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教学参考]《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27阅读:
字号:|
 [教学参考]《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崔国明 发表于 2007-10-31 12:30:49 


教学设计背景:

1、作者创作背景:酒发灵感,酒能助兴!像“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秋雨《寻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像参加滕王阁盛宴的少年王勃,醉意朦胧之际“不知天高地厚”,斗胆挥毫,《滕王阁序》乃世代流传!兰亭修禊诗会,王羲之与佳朋挚友临流饮酒,热血江海澎湃,灵感星光闪烁,酒一杯,诗一首,放浪形骸。肩担作序之任,背负诗友所托,手中的鼠须笔挥洒自如,一行行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饱蘸情愫的字句在行书顶峰的上空翩翩飞舞!酒酣之作,情感跳跃性极大,酒醒之后的王羲之不但惊奇于朦胧之中的那份神奇的书法笔力,而且对“乐——痛——悲”的情感变化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所以后代有人质疑,“悲”“痛”之言逻辑不清,迷乱主题,全是杂凑。

2、教师教学背景:《兰亭集序》经典之作,成就了许多老师的经典之课!但是,据笔者了解,所谓“经典之课”,往往多依赖于多媒体的运用,《兰亭序帖卷》的点缀,声情并具的诵读等形式方面,而对情感脉络的梳理仅仅停留在粗浅的“乐——痛——悲”的较机械概括上,而对“痛起源于乐,悲升华于痛”的自然流畅性触摸不到,更体验不到,也就无法鉴赏痛悲之叹背后的人生意义和审美价值!因此,许多老师以形式多样的诵读,来躲避对文本深入细致的解读探究,看似追求审美体验,其实掩饰了与文本的空洞对话!真乃东晋盛行的玄理学风在《兰亭集序》课堂上的演绎!



3、单元设计背景:本单元的主题为“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灿烂的星空能给人深深的震撼,犹如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因此,本文课堂教学应力求创设问题情景,尊重独特的心理体验,探究意味蕴藉的人生追求,构建阅读审美价值。

4、学生学习背景: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疏通语句,了解序特别是书序的特点,熟悉作者及此文的背景常识。但是,即使熟读课文,学生对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蕴含于貌似低沉消极情感态度之中的人生追求和生命的呼唤依旧不能喻之于怀,因而难以真正触摸到审美价值的层面,也就难以体验作者当时真实的心境!从这个角度着想,是否能够引领学生梳理品析看似矛盾冲突而其实自然流畅的情感脉络,是否能够引领学生探究蕴藏于人生悲叹之中的审美价值,是学习鉴赏本文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录音诵读、示范朗诵、自由诵读体验品味文章独特的情韵美!

学习目标:

    1、通过师生质疑释义的方式掌握重要字词的用法含义;

2、梳理文章“乐、痛、悲”的情感脉络,品析作者自然流畅的心境;

3、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蕴藏于人生悲叹之中的审美价值!

4、听读、跟读、自由诵读,体验文章独特的情韵美;

学习重点:

解读文本,品析情感脉络的自然流畅。

学习难点:

探究痛惜悲叹之中的人生审美价值。

学习流程:

一、           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杜甫被誉为“诗圣”,司马迁被誉为“史圣”,曾经有一位名士被人们誉为“书圣”,他是谁呢?

(学生活动)明确:王羲之

(教师活动)他为何获此殊荣?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王羲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在楷书和行书方面成就最高,尤其是行书,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宋代米芾誉为“天下行书第一”。

(教师活动)补充:《兰亭集序》,从书法上看,犹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真迹被唐太宗骗去,后殉葬于昭陵,流传的只是摹本。唐太宗如此珍爱的《兰亭集序》,难道仅仅就是字美吗?今天,让我们带着文学的眼光走进它!

