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词七首(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0阅读:
字号:|
 《词七首》课时计划  第1课时 (总第32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4课时。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按照词的段落,词可分为四类:不分段的词称“单调”;分两段(上片或称上阕,下片或称下阕)的词称“双调”分三段的称“三叠”, 分四段的称“四叠”。 词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风格婉约奇丽;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和辛弃疾,风格雄奇豪放。


三、学习《雨霖铃》
A、 诵读提示
1、 划分节拍     2、 找出韵脚
 “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3、 把握基调
低沉:作者仕途上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远行,这种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作者把不想离别,又不能不离别,都有所爱,都不能得其所爱,又都不能忘其所爱的这种离情别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又感人至深。
B、 鉴赏要点
1、 精巧的构思
全词浏览“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分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分析上阕后思考:上片写情人话别时的种种情态,似乎已将离情说尽。先想想下片该怎么写,再分析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
(下片写词人对离别后种种情景的猜测。这样写让人耳目一新。猜测别后的孤独凄凉更加重了此刻的离情别绪,感染力更强。)
2、 寓情于景的手法
开篇凄切的寒蝉,清秋的骤雨,薄暮的长亭,是作者有意在酝酿一种以打动人心、充满离情别绪的环境气氛,即通过景物描写把人的心声托出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全词寓情于景这一手法成功运用的范例。两岸杨柳,晓风轻拂,残月朦朦,是一幅凄清的景象,也最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怀。
思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怎样一种氛围?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
3、作业:背《雨霖铃》,预习《鹊桥仙》《一剪梅》《虞美人》。
  
 
《词七首》课时计划  第2课时 (总第 33课时)
教学目的:
1、 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4课时。
(一)检查背诵《雨霖铃》。
(二)、学习《鹊桥仙》
A、 指名同学背诵《迢迢牵牛星》
B、 比较《鹊桥仙》与《迢迢牵牛星》主旨的不同。
《迢迢牵牛星》写牛郎织女“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鹊桥仙》不落前人窠臼,一洗嗟叹悲泣之奈,而着力歌颂这对情侣之间纯洁而高贵的爱情,读来使人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C、 名句赏析
议论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三)诵读《一剪梅》,讨论鉴赏其中的名句。
 “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清)彭羡门《金粟词话》
 “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宋)王灼《碧鸡漫志》
举例:“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句
前四字和后三字是并立的主谓结构,凝练丰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是对偶句,它们既工巧又不见斧凿之痕,自然渠成。
(四)比较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
同样是写“愁”,但早期作品突出的是“相思之愁”,是“闲情万种”的离别后思念的深情和独居的忧怨。晚年作品表现的则是经历离乱之后生活坠入社会低层之后寡居生活的孤独、凄苦,这是的“愁”一不再是“少年愁”,而是“识尽愁滋味”之后的无限辛酸、悲凉,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历遭过破家亡、丧偶流离的愁苦悲惨)。
李清照没,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自幼博通诗书,才力华瞻。十八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靖康之变后北宋覆亡,李清照随夫南渡。赵明诚在高宗建炎三年(1129)病逝。此后,李流徙于杭洲、绍兴、金华等地,处境凄凉。绍兴二年(1132)夏,李四十九岁时,再嫁张汝舟,至秋八月因事离异。
李清照早年多写闺中生活情趣,词风清新俊秀;南渡后多写身世之痛和时世之悲,词风趋于 凄咽悲楚。
(五)自读《虞美人》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堂上所学三首词;
   2、 预习两首怀古词,完成课后习题二2、3。
  
 
《词七首》课时计划  第3课时 (总第34课时)
教学目的:
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4课时。
(一)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 鉴赏点拨A、《念奴娇•赤壁怀古》
1、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情、景、事的交织。
上阕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如写 “江山如画”的三句“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且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仰慕的英雄乃是周郎。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
下阕着力描写周郎的形象。“小乔初嫁了”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二是以美女称英雄,更足以表明他当时的春风得意,更为重要的是,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透过诗句看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
“羽扇纶巾……灰飞烟灭”充分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表明诗人渴望就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多情”主要是指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之悲是因为尚未实现理想。“人生如梦”是诗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一樽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愁的苦闷。 
2、 全词的风格是豪放中略见苍凉,苍凉是豪放的补充。
3、 映衬、烘托的手法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是一封“谏书”,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 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 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
五处用典的作用:
1、 上片“千古江山……雨打风吹去”写孙权
“舞榭歌台”是和平气象的象征,“风流”引申为孙权的英雄业绩(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焚,此时,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2、 上片“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
孙权和刘裕两位英雄人物的共同点是“敢于抗击强敌”,作者借歌颂两位英雄人物表明自己的愿望。
3、 下片“元嘉……仓皇北顾”写刘义隆,影射韩侂胄
4、 下片“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写佛狸击败刘义隆,留下佛狸祠。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返神致祭,呈现出妥协换来的和平。与上文“舞榭歌台”不同。
5、 下片“凭谁问……饭否”写廉颇,作者以廉颇自况,表达为过国效力的心愿,是全词的主旨句,与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异曲同工之意。但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使他的猜想变成了现实。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背诵两首词。
 
《词七首》课时计划  第4课时 (总第35课时)
教学目的:
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4课时。
(一)、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其时词人才21岁。
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
阅读“小序”,抓住“予怀怆然,感激今昔”,了解本词的主旨是“抒《黍离》之悲”。
(二)、鉴赏名句
1、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尤言厌兵。
---拟人,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2、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但现在“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进一步表达了他感时伤乱的情怀。
(三)、集体背诵《扬州慢》,课堂默写《词七首》
(四)、作业:单元练习册
 附:[迁移训练]
不尽的愁情---探讨写“愁”诗的类别及表现手法问题:
1、古人诗中的“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杜甫《蜀相》《书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⑵、 征人久戍,怨天尤人,边塞幽怨。(王之涣《凉州词》)
   ⑶、 忧国伤时(例: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⑷、 亡国之恨(悼亡诗)(例:李煜《虞美人》)
   ⑸、 身世之悲,飘零之苦(漂泊孤独,羁旅之悲)(例:李清照《声声慢》)
   ⑹、 相思之苦,思妇闺怨(情愁)(例:秦观《鹊桥仙》)
   ⑺、 离情别绪(例:柳永《雨霖铃》)
   ⑻、 乡愁
   ⑼、 闲愁(李煜早期的作品---无病呻吟) 
   ⑽、 宫怨
   2、 仔细阅读,看看古人写“悲”常用哪些意象?
   常用意象:月、柳、风、水、雨、草、黄河、长江、落花、夕阳、雁、鹧鸪、猿、鸦、马、蝉、笛、箫、酒、舟
   3、 归纳抒情方式
   ⑴、 直接抒情
   ⑵、 间接抒情(a、融情入景,借景抒情;b、用典抒情;c、叙事抒情)
   课后记: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