.自学《其他古诗词背诵篇章》中李清照的《声声慢》,分析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愁”?是怎样表述这种愁的?并熟读背诵温庭筠、李爆、苏轼、周邦彦词各一首。
    3.预习课文中其他三首词。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虞美人     李煜
                凄苦冷清之景         物是人非之境
                无限惜别之恨         怀想故国之愁
                鹊桥仙 秦观          一剪梅     李清照
                悲欢离合之会         独居寂寞之境
                天长地久之情         闺中相思之苦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加强诵读。重点研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自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明确多处用典的意图;自读《扬州慢》,要体会情景交融,化用诗境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他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南宋百五十年,始终内忧外患,反映于词中特别突出,其前期激于爱国热情,表现为壮怀高唱;及未期大势已去或为亡国遗民,只有哀乐低吟。因此,整个南宋词坛,约可分慷慨愤世和感唱哀时两派。前以辛弃疾为代表,后以姜夔为代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划出节拍,按范背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
    2.思考、讨论:谈谈词人在赤壁所见所想。
    上片写所见之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见锦绣山河中产生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垒”两句点出赤壁所在,点出所想之人:周郎。“乱石”三句转为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宵,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句是在这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又转到写人。
    下片将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扩展。美景美女衬英雄,更见周瑜激酒英姿,“羽扇”三句写周瑜战场上的从容儒雅,词人渴望自已能像公瑾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难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来扭转乾坤。“多情”后四句,是词人由他人想及自己。人生几何,何苦烦忧,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一位旷达明理、善于自解自嘲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浑然为一。
    3.归纳
    以景村人,以他人村自己,是这首词中的两层衬托。词的主旨也在衬托中得以强调。
    4.朗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自学思考:(l)辛弃疾词好用典。词中用了哪些典故?用典的意图各是什么?
(2)同一首词,为什么大量用典,是否有堆砌之嫌?
    明确:上片两处用典:孙权曾在京口建吴都,并打败曹军;南朝宋武帝刘裕在这里起事北伐,恢复中原。词人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写的是英雄盛事。下片写的是衰败之史:词人由刘裕自然想到他的儿子来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其中又包含了霍去病大战匈奴的典故,“封狠居胥”是说有北伐必胜的信心。结果宋文帝不但没有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拨焘大举南侵,因而从此不振。当时宋孝宗派张浚北伐,符离兵败,主和派重新得势,从此南北分裂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稼轩的生平抱负也无从施展了。43年后,重新恢复中原民心士气,和四十三年前大不一样,叫人怎不生悲!“佛狸沉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用意是什么?拓跋焘南侵,在瓜步山建行宫,后成庙宇,拓跋焘小字佛狸,如今祠下老百姓迎神祭祀,不会把一千年前的北魏入侵者和当今金人的入侵联系起来,这里如今全无战斗气氛,也使词人感慨良久。最后借廉颇老矣,不被赵王重用,抒发自己已老,也在统治集团的斗争中被一脚踢开的忧愤。
    (2)词中用典虽多,但比直接叙述和描写内涵更为丰富,情感更为厚重,悲愤自先代已有,至稼轩处尤甚。这些典故用于此处,真乃天造地设,何须翻查!
    5.小结、归纳
    将典故中环境与现实中意境交织一处,是此诗意境构成的一大特色。
    6.朗读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
    7.自学思考:扬州在隋、唐、北来期间曾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金兵洗劫,变成一座空城。姜夔在此词中化用了杜牧的许多诗句,用了哪些诗句?用意是什么?
    明确:(l)“竹西佳处”使人联想到杜牧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是扬州一风光优美的亭子,这是想象扬州昔日繁华。“春风十里”化用“春风十里扬州路”,虚写往日十里长街的繁荣,与下句“尽荠麦青青”的实写对比。“豆寇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三语,全出自杜牧以扬州生活为主题的七绝,一是形容少女的美丽,一是描绘与名妓的来往,一是再现二十四位美人桥上吹箫,写尽了扬州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
(2)把杜牧诗境融入自己词境是虚拟的手法,促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突出了今日之疮疾。杜牧纵然才华出众,活到今天,目睹扬州之凄凉,也难以赋诗,使词中意境又深了一层。但有人认为杜牧的诗境多少削弱了作品严肃的爱国主题。
    8.归纳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化前人之诗,增词中之味,是此词特色。
    (四)总结、扩展
    句不离篇,并非一枝独秀;篇不离句,将因句而生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七首词,进一步体味词中意蕴。
    2.自学《其他古诗词背诵篇章》,重点研读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谈谈王安石在金陵的所见所思,品赏情境交融的特点,并熟读成诵。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