二、           质疑释义,疏通文意

1、(教师活动)明确任务:课前让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大家在预习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现在,大家可以针对这些疑难问题互相交流和探讨!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相互探讨。

2、(教师活动)明确要求:通过大家刚才相互交流和探讨,解决了不少疑惑,但也许还有一些争议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大家提出来,我们全班同学共同来探讨!

  (学生活动)质疑释疑

3、(教师活动)补充质疑:音(癸  会稽  禊  殇   湍   觞 )

                        义(修  觞   一   所以   之  通假字)

                        用法(少长  贤  一)

  (学生活动)释疑

三、           解读文本,体验探究

1、(教师活动)明确任务:请听录音朗诵,准确把握读音和句读。

  (学生活动)静听录音朗诵,明确读音句读。

2、(教师活动)创设情景:这篇文章就像一座小桥,我们走过这座桥,就来到了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我们见到了王羲之,看上去,他的心情怎么样?用一个字来回答。

  (学生活动)思考、概括、明确:“乐”。

  (教师活动)追问:“信可乐也!”意思是实在令人高兴,是什么让王羲之乐成这样?请结合文本分析鉴赏。

  (学生活动)结合文本思考、概括、回答:良辰——“暮春之初”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佳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盛会——“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师生互动)品味鉴赏:“良辰”良在春光明媚;

“美景”美在山峦层叠、峰岭峻秀、树林茂密、水竹修颀,河流激荡回旋,春风和暖轻柔!

                              “佳朋”佳在与会的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佛学家等。

                       “盛会”盛在临流饮酒,酒一杯,诗一首,畅叙幽情,放浪形骸。

  (教师活动)总结:在“良辰”,遇“佳朋”,赏“美景”,开“盛会”,“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确实快乐!

  (学生活动)再次品味示范朗诵,体验快乐心情!

3、(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和王羲之等名士在兰亭临流赋诗,畅叙幽情,抬起头来仰望浩渺无际的天空,低头观赏着天地万类美景,你会有什么感想?王羲之等人又有什么体验?

  (学生活动)想象、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在学生迷惑时点拨、启示:“仰观”“俯察”——时光转瞬即逝

                                     “宇宙”“品类”——博大永恒

                                     “人生”“生命”——渺小短暂

  (教师活动)追问:有了这种体验,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活动)思考、概括、明确:由“乐”生“痛”。

  (教师活动)“痛”从“乐”生!这种“痛”的情感缘于作者因“良辰美景,佳朋盛会”萌发的感慨,从第二自然段来分析,作者有那些感慨?由此可知作者怀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师生互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美好的东西也并非永久美好,都在变化。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况”,更何况的意思,表明递进关系,也就是说,人生的长短和最终的死亡都是我们主观意志无法左右的。

这种感慨,看似消极,其实积极地暗示我们,怎样生和怎样死我们可以主宰,从而与古人的生死看法产生强烈共鸣——死生亦大矣!

  (学生活动)朗诵第二部分,品味生死痛惜之情,感悟人生进取之意!

4、(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诵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的情感又有何变化?

  (学生活动)思考、领悟:由“痛”转“悲”。

  (教师活动)追问:“悲”什么意思?……悲伤?悲哀?悲叹?

  (师生互动)“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由个体体验上升到普遍性的思索感悟,相同的缘由触发相同的感慨,今天与昨天相同,明天也会与今天一样,“死生不一”,“彭殇不齐”,留恋的人生更有价值,有价值的人生更加关注生命的过程长短!千古一叹,传之后人,这就是作序的缘由,也是《兰亭集序》的文学追求!

              兴感之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千古悲叹:死生亦大——今昔无异,后今一致

  (学生活动)再次诵读第三部分,在诵读中感悟作者对生死的悲叹!

四、           欣赏录音诵读,品味痛悲心境

  (师生活动)师生跟随录音诵读,细细品味字里行间那丝丝缕缕的痛惜悲叹的生命体验!

五、           布置作业:

以“惟有星空让我震撼”为题,写一篇文章,融入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思考!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