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朋党论(苏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39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掌握“为”“虽”“用”“莫”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目”“乱”“亡”等词的活用情况。
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章写作背景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目的是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
二、文章脉络简析
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社会发展的事实——自己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君子、小人区别:同道、同利
第二段:进一步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区别。
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从本质上进行剖析。
深入指出“道”、“利”是区分二者的关键。得出结论: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证明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
多角度设例,或正、或反,或正比对比,反复论证。
   正面举例:尧时退小人之朋,舜时用君子之朋。
   反面对比:纣因无明而亡国,周武王因得君子之朋而国兴。


   反面举例:东汉时党之祸,晚唐朱全忠杀害名士。
   第四段: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
  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分析,得出皆“乱亡其国”的结论;
   对舜被称为圣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
的重要。
 三、本文的风格特点
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它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风格和特点,特
别突出的是:
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
全文自始至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艺术手法,逐层深入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君子”与“小人”;“同道为朋”与“同利为朋”;
“小人无朋”与“君子有朋”;“小人之伪朋”与“君子之真朋”……
事与理的结合,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起到了化深奥为浅显,令人不得不信服的艺术效果。

㈡转折句和排比的交相运用,行文纡徐有致,富有气势。
转折句式的运用:
(举例略)

转折句式的运用,不仅突出了对比的效果,而且使论述的笔调趋于舒缓,使文章既明白晓畅,又委婉耐人寻味。这正是作者所推崇的所谓“责之愈切,则其言愈缓”的风格。
2.多处运用了排比的句式,
   (举例略)



布置作业:


 
教后记: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